美舰携3000士兵出发,突然收到不幸消息:死对头航母杀手随时准备出招

左右聊国际谈 2023-08-14 10:32:40

前言

近日,俄乌冲突愈演愈烈,美国因这次冲突而赚得盆满钵满。可在遥远的中东地区,一场博弈正悄无声息地进行着;而这场博弈的双方,是积怨已久的美国和伊朗。

目前,中东地区尚未和解,沙特与伊朗也存在着不少矛盾;由于沙特是美国的盟友,外加一系列的因素,使美国不遗余力地打压伊朗,使后者被动万分。

2023年8月6日,美国已派遣3000名士兵出发,准备乘坐军舰,前往红海;此次的行动目的是:回应伊朗“骚扰和扣押商船”的事情。在这危急之时,一种号称“航母杀手”的问世,让美国士兵突然止步。那么,什么武器能让美国如此焦虑?历史上,伊朗与美国的矛盾又从何而来?

高超音速导弹的问世

曾在19与20世纪时,在经历各种思想启蒙的欧美国家,有着最强的竞争力,一时风光无二;可自冷战结束后,高速发展的趋势戛然而止;随后,来到几十年后的今天,美国与欧盟各国成了几百岁的婴儿,创新能力与成长动力呈断崖式下跌。但由于其高居不下的消费需求,只得不顾一切地收割全球。

可全球资源这一巨大蛋糕,美国这种“抢走更多蛋糕,却不想做出更大蛋糕”的心理必然引发别国的矛盾。包括俄乌冲突,也包括美国对伊朗在这种制裁。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国先后抢走了伊朗三艘以上的船只,并占为己有,将其中的石油与武器统统卖掉,变成自己的资产;同时,美国出动战机袭击伊朗的空军基地。这一系列的冲突,使双方矛盾越来越严重。可面对美国挑衅,伊朗显得进退两难,无论是国力还是军事,他都和美国不在同一个量级。

最终,矛盾还是爆发了。在8月7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声称:昨日,3000名美国士兵乘坐“巴丹”号两栖突击舰与“卡特霍尔”号船坞登陆舰已抵达红海。看似,这是一次临时安排的行动,可美军司令表明:这就是早就制定好的计划;面对近在眼前的冲突,伊朗反手发了一则公告:高超音速导弹已成功研制,足够应对任何危机。直接止住了美国的脚步,也给西方带来足够的威慑。

若少数人有着“若是连饭都吃不饱,研发这些武器的意义何在”或是“一个有军队没文化的国家,根本不算个文明”这类想法,我认为,过于片面了。

就以美国与伊朗为例;美国有着两百多年的积累,在领土、经济、科技与文化方面能够齐头并进,就算失误也无伤大雅,不会伤到根本;可伊朗不行,只要不够强大,就会灭亡;想要生存,就必须变强,军事,武器,士兵战斗力缺一不可。至于其他的,活着才有资格谈论。

看到伊朗与美国水火不容,不禁想到:双方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吗?并不是。曾经,伊朗是站在美国这边的,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从“亲美”到“反美”

伊朗,地处亚洲西部的中东地区,目前国土面积164.5平方公里;历史上,伊朗是曾经盛极一时的波斯帝国。鼎盛时期,领土近700万平方公里;可就算这样,终究被历史长河冲散。迄今为止,伊朗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与矿石资源,这将成为日后矛盾的起源。

1979年之前,伊斯兰教是伊朗的国教。此时,“巴列维王朝”统治着伊朗。在半个世纪以前,英国“帮”伊朗开发了几个大型油田,还没等伊朗政府感谢,就迅速据为己有,可巴列维王朝因获取足够好处,而没有任何反应。对于这一事件,统治者满不在乎,可民众十分不满。在1951年,在民众的支持下,穆罕默德.摩萨台成为首相。而他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伊朗的命运。

在摩萨台上台前,伊朗与欧美国家的关系尚可;可在他成为首相之后,立刻将英国的油田统统收回。可摩萨台没想到的是,最先报复自己的自己不是英国,而是美国。由于美国也在想办法控制伊朗油田,却被摩萨台截胡;中情局便发布百万美元的悬赏,换取摩萨台下台。重赏之下,伊朗首都局势愈发动荡,摩萨台流亡海外;1967年3月5日,摩萨台在家乡离世。

对美国来说,油田被截胡,是与伊朗第一个矛盾,摩萨台被推翻,也是伊朗人民忘不了的伤痛;自此,双方关系开始出现罅隙;这个矛盾,在未来会被另一个人,如点燃火药桶般引爆,把双方关系推上一条不归路。

被点燃在火药桶

在摩萨台被推翻后,巴列维王朝再次上台,如往常一样的卖国,同时国内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一现象,彻底引发了劳苦贫民、贵族、知识分子的不满,一场共产主义性质的革命即将爆发。

眼看伊朗倒向苏联,美国劝退了当时的领袖扎萨.巴列维。为了表现得民主,美国在当地开始了一场选举。这期间,美国政府经过谨慎考察,觉得霍梅尼刚好合适。

霍梅尼身为反对派流亡海外,不像是极端伊斯兰主义者,因此成了最佳人选。之后,他成功当选,并以短短几句宗教宣言,彻底掌控了这个国家。这是个美国永远忘不了的决定!

新政府成立后,霍梅尼一转之前温和的模样,开始指责美国在伊朗的诸多暗中行动。在一众宗教人士怂恿下,伊朗民众无论对美国的制度还是信仰都好感全无。此时,正值两国剑拔弩张之际,霍梅尼政府说起之前摩萨台被暗中推翻的事情,终于伊朗人民理智全无,一股脑地涌向美国大使馆。

1979年11月4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挤满了人;看到满脸愤怒的群众,工作人员连忙销毁文件,以防暴露他们的阴谋行动;可仍有一部分行动被发现,其中包括“摩萨台政府如何一步步倒台”,也有针对新政府的阴谋。一时间,民众情绪失控,当场扣押所有工作人员,这就是“伊朗人质危机”,也可以叫做“德黑兰危机”。

在得知使馆人员被劫持后,美国国会拒绝了卡特总统的和平方案后,立刻展开营救,但由于沙尘暴的缘故,美军指挥官拒绝这次任务。然而,在返回途中,直升机编队与一架满油的运输机相撞,直接导致八人死亡。最后,美国政府表示了歉意,也给予赔偿后,伊朗政府才答应放人。这次危机,直接导致卡特总统的下台,也被是为美国最大的耻辱。

德黑兰危机,看似是极端的宗教主义所导致;可归根到底,却与欧美地区帝国主义的思维有关。迄今为止,伊朗与美国“打”了40年交道,但每次都避免了正面冲突。所以,帝国主义,能带来一时强盛;但过多的霸权与干涉,极有可能引火烧身。

不自由宁亡,不强大必亡

“不自由,毋宁死”是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所说,其中对自由的渴望与憧憬十分强烈。固然,自由值得期待,为自由牺牲也十分浪漫,可这却不是伊朗的当务之急。因为哪怕他们敢于为之牺牲,也很难获得自由。因此,他们在追求强大的路上不敢停下。

不强大,就会灭亡,地处中东地区的伊朗自然明白;不仅是中东地区的战火,还有中国春秋战国、中世纪欧陆争霸,以及美国的建国等,都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而除了渴望自由以外,伊朗用高超音速导弹制止冲突,还意味着,世界已经不是美国一家独大,未来必定群星闪耀。

当然,今天的美国依然有着诸多优势,但未来依然不可预测。是继续维持霸权,给世界带来无限悲剧与战争,还是运用自身优势,带领地球繁荣的同时,继续维持自己的主导地位;但无论未来怎样,选择权在人类手中。

展望未来,有一点显而易见:世界需要和平,发展需要和平,自由更需要和平。而无论什么时候,和平都会是解决问题的第一选择。

结语

进入21世纪,美国与伊朗的矛盾仍未停止;在多次对峙里,所幸未发生真正的冲突,却给国际局势凭添不少紧张。不可否认,全盛的美国足以领导一切,那时的他也有共同发展的意愿;但这却不是当今的局面。

从这次“扣押商船”的冲突里可以看出,美国不愿放弃曾经的辉煌,也不愿放弃曾经的霸权思维。这两者一结合,自然引发了许多矛盾;而在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下,若美国依旧如此,这种矛盾将在未来与日剧增。

无论如何。自由都不止是某个人的特权,如今,全球各地日新月异,世界很难再以某个国家未中心运转。美国要想继续维持乃至扩大自身优势,在和平的前提下,重拾曾经的创新能力,将会是唯一的办法。

本期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不知各位读者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0 阅读:82
左右聊国际谈

左右聊国际谈

谢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