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你知道这首古诗吗?相信对于这首古诗,很多朋友也是不熟悉的,这是明代大诗人高启的作品,《咏梅九首》的其中之一,而毛主席手抄的这首古诗,绝对是他大草的巅峰之作。
虽然毛主席有很多手抄的古诗作品,都写的非常奔放自由,但是,看到这幅大草作品,绝对有视觉上的一种冲击,震撼,让人叹服,这幅书法作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番吧。
这幅作品,一开篇,就会看到两个比较帅气的字迹,高启,这两个字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抗肩效果十分突出,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接下来的字迹,变的相对小巧了很多,同时,还相互缠绕在一起,彼此之间的呼应十分紧密,这好像是一种铺垫一样,而进入正文后,却又是另一番景象,首先的变化就是在字形上,开始变大,而且很多字迹的抗肩效果更加突出,从这一点上看,他对这首诗歌,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有着不一样的理解,随着书写的深入,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一种变化,线条上,一开始都是非常纤细的,并且,也非常均匀,而逐渐开始变得粗重起来,之后,就是一种跌宕起伏,有着墨色和层次上的变化。
从“山”字开始,就变得更加有突兀感了,字形上,有着突出的变化,并且“山”字就是一个分界线,同时,“山”字的书写,也非常有气势,倾斜而上,竖笔也十分坚挺,后面的字迹,开始变得更加有气势,真是那种气吞山河的境界,不仅字形上变得硕大,而且,你也会发现,字字之间,也有着明显的联系,有的就是非常突出的牵丝引带,相互联系,有的就是一种若隐若现般的存在,无论是那种联系,你会发现,这些都是一种精妙的存在,是一种真性情的自然表述,真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象,后面的内容,在整体排布上,你会发现,两边的字形比较大,中间的部分又十分小巧,视觉冲击力是十分大的,而线条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飞白现象,更是妙趣横生,十分有质感,对于这样的特点,你会有怎样的看法和见解呢?
对比毛主席的其他狂草作品,或者是大草作品,这幅作品,绝对是他的巅峰之作,也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同时,也有着明显的古法呈现,是一种开创性的存在,不知道,你对于这幅作品会有怎样的看法,你又会从什么角度开始欣赏呢?
写在文末
每一次欣赏毛主席的书法作品,对自己来说,都是一种提升,都是一种洗礼,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