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满囤儿
中国第五代导演曾经用一股西北泥土味席卷世界,可惜后来他们走入了商业主流,变得浮华无比。后来贾樟柯也曾用小镇里干燥的空气让西方世界着迷了一阵。如今,又一个带着中国地方深层味道的电影,在国外拿了一圈奖。那就是即将于2021年1月5日全国上映的低成本文艺片《无地自容》。这部影片带来的是一股东北重工业时代遗留下的铁锈味,而且编剧&导演张春光利用时空蒙太奇,将这一把东北铁锈撒在了现代的北京。这种时代的冲突,让影片带着浓重的独特的质地。
早在尚未和内地观众见面之时,《无地自容》就已经在国外获得了一大圈的赞誉,先后摘得加尔各答国际电影节“杰出成就奖”、2018马德里亚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导演奖”等重量级奖项。在国外,影片得到的最多评价是关于其叙事风格的实验性。
的确,《无地自容》的叙事风格非常大胆——主人公们的现代生活、大学时的生活、高中时的生活,多个时空无缝转换十几次。再加上时空转换的时候并没有字幕提示,观众需要快速识别画面中的时代标签(比如电视里播放的94年世界杯决赛画面,比如电视的新闻正在报道北京四十年一遇的大雨,比如角色的发量、胡须、衣着等,都是比较可靠的信息),才能准确地把握新剧情所处的时空。将本片称为“烧脑小神作”一点儿都不过分。
虽然时空的多变有些烧观众的脑细胞,但是整个电影的色调和氛围却并不会因为时空的跳跃而发生改变。这也许是本片在国外频繁获奖的一大原因。国外的文艺片(尤其是欧洲那边的文艺片)就是喜欢模糊时空却统一主题,和好莱坞的类型片大相径庭。《无地自容》恰好就是这种手法,时空多变却都围绕着主题,营造着整体的氛围。观众不会因为时空的跳跃而跳出情绪上的氛围。即便你不去看故事,不去听台词,你也能体会那一股子越来越浓的铁锈味。
苞米、徐峰、小屹、孙京、小天、国良,这6个在东北长大的兄弟即便在北京打拼数年,身上依然有着鲜明的中国东北重工业的烙印,有着一种被时代抛下的悲凉。高中时代,他们意气风发不知愁;大学时代,他们忙着个人事务和兄弟情义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现代,他们则经历着北漂的绝望和挣扎,为了家人的生活拼尽最后一丝自我。他们没有在任何一个时代放弃过奋斗,但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感受过透彻和清晰。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深锁的愁容,只不过不同时期愁的事情不同罢了。
正是因为捕捉到了这种令人唏嘘的时代感,《无地自容》被国外媒体称作“这才是中国电影该有的面貌”。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像东北6兄弟,但东北6兄弟的某些所作所为,肯定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亲身经历。这样的人在中国的确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甚至一定程度上会决定社会的组成。想了解中国的这个群体,看《无地自容》肯定没错。
纯情双鱼
这都是什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