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厦门的一家书法培训班里,一群学生正在认真地练习书法。
窗外的阳光洒进来,照在他们专注的脸上。
这时,老师走进教室,拿起一张宣纸,用笔写下了几个大字:“兴趣引路,方向决定成败”。
这句话引起了学生们的低声讨论。
坐在教室角落的郑莹艳,也在这时响起了第一次投稿国展成功的经历。
这不仅是一次幸运,还是一次对自己多年努力和选择的肯定。
从兴趣到成就:郑莹艳老师的书法成长之路郑莹艳从小就对书法非常感兴趣。
小时候,她总是花很多时间拓印各种书法作品,并且尝试自己模仿。
虽然她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书法教育,但这种兴趣让她在无形中积累了不少书法知识。
郑莹艳大学读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跟书法毫无关系。
在她工作的几年中,书法这个爱好从未真正离开她的生活。
2017年,她终于决定重拾这份爱好,报名参加了正规的书法培训班。
再执毛笔,她感觉像是找回了失去已久的朋友,一接触便无法放下。
学习书法的道路并不平坦。
书法是一门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艺术,刚开始练习时,郑莹艳经常因为写不好而感到沮丧,但是她没有放弃。
她深知,兴趣虽然是动力,但更多的还是需要坚持和勤奋。
书法创作方向的重要性在每次练习结束后,郑莹艳都会认真观察自己的作品,思考如何改进。
她意识到,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只是盲目练习,不找对方向,最后可能事倍功半。
于是,她开始对各种书体进行研究,尝试不同的风格。
她发现,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体非常重要。
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个人表达。
每个人的性格和身体条件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体,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特点。
郑莹艳尝试了很多种书体,最终选择了行书,因为这种书体更自然、流畅,也更能体现她内心的节奏和情感。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风:郑莹艳老师的亲身体验郑莹艳的选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刚开始学习行书时,她遇到了很多困难。
行书要求书写者的笔法要自然流畅,而她的笔法却显得生硬。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她开始大量阅读和临摹杨凝式的《韭花帖》。
杨凝式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灵动的气息和严谨的笔法,这正是郑莹艳所追求的。
在临摹的过程中,郑莹艳逐渐体会到了行书的精髓。
一字一句地学习,她不仅改善了技法,更深刻理解了行书的意境。
这种对书法的深入研究,不断提高了她的书法水平,也让她对书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临摹练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最初的模仿,到逐渐加入自己的创意,郑莹艳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书风。
她明白,写好书法不仅需要掌握技法,更需要理解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坚持与思考:书法训练的关键书法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
郑莹艳深知,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每次练习,她都尽量让自己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字的笔画和结构。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曾说:“学书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这句话在郑莹艳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在练习中,也尽量做到这一点。
从学习到逐渐掌握书法,从生疏到熟练,再到加入自己的风格,这个过程是艰辛的。
郑莹艳常常直到深夜还在练习,手上的茧子渐渐磨平,但她坚持不懈。
之所以能够坚持,是因为她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
最终,郑莹艳成功了。
在她第一次投稿第13届国展时,她的作品入选了。
这不仅是对她多年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她选择道路的认可。
结尾从郑莹艳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对人生的追求。
兴趣是起点,但只有明确的方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成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但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无论是选择书法,还是其他艺术,正确的方向和坚持的精神,同样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关键。
通过郑莹艳的故事,我们或许可以得到启发: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不断前行,终会见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