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逮捕,要让菲律宾陷入内战?美国黑手伸向中国的老朋友

闫树军论评 2025-03-11 13:33:39

国际刑事法院的一张通缉令,要将菲律宾推向内战边缘,这是怎么回事?

最新消息,刚刚从香港返回马尼拉的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机场被警察逮捕。马科斯政府为何逮捕杜特尔特?为何此时出手?菲律宾两大家族的生死博弈,是否会将菲律宾推向内战边缘?

首先,从公开报道来看,这次逮捕,关联的是国际刑事法院(ICC)以“反人类罪”的指控发出的通缉令——核心争议是他任内发动的“禁毒战争”,这场运动导致超过6000名涉毒人员未经审判被击毙,引发国际社会对人权问题的强烈谴责。 但这一指控在菲律宾国内充满争议。杜特尔特的支持者认为,禁毒战争有效打击了犯罪,恢复了社会秩序;反对者则视其为“法外处决”。而马科斯政府选择配合ICC,被广泛解读为“借刀杀人”——早在2019年,杜特尔特在任期间,他就宣布退出ICC,从程序上说,ICC没有资格管杜特尔特,也不应该发通缉令,菲律宾也没必须配合,但马科斯政府还是这么做做了,想让是想通过国际司法程序削弱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根基。

这次通缉令和逮捕的时机极为微妙:菲律宾中期选举即将到来,杜特尔特的女儿、副总统莎拉面临弹劾危机,而马科斯家族试图通过“去杜特尔特化”巩固权力。这场司法行动,本质上是一场“政治围剿”。

杜特尔特与马科斯的矛盾,早已超出个人恩怨,演变为菲律宾外交路线的撕裂。 杜特尔特任内奉行“亲中疏美”政策,与中国在经贸、南海问题上达成务实合作,甚至公开调侃“让菲律宾成为中国一省”。这种立场让他在国内收获底层民众支持,却触动了亲美精英阶层的利益。而马科斯上台后迅速转向,不仅向美军开放军事基地,还在南海问题上频繁挑衅中国,试图重塑菲律宾的“美国盟友”身份。

此次通缉事件,正是这种路线斗争的延续。杜特尔特被清算,与其说是因其“人权污点”,不如说是因为他的政治遗产——亲华路线——威胁到马科斯政府的战略布局。

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美国操控了ICC的指控,但ICC是什么成分,大家都懂,要说没有美国在背后搞事,估计信的人也不多,而且马科斯的亲美政策与美国的亚太战略高度契合。美国需要菲律宾在南海牵制中国,而马科斯需要美国支持以稳固政权。这种利益捆绑下,杜特尔特作为“亲华派”领袖,自然成为双方的“绊脚石”。

杜特尔特被捕,菲律宾会陷入内战吗?杜特尔特的故乡棉兰老岛长期存在分裂倾向,而他本人在达沃市经营数十年,拥有庞大的地方势力和私人武装。一旦他被捕,其支持者极可能以“政治迫害”为由发起反抗。菲律宾军方虽宣称“中立”,但地方武装与中央政府的对峙可能迅速升级为区域性冲突。

更危险的是,菲律宾社会已因经济困境(如大米危机、通胀飙升)和治安问题(爆炸案、交通事故)而民怨沸腾。此时对杜特尔特的抓捕,无异于向火药桶投掷火星。

而马科斯政府的这场“豪赌”已经没法回头了。

一方面,马科斯家族正全力清洗杜特尔特势力:弹劾副总统莎拉、曝光其家族贪污案、现在又逮捕了杜特尔特。另一方面,杜特尔特阵营的反击同样凶猛——指控马科斯家族侵吞2410亿比索黄金储备、煽动地方分裂情绪。

若马科斯成功铲除杜特尔特家族,他将彻底掌控菲律宾政坛;但若失败,地方分裂、军方倒戈甚至民众起义都可能让国家陷入动荡。

从马科斯家族独裁到杜特尔特铁腕,菲律宾又陷入了“强人政治”的循环。这一次的赌注更大——南海争端、中美角力、经济危机,种种因素叠加,菲律宾的动荡已不仅是内政问题,更可能成为地区安全的“爆点”,你看,做美国的盟友,就是这么要命。

0 阅读:52
闫树军论评

闫树军论评

用照片、档案、文献,传播,讲红色历史,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