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新安江水电站主体工程动工兴建,29万的淳安人为了支持国家移民行动,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其中艰险唯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1959年4月后,我们经历了后靠、回流,再移民、再回流,直到1965年1月再度移到金华地区(市)武义县,在白阳山下建起新界首村,才结束了流浪般的移民生活。
当时还有人返回库区开荒,他们各自为村,散居山林,难免有些意外。听老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当时有些搭火开荒的移民,烧山时不小心把山林给点着了的事情,虽然奋力扑救,还是烧掉了半座山。法院看在他们是淳安移民的份上,只要他们重新回到移民点去,不判他们坐牢。移民一听,让他们回移民点,急了,说“我们还是坐牢吧”!法官怎么也没想不到,居然还有宁愿去坐牢也不愿回移民点的情况,这是什么移民生活啊?。法官转过身去,轻轻地擦了擦眼泪,最终对移民网开一面,让他们回去,把烧出来的地好好种,并告诫移民下次烧的时候要万分小心,别又烧着了。由此也可见当时移民安置点的条件有多么艰苦。
后来随着开荒的人多了,土质好、交通便利、地势低平、水源充沛的好地方都开发的差不多了,移民们只能到更高更远的山里去开荒。有时,他们带着中饭出去,走到山脚下,肚子饿了,想想带着累,干脆吃了再上山做事,就这样,常常是饿着肚子干一整天,等回到住的棚里已是漆黑了。开荒种地虽然苦,当时最痛苦的莫过于没盐吃。俗话说“油是精神,盐是力气”。移民们天天高强度的工作,耗费大量的体力,正是急需盐补充体力的时候,可是那年月,买什么都要凭票。像这种移民出去又回流库区靠开荒过日子的人,户口都在移点地,是无法取得盐票的,自然也买不到食盐。
因为库区的生活都是各自为“村”,相隔较远,了解的不多。后来才知道,有不少的村民因为没盐吃而得了浮肿。1965年元旦,我们移到武义时,原先200多户的大村,经过几次大迁返,只剩八十多户了。当移民站在武义的新村,住进整齐划一的泥平房里时,那颗悬着的心才算落到实处,长达7年的移民生活才彻底结束。到武义后,移民们的劲都往一处使,相信只要好好干,日子总会好起来的,最终在这里白手起家建起了新的家园。
现在再回顾那段移民历史,着实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慨,当时的人们真的是穷的一塌糊涂,但大伙却非常的团结,也很淳朴,大家互相帮助,正因如此,移民才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