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姓每天吃什么?别被电视剧骗了,现代人连一天都活不下去

子明感感 2024-05-24 08:47:33

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

如今各种古装电视剧总是喜欢将古人的生活,描绘得多姿多彩、丰衣足食,想要给观众呈现一个古代盛世。

就连剧中一些底层人民的生活,也过得非常滋润,每天餐桌上摆放的食物,也可以用色香味俱全来形容。

以至于有很多人都被电视剧所误导,一边批判如今各种的食物不健康,一边畅想着古代的美好生活。

就拿如今市面上各种穿越题材的小说、影视剧来举例,很多观众都希望能够穿越回古代,过上无忧无虑、富足一生的日子。

但现实往往是冰冷且残酷的,小说和影视剧里的情节,都是经过美化后的产物。

如果真的让现代人穿越回古代,光是吃饭问题,就能让吃喝不愁的现代人急得焦头烂额。

所以别说穿越回古代享受最正宗的美食了,要是真的回到古代,估计现代人连一天都活不下去。

古代人的烹饪方式

有着“八大菜系”作为招牌门面的中国,如今各种美食令人眼花缭乱。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外国人来中国短期定居,拍视频宣称要在1年之内,吃遍中国的所有美食。

但最后1年时间过去,那个外国人连四川省都还没走出,可想而知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当中,诞生了多少足以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美味珍馐。

别说是外国人了,就连土生土长在中国的我们,或许穷极一生,也很难吃遍全国上下所有种类的美食。

而中国的美食之所以如此之多,口味如此齐全美味,完全是因为烹饪方式的完善,以及擅长使用各种调味料,来让原本普通的食材,也能变得美味可口。

但在古代,我们注定无法吃到如今这些美味的菜肴,毕竟无论是烹饪方式,还是调味料,在古代都属于一种奢望。

就拿我们平日里最常见,也是最常吃的“炒菜”来说,在北宋时期以前,普通百姓的脑海当中,都还没有“炒菜”这个概念。

因为炒菜需要的铁锅和油,一直到北宋时期,才被发明和流传开来。

而且之所以“炒菜”会流传开来,完全是因为起锅烧油、大火炒菜,在极短时间内便可以出锅,既省时又省力。

只不过即便在北宋时期,炒菜这种烹饪方式逐渐流传开来,普通家庭还是无法吃到。

毕竟虽然北宋时期,社会生产力和冶铁技术都得到了提高,但那时候铁矿资源非常稀缺,基本上都用来打造兵器了。

油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候的油还是用动物肉类榨出来的油,花生油和菜油还没被发明出来,普通百姓有一口肉吃都谢天谢地了,又怎么舍得拿去榨油?

一直等到明朝时期,随着花生的引进,花生油被发明出来,铁锅也不再是稀罕物,炒菜这才成为了主流烹饪方式。

而在北宋之前,古代人的烹饪方式,只能用简单粗暴来形容。

在铁锅被发明出来之前,古人常用的烹饪工具,就是铜器和陶器,有钱人用铜器,穷人家则用陶器。

在使用这种烹饪工具的情况下,古代人一般就是将食材丢进铜器或陶器里,用煮的方式来处理食材,后来又衍生出了炖和熬的手法。

而在更为久远的时代,连铜器和陶器都还没被发明出来时,古人最常见的烹饪方式,就是烧和烤。

如今我们常见的“铁板烧”,在那时候却是最流行的烹饪方式,只不过他们用的不是铁板,而是“石板”。

所以要想穿越回古代享受正宗的美食,建议还是多幻想一下从明朝开始的时代。

否则就算穿越了回去,想方设法混到了一顿“美味佳肴”,等端上桌来一看,发现竟然是“水煮菜”,那时候尴尬的就只有你自己了。

而且就算穿越到了炒菜被发明出来之后的时代,想要吃上一顿可口的美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光“食材”就是个麻烦的问题。

古代人吃什么?

别看如今的国产电视剧,古人天天是一桌子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但这只是编剧和导演的“一厢情愿”。

真实的情况,能够天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人,只能是皇室中人、王公贵族。

一般人连蔬菜都吃不起,更别说是肉类食物了。

毕竟一直到唐宋时期,例如黄瓜、茄子之类的蔬菜,才开始在国内流传开来,白菜也是宋代之后,才成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菜肴。

而例如土豆和红薯这种既可以当菜,又可以当主食的食物,更是直到明朝时期,才传入我国。

所以在这一切出现之前,老百姓的选择就只有山上挖出来的野菜。

因此在宋朝之前,古代人的餐桌之上,最常见的就是素食和豆类食品。

香喷喷的大米饭那就更没有了,因为在那个时候,全国上下的小麦、水稻种植产量都非常少。

就连我们现代人,都是因为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才彻底解决了粮食不足的问题。

至于大家心心念念的肉类,古代普通老百姓最多也就是吃羊肉、猪肉或鸡鸭家禽的肉,牛肉跟他们没有丝毫关系。

因为如今常见的“牛羊猪”肉,在古代是属于祭天用的“三牲”,其中又以牛肉最为稀罕。

毕竟牛不仅是可以食用的动物,更是用来耕种的“工具”,所以从周朝开始,便对吃牛肉这件事,有了极度严苛的律法规定。

在周朝时,就连至高无上的天子,也只有在举行了使用牛羊猪祭祀的活动之后,才能吃上一次牛肉。

而天子之下的诸侯,那就只能吃低一个档次的羊肉和猪肉,但猪肉却很少会有人去吃,因为人们在培育出家猪之前,野猪肉的味道又柴又涩,有钱人碰都不会碰一下。

因为这些原因,很多人都以为古代人只要敢私宰耕牛,就是触犯了法律,这个说法并不算准确。

虽然从周朝开始,各个朝代都对私宰耕牛和吃牛肉,都有着明文规定的法律。

但等到唐朝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宰牛和吃牛肉这种事,便逐渐宽松起来。

不信的话,可以看看诗仙李白《将进酒》里面“烹羊宰牛且为乐”那一句,就足以证明在那个时代,吃牛肉已经算不上犯罪了。

同样在描写宋代时期的小说《水浒传》当中,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桥段,便是武松事先在饭馆里喝酒吃肉,吃的正是牛肉。

由此可见,在宋朝时期,牛肉已经成为了百姓们餐桌上可以出现的食物。

而等到元朝时期,因为统治阶层是多以游牧民族为主的蒙古族,牛羊肉本就是他们的日常食物,所以关于吃牛肉的禁令,从此彻底烟消云散。

虽然耕田的牛,和游牧民族的牦牛,是两个不同的品种,也有着不同的用途,但时间一长,谁还会刻意去在意这一点?

只不过无论是李白、武松,还是元朝那些大口吃肉的人,都算不上是底层百姓。

真正的底层百姓,无论在哪个时代,肉类对于他们而言,永远都只是奢望,最多逢年过节才会吃上一次。

而且就算能吃上肉,一般位于社会中下层的百姓做出来的肉,也是现代人难以入口的味道,因为他们没钱买“调味料”。

一克香料一克金

现代的菜肴之所以如此美味可口,离不开调味料的帮助,如今常用来增添味道的各种调味料,在古代都没有。

就连食用盐,在古代也不是一般人能够随便吃得起的,毕竟在那个时候,食用盐都是“官盐”,而走私“私盐”可是重罪。

既然是由官府掌控,那么盐的价格绝对不低,简直比粮食都还要贵。

所以寻常人家想要给菜肴增添味道,普遍使用的都是“醋布”。

所谓的醋布,就是用醋和酱油腌制而成的芥菜或者白萝卜,切片之后放在阴凉处自然风干,因为形状如同布段,才因此而得名。

而一些沿海城市,他们所使用的“醋布”,就是“干海带”,因为海带里本就含盐,用来调味再好不过。

至于八角、桂皮等用于调味或去腥气的香料,那就更不是普通人家能够享用的。

在古代,素来有着“一克香料一克金”的说法,由此可见香料在古代的价格有多昂贵。

所以就算有了肉类,没有添加各种调味料,甚至连盐都不放,这种“美食”让任何一个现代人去品尝,估计都难以下咽。

结语

简单的烹饪方式和没有调味料,都能让现代人对古代人餐桌上的食物难以下咽。

更别提兵荒马乱或者大灾之年,寻常百姓连有一口吃的都成了奢望,所以才会出现“观音土”、“易子而食”等惨不忍睹的故事。

要知道,如今人们常见、常吃的菜肴,放在古代,那就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放眼华夏五千年历史,连寻常百姓都能吃到色香味俱全的美味珍馐的时代,唯有我们所处的当下。

0 阅读:13

子明感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