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时候,是文人书法的一个黄金时期,出现了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等众多书法大家。这些人的出现,对于我们这些爱好书法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
这些大师的风头,盖过了当时的众多书法家,就像天空中最耀眼的那颗星那样,让其他的星星都黯然失色。这些浮在表面上的书法大师们的风头,并不是将当时所有人的书法压倒的。事情从来也不是这样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有些人的书法虽然没有浮在舆论风口的表面上,但实际的水平不但不输给这些浮在表面上的大师,甚至大有碾压他们的势头。
宋徽宗赵佶,这位被人誉为是“帝王书法第一人”。这句话的意思也就说,赵佶的书法在帝王中可以稳坐第一把交椅了,然而,事情真的是这个样子吗!
看来,这位能将赵佶从帝王书法第一把交椅上拉下来的人,也是位帝王了。是的,没错,他也是一位帝王,赵佶的儿子——宋高宗赵构。既然老爹赵佶的书法浮出了水面,作为儿子的赵构,纵然写的再好,也只有低调的份了。
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皇帝,他完美的继承了其父赵佶的艺术基因,也非常热爱书法艺术。他曾刻苦练习书法,临习前人的碑帖和内府中所藏的经典书法真迹。
当初,在赵构还是一位闲散王爷的时候,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书法上。后来,他建立南宋成了皇帝,搜集了大量名家的古人真迹进行临习,这使他的书法艺术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他曾写过一本关于书法理论的著作——《翰墨志》,他在这本书中说:“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故晚年得趣,横斜平直,随意所适。”
的确,赵构在临习书法上下过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在研究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上,他是用了大量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的。他的行书、草书水平不仅超过了自己的老爹,而且也超过了当时的“宋四家”。其书法用笔之精妙,让这些大家们也望尘莫及。“宋四家”的作品,他根本就瞧不上眼,他在《翰墨志》中说:“继苏、黄、米、薛,笔势澜翻,各有趣向。然家鸡野鹄,识者自有优劣,犹胜泯然与草木俱腐者。”
赵构留下来的墨迹很多,这其中单纯的书法作品却不多,《行书千字文》是他留下的一幅非常罕见的,纯粹的书法作品。这是他在公元1153年他47岁的时候,创作的一幅经典作品。
这幅《行书千字文》以中锋行笔为主,结体因字赋形,就像农夫犁地,随行而就,收放自如,虚实相间。笔法上的变化也非常丰富和明显。章法上有疏有密,用墨润泽,酣畅淋漓。呈现出了王羲之凌空取势,起笔、收锋,行笔圆润平稳,蓄力明显,潇洒自然的用笔风格。整幅作品一气呵成,尽显魏晋笔法之精髓。
这幅作品的笔法也是相当的严谨,笔画结构上细腻精到,难怪启功先生看到这幅作品后,称赞这是一幅美的让人窒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