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韩国人天塌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半导体技术被中国全面超越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韩联社2月23日报道,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SISTEP刚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韩国绝大多数的半导体技术已经被中国赶超,并且这一结论是联合39名技术专家得出的。

此消息一出,立刻在韩国引发广泛热议,他们想不明白,美国联合全球盟国已经对中国半导体全产业链制裁了个遍,为什么还是会被中国超越呢?

要知道,半导体可是韩国的第一支柱产业,每年半导体产品出口额占韩国总出口额20%,能不吓得一哆嗦吗?
而全球之所以对韩国半导体产品需求旺盛,就是因为韩国半导体技术较为先进,比如闪存和存储芯片技术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调查报告显示,在高集成度、低阻抗存储芯片技术领域中国先进水平达到了94.1%,而韩国只有90.4%。

在高性能、低功耗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中国先进水平达88.3%,而韩国只有84.1%。

在功率半导体领域,中国先进水平达79.8%,而韩国只有67.5%。

在高性能传感器半导体技术领域,中国先进水达83.9%,韩国只有81.3%。

在半导体封装技术方面,两国基本持平,均为74.2%。

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这些半导体技术都是当前热门领域的关键技术,中国超越了,意味着他们的优势已经被削弱了。
现在韩国唯一能够超过中国的就只剩下半导制体造这一块了,毕竟他们有先进的EUV光刻机,中国还在努力突破中。
但问题是,中国不按常理出牌,当大家都还在遵守摩尔定律时,中国为了给高端光刻机留足更多研发时间,开始不断在芯片架构、叠加技术、材料、封装技术上创新,硬是把14nm的芯片做成了5~7nm的效果。

十几年前,中国在半导体技术领域总体来说是全面落后于欧美日韩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半导体产品高度依赖于进口。
从2010年开始,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政府的引导下,国内科技企业开始发力,试图在半导体产业链这一环建立自己的生态,首次成立了“科技金融产业联盟”。

2013年,中芯国际牵头联合国内30多家半导企业在北京成立了“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联盟”,第一次将材料、设备、制造、设计、封装、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和系统集成等上下游产业链凝聚到了一起,形成了中国式的半导体产业链。
此后,中国普通芯片的产能得到了保障,90nm~28nm制程的芯片,中国基本上都能够自己制造。

而中国半导体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迅猛增长,尤其是像华为这样具备很强芯片设计能力的科技公司,很快在智能手机和通讯产品领域崭露头角。

然而从2019年开始,美国感受到中国半导体产业迅速崛起,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科技霸权地位,悍然不顾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秩序,向中国挥起了半导体制裁大棒,试图将中国半导体产业扼杀在萌芽之中。
然而,为时已晚,中国半导体产业链闭环已经基本形成,并且和国际市场形成了高度依赖关系,我们在一个又一个缓冲时间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从半导体设计软件到半导体材料,从28nm到14nm再到7nm,我们硬是在这5年的拉锯战中都获得了突破。
此前,微软CEO比尔盖茨和英伟达老板黄仁勋就曾发出过严厉警告,不要试图通过限制和制裁来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这样只会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创新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