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发展。智能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卖场已经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亲民的价格使得普通老百姓都可以购买得起。
几乎已经是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甚至有部分经济宽裕的家庭也会给自家正在上学的孩子购买一台。美其名曰让孩子更好地学习,使用手机方便查阅某些知识点。
图片来源网络
实则众所周知,未成年的孩子自控力都相对较差,手里拿起手机一开始可能是以学习为目的。加上现如今网络高度发达,网络上充斥着太多的诱惑。其中的手机游戏小孩子都爱玩,画面生动逼真,诱惑力极强,一旦玩起来根本停不下来,整天沉迷其中,久而久之就荒废学业。
图片来源网络
更有甚者为了要购买游戏中的精美装备,竟然偷偷使用父母的移动支付功能进行充值,花光父母辛苦几年积攒下来的积蓄,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
特别是某些中小学生会有将智能手机偷偷带回学校的现象。你想啊,学校是读书学习的场地。每日学习知识的时间都不够,智能手机被带进学校,难道真的会是用于学习使用?为此也让不少家长感觉到头疼。
因此关于此问题就有人大代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的建议。近日得到教育部的官方回复:
据教育部官网11月13日公告显示,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文中披露了教育部答复“关于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
建设绿色网络,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取得良好成效。
具体的回复内容还请老铁们自行查阅教育部官网公告,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老磐想说:
学生带手机进学校一直是个社会性的话题,从功能机时代开始就有不少学生管不住约束,偷偷将手机带回学校。
老磐记得初中时有个同班同学带回一部诺基亚手机到学校,那时的手机功能都比较简单,只能够打电话发短信。稍微好一些的就有拍照、听音乐等功能。
图片来源网络
开始的时候该同学也只是自己偷偷用来玩玩拍照,偶尔要与某人通话一阵子,到发展成玩一些内置的小游戏。后来在同学之间越传越广,慕名而来围观的同学越来越多,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
直到有一天,一节体育课回来他的手机被盗,无论怎么找都不见踪影。
由于学校有明令禁止学生私带手机回校,他也不敢将此事报告给老师。从此整日精神恍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无心向学,成绩很快由班级的前几名掉到倒数。
直到后来实在没有再回学校的欲望,由家长为他办理退学手续,离开了学校,后来的事情就不得而知。
学生应该要有学生的样子,该学习的年纪就应该好好学习必备的知识,拒绝各种电子产品的诱惑。
适当使用科技产品增长一些使用技能无可厚非,切勿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没有技能,知识不过关到社会上也是寸步难行。
切勿在该学习的年纪沉迷于智能手机,造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