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旧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高光时刻,那堪称打响太平洋战争第一枪的“偷袭珍珠港”行动,绝对可以名列前茅,很多人张嘴就能喊出一嗓子“虎!虎!虎!”而从6艘日军大中型航母上放出的两波大规模空袭机队,也确实让珍珠港港内的美国海军损失惨重,更让旧日本海军在此役后的几个月内,堪称在太平洋上再无对手,盟军舰队要么只能东躲西藏,要么就是纷纷被旧日本海军航母机动部队击沉,也让时任旧日本海军司令的山本五十六一度在日本国内被“神话”了。不过呢,围绕着珍珠港,有趣的事情还多着呢,今儿个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遭到偷袭后的珍珠港
说起发生于1941年12月7日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世人皆认为这是日本人在看到塔兰托袭击战的成功后,所进行的一次规模更大的“复刻”。确实,在1940年11月11日夜间,英国皇家海军仅以出动21架舰载机、损失2架、消耗8枚鱼雷和少量航弹的代价,就击沉击伤了多达3艘意大利海军战列舰,以及数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几乎让意大利海军一半的战列舰瞬间失去战斗力。此役的成功证明了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的巨大威力,向世人证明了航母和小小的舰载机也能击沉“不可一世的战列舰”,战列舰的海上霸主地位开始逐步让位于航母。正因如此,在同样无比重视发展航空母舰和航空打击战术的山本五十六这里,塔兰托袭击战确实算得上是一个蓝本。
山本五十六
不过呢,在确定以航母机动部队为主力偷袭珍珠港之前,旧日本海军高层其实也有过别的想法。毕竟,山本五十六虽是海军总司令,但高层将领中也确实存在很多思维守旧之人,山本不可能只因这些人与自己意见不一就撤了他们,这些将领的声音亦不容忽视。在决定以航母和舰载机偷袭珍珠港之前,旧日本海军内部也曾出现过其他设想,那就是借鉴和模仿比塔兰托袭击战更早的一场同样经典的战例——斯卡帕湾偷袭战。
二战德军U艇
这场比塔兰托袭击战早上演约1年的偷袭战,是纳粹德国海军以潜艇对英国皇家海军锚地的一次攻击。在大西洋战争初期,身为德国海军潜艇部队“三剑客”之一的王牌艇长普里恩指挥着U-47号潜艇,以高超的技术和无与伦比的运气偷偷潜入被英国人视为固若金汤的斯卡帕湾。这艘仅有700吨级排水量的潜艇不仅击沉了满载排水量超过3万吨的“皇家橡树”号战列舰,致使舰上800余人死亡,还摆脱了英军的搜捕和堵截,神奇地从斯卡帕湾中成功脱身并返航,几乎可谓是创造了人类海战史上的一次奇迹。哦对了,顺带一提,这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在大西洋战争初期的“三剑客”中,除了大名鼎鼎的普里恩,另外两个人是谁呢?各位能答出来吗?
二战时期的日军潜艇
说回旧日本海军,虽然后世之人在评论旧日本海军潜艇部队时,经常会得出诸如“作战效能低下”、“击沉总吨位战果不高”和“高层对潜艇部队运用方法有误”等结论。但事实上,被认为在旧日本海军装备和作战序列中地位不高的潜艇部队,其实也是该国海上战力的重要一环。
旧日本海军舰队
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当年的美日太平洋战争能像日本之前设想的那样,来一场主力尽出的洋上决战,那在日本人一厢情愿的所谓“九段作战”中,由大型远洋潜艇、中型潜艇和小型特种潜艇等所组成的水下力量,将扮演起无可取代的角色。尤其是大型远洋潜艇,它们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就会登场,负责监视美军舰艇动向并伺机搞水下偷袭。而中型潜艇和小型特种潜艇则分别在第五和第八阶段投入战斗,持续袭扰美军舰队,以便在第九阶段的大决战爆发前,尽可能地将美军主力舰队的实力削弱到原有的70%以下。
U-47号艇长普里恩
正因为有着“以潜艇打前锋”的惯例,再加上即便是塔兰托袭击战证明了航母和舰载机的威力,但旧日本海军高层将领中仍有不少人对航空母舰的能力有怀疑,故当山本五十六于早期提出以航母舰载机为主力偷袭珍珠港时,依然有不少人觉得这种想法过于冒险,并建议山本“还是优先考虑使用潜艇为好”。只不过,偷袭珍珠港的实战过程和结果证明,想在珍珠港复制普里恩在斯卡帕湾中堪称“神绩”的表演,显然还是太难为旧日本海军潜艇部队了。
“甲标的”微型潜艇
相比起最深处可达60米,平均水深接近30米的斯卡帕湾,珍珠港的平均水深只有约12米,别说是吨位几百吨的中型潜艇了,就是不到50吨的“甲标的”微型潜艇,都很难在港内一边小心翼翼地确保不搁浅,另一边还要提心吊胆地提防自己被美军发现,就更别提择机发动攻击了。不仅如此,艇内设备极度有限的“甲标的”基本可用“简陋”二字来形容,在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的水下,拿这种可靠性不高的微型潜艇去偷袭泊位上的美军战舰,属实和送人头没啥区别。旧日本海军以舰载航空兵部队和水下微型潜艇实施立体化协同作战的想法确实很不错,只不过恶劣的水深条件、美军布下的反潜网和“甲标的”的不靠谱,让水下偷袭作战变成了送人头,由大型远洋潜艇投放的5艘“甲标的”没有哪怕1艘成功打击美舰。
直接指挥偷袭珍珠港的南云忠一
不过呢,日本人也没有放弃这种在当时看起来很时髦的“立体化协同作战”思维,在1941年12月7日首次成功偷袭珍珠港后,又发动了至少2次袭击,但这2次袭击的知名度并不太高,那就是“K号作战”。了解偷袭珍珠港事件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由于南云忠一的小心谨慎,由6艘大中型航母组成的旧日本海军偷袭舰队,仅对珍珠港实施了2个波次的攻击,虽然一度让港内的8艘美军战列舰4沉4伤、让4艘美军巡洋舰1沉3伤,还击毁了约260架美军战机,但大量诸如弹药库、油库和干船坞等港内设施都完好无损。对于渊田美津雄和部分参谋提出的“应对珍珠港实施第三波攻击”的建议,南云忠一坚定地不予采纳,而是见好就收地打道回府了。
二式大艇
但在山本五十六等一些海军将领看来,这些完好的设施依然是心头大患,还是要除之而后快才行。那再来一次偷袭珍珠港行动如何?显然是没戏的。一方面,被“打醒”了的美军不可能再如开战前那样“傻白甜”,必然会大幅加强对珍珠港的各项防御,以及对日军舰艇动向的监控。另一方面,当时旧日本海军已经开始了对东南亚和印度洋方向的进攻,多艘主力航母都被用到这些地方,拨不出太多力量去对珍珠港发动第二次袭击。那该怎么办呢?以日占马绍尔群岛到夏威夷长达6400公里的往返距离来看,毫无隐蔽性的水面舰艇很难再轻易接近珍珠港,潜艇的隐蔽性虽好,但还玩微型潜艇偷袭珍珠港的那一套肯定还是白送人头。既然水面和水下都行不通,那显然就只剩下了空袭这条路。
二式大艇是一种水上飞机
而在当时日本航空工业实力最强的五家公司,即三菱航空、中岛飞机、川崎飞机、川西飞机和爱知钟表电机中,玩水上飞机很有一套的川西恰好刚刚推出了一款名为“二式大艇”的四发大型水上飞机,其有着媲美当时大型轰炸机的飞行速度和升限,更有着约7000公里的最大航程,是旧日本海军手中飞行距离最远的军用航空器。既然如此,“远程奔袭珍珠港”的重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二式大艇这种新锐装备的身上。
二式大艇在夜间偷袭珍珠港
那么,刚才提到的“立体化协同作战”思维体现在哪里呢?倒是也很简单,那就是由二式大艇和潜艇部队打配合,只不过潜艇并不投入对珍珠港的袭击,而是在二式大艇的飞行途中提供油料补给。毕竟,这二式大艇再能飞,也只是堪堪满足空袭的往返航程需求,在搭载大量沉重的油料、炸弹、自卫用机炮炮弹和机枪子弹后,二式大艇也很难独自实现远程奔袭和返回。而二战初期的旧日本海军还没打算像走投无路的战争末期那样,搞什么有去无回的单程“神风特攻”,故潜艇部队就被赋予了在二式大艇飞往珍珠港的途中,为其实施一次海上加油的任务。轰炸任务完成后,二式大艇则无需再次在海上加油,可用剩余油料坚持到返回马绍尔群岛,毕竟沉重的炸弹都被投了下去,飞机能轻不少。
现存的二式大艇
只不过呢,旧日本海军想得挺美好,但这二式大艇毕竟是川西公司刚研发成功的产品,产能铺开需要时间、人员训练和编写教学大纲也需要时间、熟悉装备特性并发展出相关战法更需要时间。因此,在1942年3月的首次“K号作战”中,旧日本海军只凑出了区区2架可用的二式大艇和机组成员,以每架携带4枚航空炸弹的形式投入空袭,目标是轰炸珍珠港内的一座大型船坞。
二式大艇飞行距离不俗
平心而论,长途飞行和补给的过程还是很顺利的,一切都按照旧日本海军高层的预想发展,但当年的美国是谁?那可是在雷达技术上比日本强出一个身位的国家,飞行高度高且体型庞大的二式大艇自然不可能躲过美军的防空雷达,即便日本人是“在晚上摸进村”,雷达依然清晰地发现了它们。虽然美军派出的P-40战斗机没在空中找到目标,但珍珠港还是响起了防空警报并采取了夜间灯光管制措施,整个军港漆黑一片。更要命的是,在云层中试图躲避美军拦截的2架二式大艇,还失去了目视接触,即走散了。没辙,这2架二式大艇的飞行员就只能摸着黑凭感觉投弹,结果就是一个把炸弹都扔进了海里,另一个则把炸弹投到了距离目标远达10公里之外的山头上,均未对美军造成丝毫的影响,这第一次“K号作战”就这么结束了……
二战期间的日军潜艇
行吧,虽然头一回并不成功,但好歹说明“潜艇+二式大艇”的组合能实现对珍珠港的远程奔袭打击。受此鼓舞,旧日本海军在3个多月后实施了第二次“K号作战”,方法基本完全照搬第一次的所谓“有效经验”,还是让潜艇携带额外的补给燃料赴二式大艇飞行途中的必经之地,即位于夏威夷群岛中部的“弗伦奇弗里盖特礁”,然后让二式大艇在这里与潜艇汇合,加完油后继续袭向珍珠港。但这次就没那么简单了,由于美军开始逐步破解日军的加密通讯,对“弗伦奇弗里盖特礁”附近海域提高了警惕,故当执行加油任务的伊-123和伊-121这2艘潜艇抵达相关水域后,突然发现美军的1艘布雷舰和1艘水上飞机母舰就在附近“转悠”呢,2艘日军潜艇根本不敢露头,作战行动不得不就此放弃。再之后,就没有之后了,旧日本海军再也没能对珍珠港有什么威胁……
二战期间的日军潜艇
其实呢,自偷袭珍珠港行动后,2次“K号作战”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脱离“偷袭作战”的范畴了,而是应该被视为“强攻作战”。美军在珍珠港吃了大亏,不可能还傻乎乎地武备松弛等着挨第二顿打,只会在整场战争期间都提高警惕,绝不会让日军再轻易得手。既然行动突然性大大降低,那就很难被视作是偷袭,而是风险性激增的强攻。旧日本海军能“全须全尾”地结束首次“K号作战”,其实就已经是烧高香的事情了,但狗屎运可不会总常伴左右,该认清现实时就得认清。
况且,即便是这种所谓的长途奔袭作战能多成功几次,以每次只能出动区区几架二式大艇的兵力规模和同样有限的携弹量,珍珠港也不会受到多大伤害,充其量也就是恶心一下美军。把大量宝贵的燃料、潜艇、大艇和人员的性命投入到这种行动中,本质上就是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