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生字帖临摹佳作:隐士金熙长临《郑文公碑》单字高清

名家艺术 2025-02-06 16:39:46

(金熙长临《郑文公下碑》,以下同)

编者按:本期刊发《隐士金熙长谈如何临<郑文公碑>》一文,言简意赅,非常实用。并附单字高清,字字古厚雄浑,百看不厌,颠覆人们对楷书的审美,值得一读,值得借鉴。原文如下:

金熙长:如何临写《郑文公碑》:

- 书体特征:

《郑文公碑》是用篆籀笔意写楷书的典型代表,融合了篆书、楷书的特点,展现出北魏时期独特的书法艺术风貌,在现在看来,此碑的雄浑开博与古厚,颠覆了人们对唐楷的审美。

- 用笔特点:

《郑文公下碑》在山东省掖县云峰山之东寒洞山的摩崖刻石,不同于刻在一块石板上的碑刻,因山体高大,所以该碑用笔厚拙宕逸,线条迺劲开张,落笔时由轻入重,下笔往下压然后往上抬,再重重压回去、收回来,书写时尽量让笔在纸上连接行走,以保证气息连贯。

- 结字风格:

结字端庄多姿,字形结构开阔疏朗,气势雄浑,宽大而不失灵动,横竖撇捺间展现出磅礴气势与和谐比例关系。

- 艺术地位:

草无篆不古,楷无隶不雅。该碑书风笔笔中锋,儒素十足;笔力矫健,又具真阳,可作为临写仙家书法《瘗鹤铭》及《许长史碑》等的辅助参考之碑,对于研究和学习汉隶化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帖建议:

(一)临帖先后:

金熙长认为临写《郑文公碑》前要具篆隶基础,先用长锋纯羊临写《毛公鼎》及《袁安碑》(或祀三公山碑》数十通,掌握中锋技巧,感受金石之气(钟鼎有金气,石刻有石气,故称金石之气),再临《汉石门颂》,锻炼线条拉开时不滑不燥,然后方可临《郑文公下碑》,间临同作者的《云峰山诸石刻》。

(二)毛笔选择:

初学时即用斗笔长锋羊毫(见下图,出锋要在十公分以上),因为用长锋羊毫,则万毫齐力,柔中有刚,韵味十足,且初学即用大笔,日久习惯成自然,以后握笔如椽。同时,大笔如能得心应手,拿小笔时自然不在话下,但握小笔再久,拿大笔时也会力不从心。况且大笔写小字,则小中见大,小楷线条仍富变化,不会出现常见的飘浮尖滑之笔病!

再从书写效果角度:但由于小毛笔的特性,比如笔尖细、蓄墨量少等,在书写一些需要大笔触、粗线条或大面积着墨的字体或作品时,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无法与用合适的大毛笔相比。

(三)形临与意临:

初学要以形临为主,临三十通以上后可以形神兼备临,临五十通以上则可融入自己的笔意(称意临),空时还得多研读琢磨(称读帖),持续二三十年功夫后,可得意忘形,用郑道昭之笔意写出自己的风格的楷书或榜书。

更多《金熙长临历代名碑系列》及《高考生临碑辅助字帖》作品,可搜索“金熙长+汉魏名碑”碑名即可。

大图欣赏

本期编辑/心照 玉慈

图片设计/刘永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