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成绩证明: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冬儿喜欢体育 2023-07-17 21:02:10

尹建莉在书中写到:“世界上没有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完美解决学生的个体问题,每个孩子的成长,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营造的教育小环境,其中关键人物就是家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老师主要负责教知识,真正塑造孩子的品格和价值观的却是父母。

1.孩子的行为,都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先模仿的人就是父母,他们会观察父母的一举一动,学习他们的语言和行为方式。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视频,一个小女孩跑到饭桌边,拿起桌上的杯子,手一滑掉到地上打碎了,她害怕极了。

这时妈妈听到响声走了进来,女孩搓着手赶忙向妈妈道歉,妈妈并没有发火打骂,而是一边安慰女孩,一边拿来了扫把,清理打碎的杯子。

到了晚上,爸爸回到家中,同样打碎了东西,这时女孩跑过来,模仿白天妈妈的样子,一边安慰爸爸,一边拿来了扫把。

妈妈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记忆里,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他们会复制粘贴父母的处理方式。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的特质,其实就是父母的样子。

父母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

2.育人的责任,必须牢牢握在父母手中

曾经听一位幼教老师说,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他是父母带大的,还是跟随老人长大的。

因为跟随父母长大的孩子,自理能力强,有礼貌;而老人带大的孩子,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需要别人帮助,并且容易情绪失控,哭闹不止。

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把孩子全权托付给老人照顾,虽然每天都能与孩子见面,却对孩子的教育并不上心,上班时忙于自己的工作,下班回到家中忙着追剧、刷手机。

他们还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去教育就可以了,家长只需负责提供物质保障就足矣。

他们没有意识到,学校老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孩子进行教育,还要同时负责一个班级里数十个孩子,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能面面俱到。

而父母才是那个应该了解孩子个性和需求的人,为孩子量身制定解决方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3.经营好孩子,才是父母最成功的事业

父母真正能帮助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过了这个时间点,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与隔阂就会变深变大,想要修复就会难上加难。

电视剧《知否》中,明兰从小没了亲娘,父亲和大娘子又不想管她,就只能寄养在祖母膝下。

祖母请来孔嬷嬷,教授家里女儿们的礼仪规矩,在一次姐妹之间的打闹之后,孔嬷嬷教育她们,一家子的兄弟姐妹要俱荣俱损,不能厚此薄彼。

此时,父亲盛紘才醒悟过来,开始关心明兰是否被打疼了。

明兰却说道,我需要父亲照顾的时候已经过了。

话语中透露着埋怨和无所谓,因为一旦错过子女最需要关爱的时间段,他们的心就不会再对父母敞开,即使父母给于的再多,子女也不会选择原谅和理解。

既然为人父母,就应该挑起重担,在给孩子提供优渥生活条件的同时,对孩子真正负起教育的责任。

作为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如果说老师教授的是知识,那么父母传授的就是做人的道理。

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该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承担起父母应尽的责任,最终,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END-

0 阅读:1
冬儿喜欢体育

冬儿喜欢体育

每天都有体育消息,快来和我一起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