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真正的强者,都懂得“释放”自己的天性

楚然谈情感 2024-06-28 20:04:41

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未表达的情绪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 埋,并将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释放出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所有失控的愤怒,往往源于内心深处的长期积压。

你是否目睹过有人在重压下的瞬间崩溃,贤妻良母在忍耐中的突然爆发,以及曾经肝胆相照的好朋友在误解中反目成仇,甚至刀 剑相向?

有人说:千万别轻易触碰老实人的底线,因为他一旦不再忍让,那股积压已久的愤怒将是你难以承受之重。

老实人的你之所以显得平和,往往是因为你选择了将情绪深藏心底,默默隐忍。

然而,当隐忍的底线被触及,心中的防线便会在一瞬间崩溃。

那一刻,你积蓄已久的情绪将如火山般猛烈喷发,其威力犹如狂风海啸,令人无法抵挡。

那些未曾释放的情绪,就像是一颗颗定时炸 弹,静静地潜伏在你的内心深处。

一旦积累到临界点,只需一丝微小的刺激,便能引爆所有的情绪,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你以为眼前风平浪静,但实则暗流涌动。

真正的危险,往往隐藏在自己未曾察觉的角落。

而别人若是继续火上浇油,便是在不断地为那即将爆发的情绪增添燃料,使其威力倍增。

爱意若是无法尽情释放,就会陷入自我怀疑或婚外 情中。

在弗洛伊德25岁这一年,他与玛莎·伯奈斯正式订婚。

玛莎拥有着纤细的身材和旺盛的精 力,但她的外貌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苍白。

特别是那双迷人的眼睛,当她陷入沉思,无助地望向远方时,总是能深深吸引弗洛伊德的注意。

然而,玛莎的母亲对这段关系持不看好的态度,她觉得弗洛伊德不是玛莎的良配。

毕竟,当时的弗洛伊德是穷小子,既没有显赫的财富,也没有令人瞩目的名声。

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弗洛伊德决定开设私人诊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迅速积累财富,赢得玛莎母亲的认可。

在订婚后的四年里,弗洛伊德饱受爱的压抑之苦。

在当时保守的中产阶级文化背景下,婚前恋爱双方唯一被允许的亲昵方式仅限于亲吻和拥抱,这使得弗洛伊德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于是,他将所有的xing压抑和情绪倾诉都倾注在了写给玛莎的情书中。

在信中,他尽情地表达了对未婚妻的深深爱意,分享工作中的新想法,谈论未来的宏伟蓝图,以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然而,恋爱中的弗洛伊德也时常感到缺乏自信。

他的情绪起伏不定,有时过于嫉妒,甚至表现出强烈的独占 欲。

他不允许玛莎与其他男人有任何亲切的称呼或接触,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出于现实的危机感,不如说是他内心低自尊的表现。

从小就被视为家族中的佼佼者,弗洛伊德有时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配得上玛莎的深情。

最终,他们排除万难结婚了,然而,他们的幸福生活并未持续太久。

婚后不久,弗洛伊德便深陷对妻子妹妹米娜的迷恋之中。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公开说,米娜曾向他坦承与弗洛伊德有染。

甚至有一些研究者推测,小姨子米娜曾怀上弗洛伊德的孩子,但遗憾的是,她选择了堕胎。

然而,这些传言始终未能得到确凿的证据,因此饱受质疑。

最近,德国学者在一次深入调查中,终于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马洛亚旅馆找到了弗洛伊德和自己的小姨子米娜曾在此入住的记录,这一发现为这一持续百年的猜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一个人在爱情关系中感受到压抑和束缚,无法满足自己内心的渴望和需要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质疑和迷茫。

弗洛伊德与米娜的婚外情,便是证明了爱意如果无法尽情释放,就会选择其他的突破口。

他与妻子之间的情感压抑,让他无法找到情感上的出口,从而转向了他妻子的妹妹米娜。

这种情感上的转移,不仅加剧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也导致了婚姻关系的破裂和家庭的悲剧。

在生活中,许多人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当爱意无法尽情释放时,人们可能会开始质疑自己的价值和吸引力,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同时,他们也可能会在寻求情感满足的过程中,做出不理智的选择,比如寻求婚外 情等不正当的关系。

因此,别压抑自己的情感,让爱意尽情释放,成为了维系爱情关系的关键。

不敢释放自己的攻 击性,是因为害怕发生冲突。

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不能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攻 击性,作为你我与生俱来的本能,它实际上是我们生命力的体现,是个体用来保护自我、维护个人边界和权益的盾牌。

然而,许多人因对攻 击性的误解,错误地认为它是不好的,从而选择压抑它。

但攻 击性并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它只能选择另一种形式存在。

如果你不选择向外释放它,它便会转而向内攻 击自身。

当面对别人的欺负、轻视和过度使唤时,你可能会因为害怕冲突而不敢反抗、不敢拒绝,进而选择压抑自己的攻 击性。

然而,这种压抑的结果往往是自我否定、自我指责,甚至是对自己的深深厌恶。

你的内心会变得压抑、焦虑,甚至可能陷入抑郁的深渊。

长此以往,你就会形成讨好型或回避型的人格特质,对社交和人际关系产生恐惧,最终成为社交恐 惧症的受害者,宁愿躲在家中,也不愿出门见人。

你不敢释放攻 击性,往往源于两个深层次的原因:

1、恐惧冲突的后果

个体往往对冲突持有一种恐惧的心态,觉得一旦发生冲突,受伤的总是自己。

这种信念往往源于童年的经历,特别是当你在幼年时经常被父母呵斥、打压甚至辱 骂时,每一次与父母的冲突都让你深感受伤。

这种负面的体验深深地刻在你的潜意识中,让你在感知到一丝冲突的气息时,内心便会立刻紧绷,不知所措,更谈不上释放攻 击性,捍卫自己的权益。

2、自我价值的低估

你可能将他人视为高高在上的存在,深信自己受到欺负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心态同样源于童年的影响。

当你被父母否定、贬低、嫌弃甚至羞 辱时,你的自我价值感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你会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负面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差劲、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更不应该得到善待。

因此,当别人对你好时,你反而会感到不安,认为受到伤害才是正常的,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被nue待,并倾向于通过讨好他人来生存。

人际关系往往是你与父母关系的延伸,而你的行为模式也大多源于童年时期与父母相处的模式。

但幸运的是,只要你能够及时察觉到自己潜意识中的这些信念和行为模式,认识到内心那个受伤、恐惧的小孩,你就有了改变的机会。

通过疗愈这个受伤的小孩,释放其内心的恐惧,你可以逐步突破潜意识中的限制性信念,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这样,你内在的人生剧本就会发生变化,你也将被重新塑造,最终改变命运。

不幸的童年并不注定要用一生去治愈。

只要你勇敢地面对,及时拯救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孩,从过去的创伤中走出来,你的人生就会迎来新的转变。

0 阅读:5

楚然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