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说:十二岁之前,是孩子培养性格、品行的重要时期。
此后的结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种子。”在孩子十二岁之前,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这四种能力,受益一生。抗挫力,人生的底牌李玫瑾教授说:挫折训练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重要。缺乏抗挫力,孩子稍微遇到点挫折,就会胆怯、退缩,甚至崩溃,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上半年开学前夕,河北邯郸9岁的男孩因为作业没做完、缺席网课被老师批评,选择了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尚未绽放的生命。人生总会遇到坎坷,一次批评,两次失利,都只是小小的打击。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却会觉得不知所措,走投无路,最后造成无尽的悲痛。我曾看过一段幼儿园视频。典礼上,小朋友挑战10段跳箱。其中,一个男孩一次次起跑,又一次次失败。他沮丧至极,开始挥手抹泪。
此时,老师提议小朋友们一起围着他,为他加油鼓劲。接下来,男孩再次冲了出去。他一跃而起,跨过了原本横亘在面前的坎儿。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最好的教育也许就是如此。教会孩子面对,给予他坚持的勇气,孩子会迸发出超越想象的能量。有句话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抗挫力,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他们逆风翻盘的力量之源。责任感,成长必备的担当李玫瑾教授说:责任感是孩子要承担的东西,没有分担,就不会有担当。
每天凌晨四点多起床,忙着搬运和打包,很辛苦,他却为能帮上父母忙而开心。他说,以前不知道父母有多忙,现在才知道。男孩未必真能帮上大忙,可却因此懂得了“责任”两字的份量。这份担当,才是他成长的开始。
可表弟却再次逃避,他打着忙工作的幌子,很少回家,自然也没带任何钱回来。父母不教会孩子为小事负责,孩子也学不会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丹尼斯·韦特利博士就曾说:只有从小就具有责任意识,孩子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对组织、社群尽职的人。”承担责任是孩子成长的必备能力。表达能力,是化解冲突的利器在谈话节目《圆桌派》上,李玫瑾教授谈到孩子的暴躁情绪和偏执行为问题。她说,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拥有内在的力量,不会选择用暴力做武器。而不善表达的人,很容易掉进情绪的陷阱,在冲突中激化矛盾,也将自己置入了险境。一言蔽之,会表达的人,一开口就赢了!姚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一次,一位记者问姚明,为什么十几亿中国人里找不到5个能打好篮球的?面对咄咄逼人的挑衅,姚明微笑回应:“美国3亿人,又为何找不到一个打乒乓球好的人?”
已经读研了,可仍被要求每天23点前回家。在国外生活期间,妈妈怕他乱花钱,月底会饿肚子,25年来,甚至自己从来没有单独买过一件衣服。他明确表示,妈妈事无巨细的掌控,让他“无法呼吸”。可谈到独立,却又怕提出来让妈妈伤心。他既纠结又忐忑,明知应该怎么做,却又只能徘徊止步。在妈妈的管控下,
来信者拥有了不凡的学识,但却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和改变自己的勇气。听完信后,何炅感叹:“父母越晚放手,孩子就会越晚学会飞翔。被压得太久,孩子很可能就被废了。”
终有一天,那个小人儿要长大,要离开,要独自面对这世界,自己解难题,自己担风雨,自己扛生活。所以,你若真爱TA,就该在TA长大前,教会TA责任,告诉TA坚强,引导TA表达自我,让TA学会独立自主。教给TA这些和世界相处的能力,才是对孩子一生最大的帮助和保护,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