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国出现了大面积感染,大家都深受新冠病毒所苦。不少人出现失眠、睡不着或是睡不好的状况,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不过,睡不着、睡不好或睡不饱,都可以视为失眠的一种吗?
不管如何,睡不好即使不能归结为失眠,但它给我们带来的焦虑与恐惧感只增不减,而且还会对心理状态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大家在出现睡眠问题时,第一时间会想到一种保健品,那就是褪黑激素。那么,服用褪黑激素真的能够治疗失眠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褪黑激素为大脑松果体分泌之激素,主要功能为调节人体的生理时钟,维持昼夜节律。据台湾睡眠医学学会调查,在我国每10人就有1人饱受慢性失眠症之苦,因此不少民众藉由服用保健食品帮助睡眠,其中外源性褪黑激素产品近年成为热门选择,民间也逐渐流传服用褪黑激素可缓解失眠的说法。
实际上,根据权威医学期刊《JAMA》研究,过去20年间美国国内的褪黑激素补充剂消费率,确实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平均每人每日会服用5毫克以上。不过,通过外用褪黑激素缓解失眠,是否真有其效果?
褪黑激素究竟能否治疗失眠,仍需长期、大量使用的相关研究证实。虽有研究指出,褪黑激素可增进主观睡眠品质、减少入睡时间,但该结果并不能做为评估睡眠改善的客观指标。因此目前医界对于褪黑激素治疗失眠的效果尚无一致共识,须待更多研究评估。
有失眠情况时,应先去精神科、身心科就医,让医师了解整体状况。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困扰,或是其他生理疾病皆可能造成失眠,这些原因必须先做理清。例如因抑郁症而导致失眠者,在优先治疗抑郁症后,失眠也会慢慢改善。
最后也指出,许多民众不愿为失眠问题就医,因为怕医生只开安眠药,担心对安眠药产生依赖。事实上,医师在治疗失眠时并非只使用药物,也会指导生活作息方式,帮助患者将妨碍睡眠的习惯改善,进而拥有较好的睡眠品质。
依据国际睡眠疾病分类法指出,睡眠疾病大致可分为失眠、睡眠相关的呼吸疾病、中枢型的嗜睡症、日夜节律睡眠障碍、异睡症、睡眠相关的动作疾患、单独的睡眠症状及其他睡眠疾患,其中国人最常见的就是失眠。
而失眠是指睡眠维持困难,造成睡眠品质变差或睡眠时间减少,每周有3天或3天以上之失眠,且白天出现倦怠、嗜睡、情绪烦躁、难以专心或身体不适等症状,进而影响学习或工作者。如果持续时间少于3个月者为急性失眠,超过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失眠。
随着年龄越高,罹患失眠的比例亦可能随之上升。尤其女性受到荷尔蒙变化影响,如生理期、怀孕、更年期及较容易出现情绪困扰及心理疾病,故女性失眠的发生率较高于男性。导致失眠的原因复杂,可能有心理压力、慢性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衰竭、胃灼热等。
另外,长期失眠容易导致抑郁症、药物或酒精滥用、认知功能变差、影响生活品质,也可能会造成高血压、血糖及免疫调控失常、脑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甚至性欲降低、男性ED。更为主要的是,曾有患者主诉失眠2、3 天,希望服用安眠药物帮助睡眠,但经诊断后却发现其实是罹患躁郁症。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接近三分之二的失眠求诊病患,同时罹患有精神疾病。高比例的共病现象,显示有可能在同一个案身上出现多类型的失眠诊断,需要不同面向的评估与治疗,因此及早由专业医师进行诊断与规划、提供适当的治疗,才能真正解决失眠。
建议与其对褪黑激素等保健品养成依赖性,不如在睡觉之前别做这4件事情,这样更有助于养成好眠体质:
1. 喝过量的咖啡
众所周知,咖啡中含有咖啡因,有助于帮助我们提神。一旦我们在睡觉之前,喝过量的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很容易让我们在晚上保持清醒,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出现失眠的问题。
2. 睡前避免工作
在白天时,人的大脑在工作的状态下,很容易保持清醒。当我们在睡觉之前,仍然持续进行工作,大脑很难放松下来,这也会对我们接下来的睡眠造成很大的影响。
3、睡前饮酒
一般来说,睡前喝酒会让睡眠变得片段、容易早醒。另外,为了避免夜间频尿而起床上厕所,影响到睡眠,最好晚餐后少喝水及饮料。
4、睡前过度运动、洗过热的热水澡
因为睡眠时体温会慢慢下降,而睡前过度运动,或洗过热的热水澡会让体温上升,则会对睡眠造成影响。因此正确的做法是,睡前宜做温和及放松身心之活动,切忌睡前剧烈活动。
最后,我们在睡觉之前,夜晚时将屋内光线调暗,减少使用屏幕、手机,避免光线刺激、抑制褪黑激素分泌。若避免了上述步骤也无法帮助睡眠品质提升,则应立即咨询医师协助,查看是否有任何健康状况,比如甲状腺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等,一旦有问题,就一定要积极治疗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