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防治指南推“临床治愈”

大河健康报 2025-03-27 17:41:53

□记者 梁露露 实习生 陈俐颖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长久以来困扰着无数患者。面对这一顽疾,医学界一直在探索更为有效的防治策略。

日前,由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编撰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发布。《指南》提出了“临床治愈”概念,引发广泛热议。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愈”的定义是什么?它如何实现?在实现过程中又面临哪些挑战? 记者就此邀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许爱国、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齐咏进行解答。

哮喘防治新突破:从“长期控制”到“临床治愈”

许爱国介绍,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中,哮喘患病率约4.2%,患者总数预估约4570万。其中,重度哮喘患者占比在3.4%~ 8.3%,这意味着我国成人重度哮喘患者数量可能高达394万。当前,全国哮喘患者预计已超6000万,且这一数字仍逐年递增。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的气道对多种刺激如过敏原、冷空气、运动等极为敏感,这使得患者反复出现喘息、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且这些症状在夜间或清晨往往更为严重。”许爱国说,诱发哮喘的因素众多,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污染、吸烟、呼吸道感染、职业暴露、气候变化、情绪波动、药物影响以及过敏反应等。

《指南》中提出的“临床治愈”是指患者在规范治疗后,一年及以上无哮喘症状、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检测基本正常,且无需口服糖皮质激素(OCS)治疗。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哮喘治疗目标从单纯控制症状,转变为强调高水平疾病控制状态。

许爱国分析,“临床治愈”与传统哮喘治疗目标中强调的“长期控制”和“预防”存在显著差异。“临床治愈”的关键在于,患者接受生物靶向药物或其他抗哮喘治疗后,不仅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更有望在部分患者群体中实现近乎“治愈”的理想效果。

齐咏表示,“临床治愈”概念的提出,极大提升了哮喘治疗的目标与期望。“临床治愈”不局限于缓解症状和预防急性发作,而是致力于追求长期无症状、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促使患者和医生共同制订更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受访者供图

多种手段齐发力,带来哮喘治疗新曙光

许爱国介绍,“临床治愈”提出的关键治疗手段,如生物靶向治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个体化治疗、非药物治疗、患者教育等,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在他看来,这些治疗手段不仅能够显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还能有效提升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最终达到全方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32岁的李女士长期饱受哮喘折磨,还伴有过敏性鼻炎和湿疹反复侵扰。此前,她每周有三四次会在半夜被憋醒。过去一年,她因急性发作两次住院,只能依靠长期口服药物勉强控制病情。

就医检查后,李女士被确诊为重度过敏性哮喘、肺功能极差,身体状况堪忧。幸运的是,许爱国迅速为她制订治疗方案,启用奥马珠单抗联合ICS治疗。

李女士积极配合,严格按照医嘱除螨、远离过敏原,同时使用鼻用激素控制鼻炎。经过12个月的治疗与疗效监测,她的哮喘症状完全消失,成功停用口服激素。

齐咏指出,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标志着哮喘治疗领域正式迈入崭新时代。这类药物能精准针对哮喘发病通路中的关键细胞因子或抗体展开靶向治疗。

凭借这一独特优势,该治疗方法不仅能有效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频次,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激素使用量,全方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实现哮喘“临床治愈”面临多维度挑战

在实际临床操作中,许爱国认为,“临床治愈”中“肺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这一标准实现难度较大。良好的药物治疗虽能显著改善症状、减少急性发作,但哮喘具有慢性和反复性特点,长期气道炎症易引发气道重塑,导致即便无症状时,肺功能也可能存在轻微下降或无法完全恢复。此外,肺功能检测结果还易受肥胖、慢阻肺等并发症以及检测时患者的配合度等因素的影响。

而齐咏则认为,“临床治愈”的四大维度标准都具备科学性和临床合理性,全面定义了哮喘的高质量缓解状态。其中最难达成的应是“无急性发作”,这不仅要求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还需避免环境因素和感染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临床治愈’面临的挑战无可避免。”许爱国坦言,首先,哮喘患者个体差异性显著,每位患者的病理机制、症状表现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都不尽相同;其次,治疗药物费用高昂,且干预范围存在一定局限;再次,患者对“临床治愈”治疗方案的依从性难以把控,长期的监测和治疗调整还可能受到时间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临床治愈’并不等同于根治哮喘。要实现‘临床治愈’,规范化治疗必不可少。”齐咏提醒,“临床治愈”不仅与药物治疗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以及管理状况。只有患者切实加强自我管理,做到长期坚持治疗,同时医院建立起完善的随访管理体系,两者共同努力,才能达成“临床治愈”的目标。

尽管挑战重重,但“临床治愈”概念的提出,为哮喘患者照亮了高质量生活之路。它将有力推动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的发展,帮助重症或难治性哮喘患者迈向“临床治愈”;为医疗领域的研究指明了新方向,推动创新疗法、药物和干预措施不断涌现;减少患者对药物,尤其是激素类药物的依赖,有效避免了激素相关的副作用;改变患者的治疗心态,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心理负担;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发作和住院频率,减轻了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