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是我们喜欢的官员

现在很多人对于谦的认识来源于他的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但是我要说的于谦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在很多熟知明朝历史的朋

现在很多人对于谦的认识来源于他的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但是我要说的于谦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在很多熟知明朝历史的朋友心中,这位于谦,是明史上仅次于王阳明的地位。

于谦年幼时,沉静爱学,相当聪慧,23岁就高中进士。为人不知变通,与上司关系一般,做事极为认真,令同僚不知如何与他相处。但皇帝和官员们都知道于谦的业务能力很强,所以派遣他做很多事,并且都完成得很好,跌跌撞撞中官至少保、兵部尚书。最后冤死后葬于杭州,墓与另一位民族英雄岳飞墓东西相对。很多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都与杭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杭州是个好地方呀!

于谦从县教育局局长开始做官,之后逐渐被朝廷委以重任。

南下江西,访问民间疾苦,清理冤假错案,平冤昭雪数百人。

西去陕西,整治贪官污吏,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

巡查河南,山西,轻骑从简,询问百姓营生情况,人民遭受水旱灾害,奏请朝廷,主持赈灾工作。

于谦看到民间疾苦,人民生活痛苦,不由情到深处感慨道,“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于谦体会到了人民的痛苦,更加厌恶那些不为人民办事的官员。

在这为官二十年的时间里,他向朝廷不断上书请的政策,以便帮助人民可以过得更好一点,不为自己着想,依旧两袖清风。朝中有人诬陷,弹劾于谦,他被左迁大理寺少卿,河南、山西千余名百姓上书朝廷,请留于谦,希望朝廷复命为河南巡抚。

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时,力谏皇帝不可亲征,但是英宗不听劝阻,结果发生“土木堡”之变。消息传回北京时,京中大臣惶惶不安,主张南迁避其锋芒。于谦道:“言南迁者,可斩也。”可谓是凭一己之力,定下政策。

此时,京中精锐皆随英宗于土木堡陷落,只能从河南、山东以及南京沿海各地调集官兵入卫。经过种种艰苦,于谦保下了京城,敌军退去。

一个书生,基本上对军事是没有什么见地的,却能在关键时刻击退强敌,这正常吗?这是不正常的,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书生第一次领兵打仗就有如此的成绩!

强敌被击退,英宗回来了。英宗却被一些奸佞蒙蔽视听,对于谦有极大成见,斩于谦于市,家属戍边。官兵抄家时,于谦的家里除了几件官袍以外,也没剩下什么值钱的东西。

于谦冤死后,诬陷他的奸佞被下狱死或族诛,事情终于大白天下,然而英宗没有为于谦平冤,直到英宗死,宪宗当朝,于谦的孩子于冕从戍边归来,为父上疏,于谦的冤案才得以昭雪。

宪宗诰曰:“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特,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于谦年轻时曾写的《石灰吟》大家都知道,这就像他的一生写照,堂堂正正,为国为民,留下清白于人间,令我们后人崇敬,为中华文化留下了浓浓的一笔,伟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