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周末的早晨,林阿姨带着轻微的发烧和嗓子痛来到了急诊室。
医生诊断她患上了细菌感染,建议注射一种抗生素。
然而在正式注射之前,护士却为她安排了一项“皮试”。
林阿姨不解地皱起眉头,想着:“不就是打一针吗?为什么还要‘皮试’?”
护士解释说,这项测试能帮助预防可能的过敏反应,特别是对抗生素注射的过敏情况。
林阿姨的疑惑可能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要做皮试?
青霉素的诞生
回溯到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实验室中无意中发现了一种神奇的霉菌分泌物,它能有效杀灭多种致病细菌,这种“天赐之物”便是青霉素。
青霉素的问世彻底改变了医学史,让过去无法治愈的细菌感染得以控制,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福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被广泛应用,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们逐渐发现,青霉素并不是人人都能用的“万能药”。
有些患者对它产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轻者皮疹、瘙痒,重者呼吸急促、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这使得青霉素从“救命药”变成了“有风险的救命药”,让人们不得不慎重考虑如何安全使用。
于是,在中国,青霉素注射前普遍会进行一项简单的测试,皮试,以尽量筛查出可能会对其过敏的患者。
为什么只有在国内要做“皮试”?
这时,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只有中国要做皮试?难道国外不担心过敏反应吗?”这就要从抗生素的“纯度”说起。
2015年发表在《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外抗生素生产技术的差异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问题,抗生素的提纯度较低,可能带有一定杂质,而这些杂质在人体内可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致敏源,导致一些人出现过敏反应。
数据显示,美国的抗生素提纯度高,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概率在0.004%-0.015%左右,而中国的这一概率相对较高。
为保证安全,中国制定了皮试规定。
另一方面,欧美国家的抗生素注射在管理上也非常严谨。
他们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调查和过敏史记录来筛查过敏风险,并且在注射时有完善的急救措施。
因此,即便偶尔发生过敏反应,他们也有条件迅速应对,而这种制度的建立对于中国来说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实现。
因此,皮试在国内的医疗体系中成为了预防青霉素过敏的一道“保险”。
皮试的潜在误差
虽然皮试是预防青霉素过敏的一种有效措施,但它并非完全可靠。
2018年《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某三甲医院三年内的青霉素注射过敏事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皮试阳性的患者中,真正的过敏反应只有约3%,而未做皮试的患者中,过敏发生率则高达7%-9%。
这表明皮试确实可以有效减少过敏风险,但并不完全排除。
皮试可能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即测试结果并不总是准确。
假阳性是指测试显示有过敏,但实际上患者对药物不过敏,而假阴性则相反,患者明明对药物过敏,但测试结果却为阴性。
这种误差通常和操作细节密切相关。例如,皮试剂量不准确、试剂质量不佳、操作人员经验不足等都可能导致误差。
假阳性率约为2%-3%,而假阴性率为0.5%-1%。
为了理解皮试误差的原因,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体温计测试。
如果体温计电池不足、读数不清晰,或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测量,都可能导致不同的体温读数。
因此皮试也有类似情况,尤其是皮肤敏感的患者或测试操作不规范时,都可能影响结果。
迟发性过敏反应
林阿姨在顺利通过皮试后开始注射抗生素,症状逐渐缓解。
然而三天后,她发现皮肤上出现大片红疹,还伴有轻微的关节疼痛。
她回到医院求诊,医生诊断她可能出现了“迟发性过敏反应”。
所谓“迟发性过敏反应”是指用药后数天甚至数周才表现出的过敏症状,这种反应和即刻过敏反应不同,是一种慢性免疫反应。
具体来说,它并非由体内快速释放的组胺引起,而是由药物代谢物积累后,激活T细胞,使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特定组织,导致皮疹、发热,甚至器官损伤。
这种延迟性反应让患者很难将症状与特定药物联系起来,往往在用药后才逐渐显现。
在一项典型的迟发过敏病例中,一位患者在用药三天后症状缓解,然而出院前突然出现全身红疹并伴随高烧,最终被诊断为迟发性过敏反应。
在紧急救治下,她最终康复出院。
案例表明,迟发性过敏反应不仅危险,而且可能拖延治疗时间。
因此,尤其是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身体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反应。
欧美国家的应对
在欧美国家,抗生素的注射往往采取“逐步加量”的方式,并在注射时配备急救药物。
这种注射方式就像分步试吃新食物,每次只吃一点点,观察是否出现不适。
这种严格的观察和应急机制,是保证即便没有皮试,也能安全注射抗生素的保障。
欧美医院通常会在初次用药时配备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并由有经验的医生全程监护,这种情况下,即便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医护人员也能及时应对。
皮试作为一项筛查手段,在保护患者健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虽然欧美国家的医疗保障水平使得他们在用药管理上能做到更高的安全标准,但在我国目前的医疗条件下,皮试依然是成本较低且有效的选择。
抗生素过敏预防与治疗的未来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升,或许我国也能逐步改进药物的纯度及注射安全机制,从根本上降低过敏发生的几率。
但在当前阶段,皮试依然是一道守护健康的“保险”,是保护患者免受药物伤害的最后一道屏障。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每一次就医都是一次对健康的守护。
尽管青霉素等药物在医学发展中贡献卓越,但也带来了我们不可忽视的风险。
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操作下,我们每个人都应增强对药物过敏的认知,重视体质差异的影响,与医护人员共同探讨安全的用药方式。
麻痹,又一个汉奸,瞎胡叉,举报
举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