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高校普遍都已实施了扩招政策,一些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数甚至超过一万。这种趋势引导着许多高校朝综合性方向发展,同时,这些学校开设的专业几乎涵盖所有的学科类别。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现象不可忽视:高校每年都在扩大各类专业的招生规模,部分专业毕业生数量过多,可是相应的就业岗位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加。这就导致了许多专业出现了严重的“饱和”状态,人才与就业市场间的关系更是向“供过于求”的状态倾斜。尤其在某些特定领域,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更容易因这种“饱和”现象而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风险。
因此,对于即将进行报考专业选择的学生来说,除了要考虑个人能力和兴趣所在,更需要注重专业对应的行业前景和市场需求状况,避免选择过度饱和的专业,我们将以以下四个专业为例,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 电子商务专业——行业发展速度放缓,人才供给仍在激增电子商务专业因其光鲜亮丽的外表而备受追捧,曾经让无数学生心驰神往。随着我国电商行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众多高校纷纷紧跟潮流增设电子商务专业,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每年该专业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在过去两年中,电商行业的发展速度放缓,如今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熟期。在这个阶段,电商行业不再像初期那样能够大规模地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此外,直播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对电商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也间接地影响了电商行业的发展格局格局。
综上,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由于行业发展已见成熟,就业市场趋于饱和,竞争也日益激烈起来。对于那些没有及时调整职业方向,未能转行或提升个人技能的毕业生来说,甚至可能面临更高的失业风险。
二、新闻学专业——传统岗位紧缩,转型成为难题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行业正逐渐衰落,就连电视台也难逃裁员大潮。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新闻学专业却依然保持着如同往年的大规模招生态势。
如此,每年毕业生数量巨大,而相应就业市场岗位却不断缩减,这使得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遇上了许多难题,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们发现,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为传统的就业市场已经饱和,除非毕业生成功找到方向进行转型发展,否则竞争力将可能低于新媒体类专业的毕业生。张雪峰老师曾对此提出警示:高考成绩较好的学生千万不要报考新闻学类专业,因为这类专业可能缺乏专业技能和就业保障。
三、法学专业——持续深造才能拥有就业优势在我国,综合性大学还是人文社科类大学普遍都设有法学专业。这意味着每年都有众多高考考生选择报考这一专业。而就实际情况来看,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进入律师事务所或考取公务员,而进入企业工作的人数相对较少。
据初步统计,我国每年法学类专业毕业生已经突破80万人,而法律行业每年提供的岗位只有40万个左右。这一现象揭示了法学类专业就业市场的严峻现实:就业面相对较窄,每年能够容纳的毕业生数量非常有限。
因此,法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面对当下就业市场严重饱和的严峻挑战,许多学生选择通过考研,进入名校继续深造,希望能通过这一途径以增强就业的优势。
四、生物学——行业仍在发展初期而导致的“被动饱和”放眼全球,生物学专业前景可以算是十分光明,国内目前开设生物学专业的高校数量有限,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也相对较少。然而,我们也必须考虑到我国当下的国情,尽管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投入巨大,但生物行业的整体发展却并未达到预期的水平。
在我国当前的生物科技领域,尚未看见任何一家能担起重担的大型企业的崛起,而各类在疫情期间发展起来的生物制药公司,在疫情消退、机遇消逝后,便暴露出其缺乏研发实力和核心优势的弊端,整体规模也显著缩减。
由此可见,生物学专业毕业生在这一领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就业机会的稀缺性。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期待生物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才能为此专业毕业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这四个专业领域的就业需求量远低于高校人才供给量,正面临着严重的市场饱和。这使得很多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困境。即将面临高考选择专业的高三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受外部环境影响,各行各业时刻发生着变化,因此,在选择未来专业方向时,一定要慎重考虑,避免陷入就业难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