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旧藏黄花梨春凳,长134宽44高48厘米,断代为明末清初时期,参考价15至20万元。
颜色标准、纹理典型,凳子的黄花梨感觉强烈。
可能是因为估价太低,有人对木质提出质疑,理由是光滑表面上,木头的棕眼连在一起,像一条条细长沟槽,没有明显的麦穗纹特征。
具体来看,最长的一根棕眼出现在前大边右侧,从头到尾足有三四十厘米,沟槽长且深,像是一道开裂。
沟槽密集处位于板心,交叉分合变化无规律,除了眼花缭乱之外,几乎看不出像什么图形。
我们知道,颜色、纹理、棕眼和莹光等,是判断黄花梨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春凳的棕眼连成线、结成片,还缺乏麦穗纹支撑,难怪被怀疑非黄花梨。
实际上,在原始表面粗糙的老家具中,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可将它们归为一种类型。
年代相仿的黄花梨卷云纹画案,长203.5宽60.6高78厘米,漆层褪去的地方,露出粗糙表面,棕眼形态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家具在制作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精细打磨就投入使用,表面精度基本保留在粗加工水平。
而黄花梨木质坚硬致密,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刀锯的痕迹逐渐消失,表面变得光滑,但棕眼凹陷并不会被磨平。
在特定的局部,当剖面恰好与棕眼管线相平行时,便切出一条条细长凹槽,看起来深深浅浅,像是沟壑林立。
。说来也巧,这是两件同一时期、不同场次的黄花梨拍品,卷云纹画案拍出了五百多万元
黄花梨案形春凳存世量少、样式有特色,您猜猜成交价是多少?a)20,b)60,c)100,d)1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