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没助理、不用替身、用实力证明了即使小角色也能成为大演员

自然阿 2025-01-22 18:35:24

牛犇于1935年出生在天津,家中排行老六,原名张雪景。

那时候的社会动荡不安,家里经济拮据,生活困难重重。

更不幸的是,在牛犇6岁时,父母相继离世,这让他和哥哥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无奈之下,牛犇跟随大哥前往北京,寻求新的生机。

大哥在北京中电三厂担任司机,这份工作让牛犇有机会接触到厂里的演员们。

由于过早失去父母,牛犇从小就表现出机灵懂事的性格,深受工厂里演员们的喜爱。

他经常帮演员们跑腿办事,一来二去,大家对这个小家伙愈发喜爱。

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牛犇的命运。

电影《圣城记》正在筹备中,剧中“小牛子”一角的演员迟迟未能确定。

主演谢添恰好是牛犇在工厂结识的朋友,他知道牛犇性格活泼机灵,非常适合这个角色,便向导演推荐了牛犇。

对于从未接触过拍戏的牛犇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巨大的挑战。

初次站在镜头前,牛犇虽然聪明伶俐,但表演时总感觉差了些火候。

好在谢添耐心细致地为他讲解、示范,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牛犇逐渐找到了感觉,顺利完成了这部作品的拍摄。

这次宝贵的经历让牛犇深深爱上了演戏。

一方面,表演带给他从未有过的快乐与满足;另一方面,拍戏所获得的片酬也能为大哥减轻经济压力。

此后不久,他又接到了电影《清宫秘史》中一个儿童角色的邀约,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前往香港发展的机会。

也正是在那时,他将名字张学景改成了牛犇。

这个艺名出自谢添之手,考虑到牛犇出演的第一部作品叫《圣城记》,其中角色叫“小牛子”,而牛犇本身又属牛,便为他取了这个充满趣味与寓意的名字。

虽然在香港仅拍摄了一年,但牛犇回到北京后,便一直沿用了这个名字,开启了他漫长的演艺征程。

回到大陆后,牛犇陆续参与了多部作品的拍摄。

真正让他在娱乐圈崭露头角的,当属电影《牧马人》。

在这部作品中,牛犇饰演配角“郭谝子”。

尽管戏份不多,但他凭借扎实的演技,将这个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

那句经典台词“老许,你要老婆不要”,至今仍在观众中口口相传,成为影视经典桥段。

凭借在《牧马人》中的精彩表现,牛犇一举斩获金鸡奖和百花奖两大奖项,在演艺界声名鹊起。

即便获得了如此高的荣誉,牛犇并未因此骄傲自满,停下前进的脚步。

相反,他对演戏愈发敬业,全身心投入到每一个角色的塑造中。

在拍摄《红色娘子军》时,剧组遭遇突发状况,需要一条狗参与拍摄。

然而,拍摄过程中,狗突然失控,四处追人。

危急时刻,牛犇挺身而出,为了保护周围人的安全,他不幸被狗咬伤。

简单处理伤口后,牛犇立刻回到片场继续拍摄,丝毫没有因为受伤而耽误进度。

无独有偶,在拍摄《风吹风铃》时,剧组因拍摄任务紧急,只借到了两头驴。

其中一头驴性情暴躁,极难控制。

面对这种情况,牛犇主动选择了这头难驯服的驴。

当时的牛犇已经62岁,身体远不如年轻时硬朗。

拍摄时,驴突然受惊,四处乱窜,牛犇被重重摔在地上,导致两根肋骨骨折,胸骨也出现骨碎。

剧组人员赶忙将他送往医院。

然而,当伤势稍有好转,牛犇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伤痛,而是向导演表达歉意,认为自己耽误了剧组的拍摄进度。

尽管剧组人员都劝他好好休息,但牛犇坚持要继续拍戏,他对演戏的执着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最终,他带着伤痛完成了拍摄,直到整部戏杀青,才安心养伤。

这次受伤极为严重,加上年事已高,牛犇卧床休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但正是这种对演艺事业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让他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角色。

牛犇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非凡成就,在爱情方面,他也是令人羡慕的典范。

19岁时,牛犇结识了自己的初恋王慧玲。

他们都热爱乒乓球,初次交手时,身为男子汉的牛犇竟输给了王慧玲。

牛犇心中不服,便常常约王慧玲打球。

在一次次的切磋中,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牛犇不仅球技有所提高,还赢得了王慧玲的芳心。

王慧玲出身富贵人家,家境优越,但牛犇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婚后,两人相继生下两个儿子。

出于对妻子的爱,牛犇原本打算让两个儿子都随妻子的姓氏,但王慧玲觉得这样对丈夫有所亏欠,最终,一个儿子姓张,取名张维;另一个儿子姓王,取名王侃。

受到父亲的影响,王侃起初也对演艺圈充满向往。

然而,牛犇生性正直,他告诉儿子,要想在演艺圈发展,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他不会为儿子介绍任何关系。

同时,牛犇直言,以王侃的长相,在娱乐圈想要走红,恐怕要等到中年。

听了父亲的劝告,王侃选择出国留学,学习音乐。

之后,王侃娶妻生子,直到中年,才凭借在《sejie》中的一个角色,正式踏入演艺圈。

虽然大多出演的不是主角,但王侃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娱乐圈也混得风生水起。

而张维,虽然没有进入演艺圈,但也拥有自己成功的事业。

即便两个儿子都已事业有成,牛犇依然没有停下演艺的脚步。

即便到了80多岁的高龄,他依然活跃在荧幕上,那份对表演的热情和执着丝毫不减当年。

83岁那年,牛犇迎来了人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对他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二是获得了电影界的终身成就奖,这是对他多年演艺生涯的高度认可。

然而,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带来变数。

就在这一年,牛犇的妻子不幸生病。

多年来,牛犇拍戏受伤无数,但从未有过如此难受的感觉。

为了让妻子心情愉悦,他打算在妻子出院后装修房子。

然而,一向节俭的妻子,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不想让丈夫大费周章,便拒绝了这个提议。

最终,妻子还是没能战胜病魔,永远离开了牛犇。

妻子离世后,牛犇不愿给儿子们添麻烦。

在他看来,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习惯不同,住在一起多有不便。

于是,他毅然选择住进了养老院。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养老院或许并不是理想的归宿,尤其是像牛犇这样的名人,子女不赡养可能会引发外界的非议。

但牛犇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在养老院的生活十分安逸。

在这里,他可以和其他老人聊天解闷,养老院里的娱乐设施也十分齐全,让他的生活丰富多彩。

尽管年事已高,牛犇依然坚持拍戏。

多年的演艺生涯让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他和妻子一直都秉持着节俭的生活方式。

这并非因为缺钱,而是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将钱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牛犇曾资助了近百位学生,为国家培养人才。

无论是在演艺事业上,还是在为人处世方面,牛犇都堪称楷模,他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追捧的明星。

牛犇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机遇。

从一个贫困的家庭走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演艺圈站稳脚跟。

他没有助理,不用替身,用实力证明了即使小角色也能成为大演员。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最终实现梦想。

牛犇的敬业精神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和人生的楷模。

0 阅读:2
自然阿

自然阿

于奕迅说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