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县城竟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宝藏,你了解吗?

人生哲理思考 2025-02-12 09:21:03

惊叹武强县之韵

千年武强韵悠长,西汉封侯岁月彰。

隋代贤才留美誉,今朝学子继书香。

木年画里风情绘,打花膀中民俗扬。

胜地佳肴皆入目,心潮涌动韵流芳。

千年古县:历史底蕴深厚

武强县历史源远流长,自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 201 年)置武强侯国起,至今已有 2200 多年的历史 ,堪称一座承载着岁月沧桑的千年古县。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武强历经了朝代的更迭和行政区划的频繁变动。

追溯到虞舜之际,大禹治水后划分天下为九州,那时武强县地属冀州。春秋时期,武强县地属晋;战国初,先属燕,后属赵。秦并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武强县地属巨鹿郡。西汉初,武强县地北部为武隧侯国,南部为武强侯国。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武隧侯国改为武隧县,武强侯国除后均属武隧县。新莽时期,武强县改名为桓隧县。东汉时,武隧县改 “隧” 为 “遂”,称武遂县。三国时期,武遂县属安平郡。西晋时,晋惠帝分武遂县,析属武强县,此为武强县名之始。

在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始二年(公元 397 年)于武强县境内筑郡城,皇始三年迁武邑郡于武强,辖武遂县、武强县。神瑞二年,撤销武强县并入武邑县,太和十八年又复置武强县。北齐天保七年,废除武邑郡,撤销武遂县并入武强县,原武邑郡址改为武强县县城。隋时,武强县属信都郡。唐时,武德四年武强县归属冀州,贞观元年属深州,唐末又属冀州。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显德二年,县治所往北迁五里在今街关处重建武强城。

元时期,太祖十九年,于武强县升置东武州,属真定路,辖武邑县、静安县。太宗六年,撤销东武州恢复武强县建制仍属深州。十一年,割武强部分属祁州。中统二年,恢复武强县改属晋州。明朝时期,初属正定府,永乐年间建都燕京时改为滹川郡,后仍名武强县,属晋州。清代,百余年循明制,武强县属晋州,雍正二年改属直隶省深州。

中华民国期间,武强县的归属也多次变更。抗日战争时期,武强县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冀中区;解放战争时期,更隶冀中区十一专区。1949 年 8 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强县的归属又经历了多次调整,直至 1962 年衡水专区复制,武强复归衡水专区,1970 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1996 年衡水地区改为衡水市,武强县一直隶属之。

武强县的县城也曾因水灾等原因多次搬迁。最初在今天的旧城村附近;五代周显德二年,旧城被洪水淹没,在今街关镇处重建新县城,一直延续到 1951 年迁徙至小范镇 。尽管县城历经变迁,但武强始终保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崇文重教:人文气息浓郁

武强县人文气息浓郁,历代重视教育、倡导读书,这为它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隋朝时期,武强出了一位被称为 “天下第一县令” 的刘旷。开皇初年,他单骑赴任平乡县令,在职七年,以德行感化百姓,使得当地风教大洽,狱中无囚,争讼绝息 。后改任临颍县令,其清名善政,被《隋书?循吏传》评为 “天下第一”。隋文帝得知后,破格提拔他为莒州刺史。2014 年,武强县出土的汉白玉墓志证实刘旷为武强人,他一生为官清廉,全部家当只有一担书,与侯方域、魏禧并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的汪琬赞叹他 “升堂视事,退堂观书”,由此可见武强人热爱读书的风气。

不仅如此,武强人还热衷藏书。《隋书?刘焯传》记载,隋代的刘焯与刘炫,即并称 “二刘” 的儒学大家,他们听闻武强交津桥刘智海家素多坟籍,便前往研读,尽管十年间衣食不继,却依然潜心苦读,最终双双成为一代儒学大家。能吸引 “二刘” 前来苦读十年,刘智海家的藏书之丰富可见一斑,也足以体现武强在隋代就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时光流转至清朝,武强北代村的贺家堪称书香门第,仅清朝时期,北代村贺家就出了 5 名进士、11 名举人 ,光绪十二年(1886 年),贺涛考中进士,和弟弟贺沅同榜,传为佳话。贺家代代读书,又代代藏书,到贺涛这一代,已藏书 7 万余卷。光绪初年,贺涛得到宋本《诗人玉屑》及一批明刻精椠,建起藏书楼 “寿真堂”,其 “藏书之名甲于畿南”。贺涛利用丰富的藏书检校古籍,著书立说,还主讲信都书院达八年之久,光绪三十年(1904 年),受直隶总督袁世凯之聘,担任保定莲池书院文学馆馆长三年,后因眼疾辞职。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1949 年,贺涛之孙贺孔才一次向北京图书馆捐赠家藏图书 12768 册、10 万余卷,其中珍贵的元、明刻本几十种,轰动北京文化界。

元朝时期,武强还出了一位状元牛继志。元至正十四年(1354 年),牛继志高中左榜状元,被授予翰林国史院修撰一职。他对教育极为重视,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武强县重修庙学时,牛继志撰写的《武强重修庙学记》保存至今,文中 “古之兴教化而宾从者,学校是也。学校者,彝伦所赖以序,风俗所赖以美,人心所赖以正,邪说所赖以熄”,对教育功能的深刻阐述,充分体现了武强人崇文重教的传统。

独特民俗:风土人情尽显

武强县的民俗文化同样独具魅力,这里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节日庆典,又有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每一项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让人感受到独特的风土人情。武强木版年画和打花膀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武强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起源于元代以前,明代初年已有相当高的造型设计能力和镌刻水平,至清康熙、嘉庆年间达到鼎盛 ,武强县城南关形成中国最大的年画集散中心。

武强木版年画构图丰满,整个画面几无空闲,体现出一种丰满富足的感觉;线刻粗犷,线条豪放有力,充满了力量感;设色鲜亮,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装饰夸张,常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和事物,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节俗特色浓厚,与当地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它涉及的题材广泛,除了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美好期望,堪称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 “百科全书”。制作时,它采用传统手工木版套印而成,需经绘、刻、印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心血。

打花膀则是一种充满农耕气息的民间舞蹈,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古老舞蹈的 “活化石”。它起源于农耕社会早期,是农民在夏秋劳动之际自娱自乐的一种原始文化形式。过去,在没有广播、电影、电视的农耕社会里,劳动一天的农民在打麦场或打谷场上看场睡觉,他们拍打蚊子时产生的此起彼伏的声响成为了娱乐的来源,大家互相拍打,看谁拍得响、花样多,后来逐渐加入形体动作,连跳带拍,形成了舞蹈雏形。

打花膀均由赤臂赤足、只穿短裤的男性以集体舞形式表演,表演时不用任何乐器伴奏,仅以拍、打、捻、揪、甩、咔等动作,使身体各部位摩擦撞击,发出清脆的声响,四肢和躯体随节奏舞动,艺术风格欢快热烈,彪悍粗犷,雅拙古朴。后来,随着动作节奏和声响,表演者还会由内心里发出 “嗨 ——”“嗨 ——” 等简单的呐喊之声,内容都是庆贺五谷丰登的喜悦,或祈望幸福生活方面的心声。随着民间活动的丰富,打花膀还配上了表演词,如《说古人》《大实话》等。上世纪 80 年代,经过挖掘整理,打花膀被搬上舞台,还配上了简单的音乐伴奏和有武强地方民俗特色的唱词,使其既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十分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关注 。

乡土艺术:文化魅力独特

武强县的文化艺术独具特色,作为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之乡” ,武强年画无疑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堪称民间艺术的瑰宝。

武强年画历史悠久,它的产生可追溯到元代以前,“年画” 之称始于清道光二十九年。明代初年,武强年画已具备相当高的造型设计与镌刻水平,标志着其步入成熟阶段。到了清康熙、嘉庆年间,社会安定,各业繁荣,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武强县城南关更是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年画集散中心 。当时,武强年画的生产以县城南关为中心,辐射周围 68 个村庄,众多农民以年画为副业,农忙务农,农闲印画。像 “天玉和”“万兴恒”“宁泰”“泰兴” 等著名画店相继涌现,随后又有 “祥顺”“德隆” 等八大家出现,各村小作坊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大画店多为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长期雇工,有的甚至拥有几十台刷画案子,规模宏大。清朝后期,“双兴顺、正兴和” 等被称为 “新八家”,仍以南关为中心,设有 “画业公议会” 。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天津的石印版画和上海的胶印月份版年画给武强木版年画带来了强烈冲击。到 20 世纪 30 年代,各大城镇几乎被石印年画和月份牌年画所占据,各地年画产地的木版年画纷纷衰落,但武强年画仍保持着一定规模和发展势头,直到 “七七” 事变前,武强南关开业的大小画店仍有 77 家之多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延安鲁艺和华北联大的专业画家来到冀中,与武强年画艺人携手创作,为武强年画史增添了新的篇章。新中国成立后,武强年画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1951 年,老画师贾灵奎和张春峰作为武强年画界的特邀代表参加河北省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其改革创新成果得到充分肯定 。此后,武强年画的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1954 年,全县 9 个乡的 17 个村庄恢复画业生产,35 家注册画店出版年画 109 种,其中新题材作品 16 种 。1956 年,远大画业合作社成立,1958 年改为武强县画业合作工厂,即武强画厂 。1961 年,中共河北省委作出 “振兴武强年画,发展河北美术” 的指示,推动了武强年画的进一步发展。

武强年画构图丰满,画面几无留白,给人以充实、富足之感;线刻粗犷,线条豪放有力,充满力量感;设色鲜亮,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十足;装饰夸张,常常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和事物,使画面生动有趣;节俗特色浓厚,与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实用性与装饰性兼具 。其题材广泛,涵盖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大量民间题材,还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表达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和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像《农家勤忙》《男十忙》《女十忙》等年画,生动描绘了农民一年四季耕播种收的忙碌场景,流露出农民对辛勤劳动的肯定和自豪,以及对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向往 。戏曲年画则以连环画形式,将河北梆子和老调中的连台本戏、评剧等收入其中,被誉为 “贴在墙上的电视” 。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武强年画制作采用传统手工木版套印,需经绘、刻、印三道工序 。选用本地野生梨树 —— 杜梨树做雕版材料,杜梨树木质细密、坚硬、无横竖纹,适宜雕刻和反复印刷 。纸张最初为草纸,价格亲民,颜料是各种植物的萃取物,如槐米制成黄色、石榴花榨出红色、靛蓝草萃取蓝色、锅底灰混成黑色,三原色加上黑色,可配成各种颜色 。

打卡胜地:景点别具一格

武强县拥有众多别具一格的旅游景点,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武强年画博物馆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武强年画博物馆坐落于武强县城,是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 ,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武强木版年画” 的保护单位 。它既是年画艺术之乡的象征,又是展示、研究农耕文化的艺术殿堂,占地总面积 25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5400 多平方米,现有 5 个展厅和一个仿古年画作坊 。

走进武强年画博物馆,就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年画世界。馆内陈列共分六部分,涵盖了年画的源流与发展、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具有革命传统的近、现代武强年画、目前年画发展的新格局、各地年画呈异彩以及传统工艺作坊 。整个陈列新颖别致,既富有新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民族、民间特色 。

在 “年画的源流与发展” 展区,你可以深入了解年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从最初的门神画,到后来的吉祥图案、民间故事等,感受年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历史上的辉煌成就” 展区则展示了许多精美的年画作品,这些作品技艺精湛、色彩艳丽,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让人领略到年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具有革命传统的近、现代武强年画” 展区陈列着反映革命斗争和人民生活的年画作品,这些作品以生动的形象和感人的故事,讴歌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精神 。

值得一提的是,武强年画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年画珍品及年画古版近千件 。2003 年 10 月 11 日,从武强县旧城村贾家老宅的屋顶上,冯骥才、薄松年等专家冒雨抢救出年画古版 150 余块,年代在清中晚期至民国初年,其中就包括极为珍贵的《三鱼争月》和《乐鸽图》古版 。像这样成批发现大量清代中晚期年画古版,在当时国内尚属首次 。此外,馆内还设有观众互动区、现场体验区等多种功能分区,你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武强年画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

味蕾盛宴:美食令人垂涎

说到武强的美食,那可不得不提武强酥鱼,它堪称武强饮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让人垂涎欲滴。

武强酥鱼以草鱼为主要食材,通过独特的烹制工艺,将草鱼的鲜美发挥到了极致。它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首先,要对鱼进行细致的处理,运用秘制的刀工,将鱼切割成独特的形状,这不仅影响着鱼的外观,更关系到后续的烹饪效果。接着,将处理好的鱼放入适宜温度的油锅中进行油炸,油炸的技巧至关重要,既要保证鱼的外皮酥脆,又要锁住鱼肉的鲜嫩,保持其鲜美的口感。炸好后,再将鱼放入精心调配的香料和佐料中进行腌制和烤制,经过多道工序,最终呈现出独特的风味 。

成品的武强酥鱼色泽黄亮,仿佛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边,格外诱人;色香味美,还未入口,那浓郁的香气便扑鼻而来,让人瞬间食欲大增;骨酥肉嫩,连鱼骨都变得酥脆可口,可以直接食用,避免了吐刺的麻烦,老人和小孩都能放心享用;溢香爽口,咬上一口,鱼肉的鲜嫩与调料的香味相互交融,在口中散开,令人回味无穷;久吃不腻,即使连续品尝,也不会让人感到厌烦,反而越吃越香 。它的口感丰富,外香里嫩,鲜酥可口,甜咸兼有,既能满足喜欢甜味的食客,也能让偏爱咸味的人赞不绝口 。而且,它还可以做成咸、甜、鲜、麻、辣等多种口味,能满足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无论你是口味清淡,还是无辣不欢,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

武强酥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魏晋时期 ,它以 “绍氏酥鱼” 冠名而闻名国内外 。绍氏酥鱼源于乾隆十六年间,因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美味口感而备受赞誉 。经过岁月的沉淀,武强酥鱼不断传承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衡水市武强县的标志性特产,深受当地人民和外地游客的喜爱 。2024 年,武强酥鱼凭借其独特的风味与深厚的底蕴,被评为河北地标美食,同时,还荣获了 “衡水十大特色名菜” 的殊荣,为展现武强地方文化魅力增添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

除了独特的口感和悠久的历史,武强酥鱼还富含丰富的营养。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核酸以及钾、钠、镁、锌、硒、碘等微量元素 ,加上汤料中的各种滋补调料,使得武强酥鱼具有抗衰老、抗癌等功效 ,是一道既美味又健康的佳肴 。无论是作为一道下酒菜,与亲朋好友在闲暇时光共享,还是作为主食配菜,为日常餐桌增添一份美味,武强酥鱼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

互动引导:期待你的分享

武强县,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无论是历史的厚重,还是人文的韵味;无论是独特的民俗,还是精美的文化艺术;无论是别具一格的景点,还是令人垂涎的美食,都让人难以忘怀。相信屏幕前的你,一定对武强县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与回忆。你是否曾到过武强,被这里的年画艺术所震撼?又或是品尝过武强酥鱼,那独特的味道至今仍在舌尖回味?如果你还未曾来过,是否已经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向往?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