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早就不对劲了?2025年一开年,我们所有人就被上了一课!

周周有话说啊 2025-01-07 13:54:13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赵露思的话题在网络上各大平台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人们在为媒体曝光的诸如“赵露思曾生病住院”、“赵露思被打”等传闻牵动喜怒哀乐的同时,也不禁会有一个疑惑,赵露思到底怎么了。

而到了2025年1月1日,一切尘埃落定,赵露思在个人账号上发长文公布自己所患的病症——分离转换性障碍,焦虑状态。

通俗意义上来讲就是人们常说的抑郁症。

赵露思自曝自己从2019年起感受到抑郁情绪的侵袭,中间与抑郁症做斗争的过程中曾出现情绪低落、荨麻疹、盗汗、睡眠不佳等症状。

最终到了2024年,赵露思的抑郁症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并遭遇了更为严重的躯体化症状。

回顾赵露思的人生,她在2020年凭借主演古装言情剧《传说中的陈芊芊》中的“陈芊芊”一角而成功走红网络。

在荧幕上给人的印象也一直是活泼爱笑开朗,人们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精灵”般的女孩子在生活中居然会饱受抑郁症的折磨。

实际上,这也是大多数人对于“抑郁症”的误解,即阳光开朗的人是不可能得抑郁症的。

一份著名的杂志周刊上曾刊登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病,只是你不知道。”

1

抑郁症的感受

关于抑郁症是什么很多人都能讲上一两句,比如,抑郁症就是不合群、不高兴呗,但得了抑郁症究竟是什么感受又没人能说得清楚,起码没有患过抑郁症的人是难以理解那份痛苦的。

有一位抑郁症患者曾这样描述抑郁症发作时的感受:

就像在从数百层的高楼上一跃而下,你明明知道这是不对的,但你偏偏无法抑制自己的思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步步跌落深渊。

生活中在遇到普通人会发出“屁大点事,有什么看不开”的难关时,抑郁症患者就会走不出。

他们会不可阻止地胡思乱想,关于生活,关于未来,最终在这种负面情绪长时间的侵袭下,抑郁症患者会对自己的人生彻底失去希望。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想不开了,倒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著名作家苏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冬天里单独过活,没有人能对其他人感同身受”。

在抑郁症患者和普通人之间就存在这样一道天堑,普通人看到的生活色彩是五彩斑斓的,但抑郁症患者所看到的就是一片纯白,冗长和寂寞的纯白。

有不少抑郁症患者都曾想过走出这片白色去拥抱世界,于是他们学着普通人的样子戴上名为“笑容”的“假面”,试图在自己的白色世界当中描绘出其他颜色。

这个过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的那种并不是将自己的生活替换成其他色彩,而是在见识到了世界的多样后让自己的心理变得更强大,强大到能抵御抑郁情绪的侵袭。

而失败的则是在日复一日的“假笑”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心底的那片白色扩充到无法想象的地步。

但不管怎么样,白色总是抑郁症患者人生底片中最为坚固的色彩。

2

微笑抑郁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开测算,目前世界上精神障碍患者约有10亿人,平均每8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患有精神障碍。

而这其中,抑郁症患者约有3.5亿,焦虑症患者也约有2.64亿。

预计在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世界上患病人群最多的病症。

而抑郁症最为可怕的还是你无法分辨出自己生活中的哪些人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并不是单独呆在一个角落,然后将情绪写在脸上,就像前面说的,他们会进行伪装,给自己脸上戴上一个“面具”。

在这个人人都戴着“假面”的时代,我们无法透过面相去看清楚一个人的内在。

平时暴躁焦虑的劫匪在私下里可能有一颗柔软的心;平时阳光开朗的人生活中也可能是一个抑郁症患者。

这种现象在科学上来讲叫做“微笑抑郁”。

有很多明星都曾患过抑郁症,比如老一辈所熟知的张国荣、翁美玲等,他们都是因为抑郁症选择自杀离世。

再比如年轻一辈所熟知的韩红、郑秀文,幸运的是他们最终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走出了抑郁阴影。

很多年前,作者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女孩每天都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分享开心有趣的事,也凭借着热爱生活的人设积累了一批粉丝。

然而就在2019年,女孩突然在社交平台上说自己有抑郁症,想去死一死,没有人当真,不少粉丝都认为女孩是在开玩笑。

直到女孩的社交账号停更很长一段时间,粉丝询问女孩父母才得知,女孩是真的离开了。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会选择突如其来的离开,而是万事在其发生前必有其前兆。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也有或多或少的抑郁倾向,只是你不知道。

日本有一家较为权威的媒体曾针对抑郁症做出过三种表述。

当你站在地铁护栏前,看着黝黑的地铁通道,迫不及待想到跌落进去。

当你站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突然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孤独。

以及当你与朋友在一起亲切交谈,突然朋友因为某个笑话哄堂大笑,你却感觉他们十分无趣的时候,你就有了一定的抑郁倾向。

抑郁倾向并不是抑郁症,而这种表现在生活中时有发生的时候有,也许抑郁症就已经降临在你的身上。

大概是在20年的时候,互联网上曾兴起一股“网抑云”热潮,最初是一些青少年喜欢在自己喜欢的歌的评论区留下伤春悲秋的评论。

而当这种行为不再是一小部分人的“圈地自萌”,涌入出一大批无关人群在评论区模仿类似的发言时,这种行为就成了一种群魔乱舞式的“狂欢”。

作者问过自己的一位抑郁症朋友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她回答:

“很糟糕,感觉自己被嘲讽了。”

“他们明明没有经历过,却偏偏装作一副很懂的样子,这种行为很糟糕。”

“我们不希望自己被当做异类看待,也不希望被提起,更别说是用这种方式,我们也在用力地活着。”

抑郁的反义词从来都不是高兴,而是活力,或者说“活着的动力”。

当你有一天感觉活着很没意思,感觉对未来失去期待感,感觉活着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你或多或少就已经有了抑郁倾向。

3

抑郁症如何改善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抑郁虽然是一种情绪,但抑郁症却是一种“生理性疾病”。

既然是疾病,就一定有预防或改善的措施。

在墨脱还没有通车的时候,文艺青年群体中曾兴起过一股“徒步墨脱”的浪潮,这其中不乏存在抑郁症患者。

按照他们的话来讲,并非是“徒步墨脱”这件事本身能改善抑郁症,而是走在群山之间,看山顶云雾缭绕,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想要的。

华为老总任正非曾在公司内部发表过一篇文章,称自己也曾遭受过抑郁症的折磨,那段时间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社会上会有那么多人选择自杀。

“问题集中在你这儿,你不拿主意就不行,把你聚焦在太阳底下烤,你才知道CEO不好当。”

而在认识到了自己患有抑郁症这一点后,任正非来到医院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依靠自己乐观坚强的态度,在走遍了很多地方后终于把自己的病治好了。

所以说,我们不要把抑郁症当成一个特殊的标签,也不要把抑郁症患者视为异类。

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可能都有一些抑郁倾向,也许在某个压力大过心理承受力的关键点,抑郁倾向就会转变成抑郁症。

据著名作家七堇年所述,她就是在高中期间因为学业压力患上的抑郁症,而后在工作之后,当感到压力无比巨大的时候,抑郁症仍然有复发的倾向。

对于抑郁症,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尊重它的存在和产生,并在抑郁症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时候,积极释放自己心底的压力,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

最后依旧以作者朋友的那种话结尾:

我们每个人都在用力地活着,这个世界并不美好,我们在看到无休止的报表的同时,不妨也去看看晚上回家时永远亮起的那一盏灯。

——THE END——

0 阅读:2
周周有话说啊

周周有话说啊

一位专注于自媒体的90后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