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写文章以来,收到不少设计师留言,感觉很多设计师对目前的工作存在种种“槽点”,但是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摆脱。
我能理解这种心境,毕竟当初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对于设计师跳槽这个话题,现在频频在社交媒体被刷到。我也准备写一些这样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再次申明一点:写这些单纯为了分享一些经历,提供一些思路,不是鼓动大家离职、跳槽、转行,毕竟有些设计院的环境和待遇还是不错的,有些朋友可能本来就适合做设计,大家情况不一。
更不建议“裸辞”,因为裸辞需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
好的,“免责声明”说完了,哈哈。下面进入正题。
今天分享的是一位建筑设计师,在设计院工作了6年,这6年里加了无数的班,改了无数版图,自感“没有任何压力调节的时间”,终于身体吃不消住院了。
当然,我们都知道,设计院的情况,即便是住院也要保持手机畅通,最好还能带上电脑随时改图。
这位设计师痛定思痛,最终选择了裸辞。刚出来后一直在家调理身体,顺便规划后面的路子。
可能是对建筑的热爱和对专业的坚持,他还是希望能从本专业进行“挖潜”。最终把目光投向了——新农村建设。主要从事乡村私宅、酒店民宿、文化空间以及部分一体化乡建项目。
这一块很多设计师其实也都考虑过,之所以迟迟没有付诸行动,我想主要是涉及几个方面问题。
一、组建设计团队
尽管乡村振兴涉及的项目都比较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小项目也需要建筑、结构、水电暖专业齐全才行,所以还是要成立个人工作室,组建设计团队。
当然,在设计院呆久了,这些资源都不是问题,农村很多项目对于资质的要求也并不高。
二、如何获取项目
该设计师透露:一开始非常困难,从一些任务平台上发帖子,收效甚微(还碰到一些想白嫖的人);后期在网络上通过分享自己经历和作品取得了不少关注,慢慢发展起客户来。
我的评价是,这对于普通设计师也是比较值得借鉴的做法,要敢于亮相和展示自己,把自己“推销出去”,只要勇于走出舒适区,有了第一个项目,就会有第二个。
等把口碑积攒起来了,以后的项目就会越来越多,毕竟乡村振兴也是潜力无限的。
三、设计过程的体验感
这一块主要包括与业主的沟通过程、设计费的收取等。
会考验设计师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如如何进行商务谈判,如何让业主接受我们的方案,甚至如何保证服务的质量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设计周期还是能自己掌握的,设计费也会更可观(毕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嘛)。
组建工作室,投身新农村建设,不完全是“转行”,毕竟从事的还是建筑设计。
但总体来说,体验感会比在设计院更好:更能锻炼人,更有获得感,更有益于身心,更有发展前景!
各位道友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