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小麦,为啥西方喜欢制成面包,而我们却做成了馒头?

北纬的咖啡豆 2024-12-28 14:39:34

现在网上很流行“碳水成瘾”的说法,很多年轻人对此深信不疑。一边喊着“戒碳水”,一边又忍不住偷偷下单奶茶、炸鸡、蛋糕。

这种矛盾心理,或许正是人类对碳水化合物最原始的渴望,从远古时代茹毛饮血,到如今餐桌上的琳琅满目,人类对食物的探索从未停止。

而小麦,这种不起眼的农作物,却在东西方文明的演绎下,幻化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美食图腾,馒头和面包。[害羞]

01

小麦的传播与地域文化的碰撞

小麦这种古老的农作物,并非起源于中国而是来自西亚一带,考古学家在以色列、约旦等地发现了早期小麦的遗迹,证明了小麦在这片土地上的悠久历史。

从这里出发小麦的足迹逐渐遍布全球,成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东传是一场漫长的旅程。

它走过漫漫长路翻山越岭,穿过沙漠最后到达了东方,考古证据显示,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距今3600年前。

中国人一开始并没有因为小麦的出现而马上改变饮食,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以“粒食”为主。

人们将谷物煮成粥或饭,这是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陶釜、陶甑、鼎、甗等炊具的出现,进一步巩固了这种饮食习惯。

小麦的加入,最初只是作为一种补充并没有成为主流,与中国不同,西方对小麦的利用方式则更为多样。

考古学家在发现了3万年前的烤面包壁炉,这表明西方人很早就开始利用小麦制作面包。

古埃及人甚至掌握了发酵技术,制作出更加松软可口的发酵面包,面包如今是西方人餐桌上常见的食物。

东西方对小麦的不同处理方式,根植于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深受农耕文明影响,喜欢食材本来的味道,常用蒸、煮等烹饪方法。

而西方则更注重技术的革新,烘烤成为他们制作面包的首选,馒头和面包的不同,源于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

02

烹饪方式的差异,蒸煮与烘烤的博弈

小麦到了中国就成了咱们蒸煮食物的一部分,馒头正是蒸煮文化的代表作。

将小麦磨成面粉,加水和酵母揉成面团,再放入蒸笼蒸熟,就成了松软可口的馒头。

看似简单的食物,其实也包含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它不需要复杂的调味,只需简单的蒸制,就能释放出小麦的清香。

与中国不同西方则更倾向于烘烤,烘烤赋予了食物独特的焦香和酥脆,也更能激发人们的食欲。

蒸和烤,两种烹饪方法,体现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蒸着吃是为了尝食材本来的味道,烤着吃则更看重口感和方便。

03

酵母与老面,两种发酵方式的碰撞

酿造技艺的进步,不开酵母和老面,酵母这种小东西,能把糖变成气泡和酒,让面包蓬松柔软。

酵母的发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极大地提高了面包的品质,也推动了面包产业的发展。

西式面包通常都用酵母,从一次发酵到二次发酵,不同的发酵程度,造就了面包丰富的口感。

在中国,老面是传统的发酵方式,老面就是留着上次做面包剩下的面团,也叫面肥或面种。

这东西里有很多细菌和酵母菌,能让面团蓬松起来,老面发酵,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它不需要额外的添加剂,只需要保留一小块面团,就能循环利用,方便又经济。

在馒头制作中,老面发酵至今仍被广泛使用,酵母和老面,两种不同的发酵方式,代表了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差异。

酵母是现代科技的产物,老面则是传统经验的积累,它们一起丰富了我们的饮食。

04

磨面技术的发展与饮食习惯的传承

刚传入中国的西亚小麦,一开始和其它粮食一样,主要用来煮粥吃。

但小麦的口感远不如大米和小米,这种粗糙的食用方式限制了小麦的普及。

直到磨面技术的出现,才真正开启了小麦作为精细面食的时代,磨面技术的核心在于粉碎。

考古发现表明,石磨是古代主要的磨面工具,陕西临潼、山东青岛和安徽阜阳三个地方,分别在秦代石料厂、现代建筑工地和汉代古墓里,都发现了不同年代的石磨。

这些发现表明,石磨的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并在秦汉时期走向成熟。

有了石磨,小麦才能磨成细细的面粉,这才有了馒头面条这些面食,磨面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了小麦的食用方式,也推动了面食文化的蓬勃发展。

北方人越来越离不开蒸馒头了,这小麦粉做的主食现在那是相当普及,做法简单营养又好,大家都爱吃。

西方人用磨好的面粉加上酵母,烤出各种各样的面包,科技的发展,为饮食文化的演绎提供了无限可能。

在科技的背后,更深层次的推动力是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承,中国人对蒸煮的偏爱,以及对面食的独特理解,造就了馒头这种独特的食物。

而西方人对烘烤的青睐,以及对发酵技术的深入研究,则孕育了面包这种西方饮食的代表。

在中国,即使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手工制作的馒头依然受到人们的追捧。

“机器馒头”往往被认为缺乏“人情味”,难以与手工馒头的温度和口感相媲美。

这种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体现了中国人对饮食文化的情感依恋,而西方则更注重效率和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的面包早已成为主流。

馒头和面包,在科技与民俗的共同作用下,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魅力。

科技进步推动了食品加工技术的革新,而民俗传承则保留了食物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结语:

馒头与面包,它们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世界越来越紧密,东西方饮食文化也越来越合拍。

现在大家越来越爱尝鲜,饮食也越来越多元化了,馒头和面包越来越受欢迎,走出了地域限制,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食物。

无论如何变化,馒头和面包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它们将继续在人类的餐桌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为我们带来味蕾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

信息来源:

上游新闻2024-8-20,为什么西方人烤面包,中国人蒸馒头?

北京日报2018-4-23,为什么在国外烤面包,在中国则成了蒸馒头?

澎湃新闻2024-6-18,同样是小麦,为啥西方喜欢制成面包,而我们愿意制成馒头呢?

0 阅读:15
北纬的咖啡豆

北纬的咖啡豆

好内容,豆哥给你好看!坐看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