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上午,小王约了几个老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
几个人站在票房前面,看着电影票房榜上的《哪吒2》和《雄狮少年2》。
哪吒2票房已经冲破80亿,而雄狮少年2却只有区区8000万,难以置信。
大家不禁讨论起来,这两个票房差距如此巨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突然,小王说道:“你们觉得《雄狮少年2》这么低的票房是不是有点冤?
”朋友们各抒己见,开始了这场关于国产动画票房的讨论。
票房对比:80亿与8000万那天,我们在电影院大厅的咖啡馆坐下。
一杯咖啡还没喝完,我们已经讨论得热火朝天。
毕竟,这两个数字差得太夸张了,80亿和8000万,这其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哪吒2》的票房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12天就突破80亿大关。
反观《雄狮少年2》,距离上映已经两个月,有些影院甚至还在“磨”最后一点票房,票房也才堪堪突破8000万。
在这张对比强烈的票房成绩单背后,其实是两个团队对待观众态度的完全不同。
雄狮少年之所以败北的根本原因回想起《雄狮少年》第一部的时候,当时就因为主角团队的“眯眯眼+宽眼距”形象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很多观众觉得这个形象是“辱华审美”。
导演孙海鹏面对质疑不仅没有改进,反而用“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来辩解,甚至公开回应:“广东人难道长这样有错吗?
”这句话一出,观众的意见更大了。
到了《雄狮少年2》,制作方依然我行我素,主角团形象没有任何改进,还新增了一个更夸张的“狮王”的形象,完全不顾观众的感受。
一位动画从业者直言不讳:“他们不是不懂观众想要什么,而是觉得观众不配指导艺术。
”这种傲慢态度,注定了《雄狮少年2》无法赢得票房和口碑。
人设争议:改还是不改?
聊到角色形象,哪个观众不想看自己喜欢的样子呢?
《哪吒2》的成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哪吒这部动画片第一部的时候就有人吐槽哪吒的形象过于丑陋,团队没有忽视这些声音。
在《哪吒2》中,制作团队推出了多个不同的造型:少年版保持了叛逆的气质但优化了面部线条,青年版更具英气,战斗形态也加了敦煌飞天壁画元素。
这些变化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反复推敲,考虑了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审美。
包括一些新角色如西海龙王敖闰,东海龙王敖光等,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相比之下,《雄狮少年2》完全可以说是在“教”观众怎样去欣赏艺术,而不是根据观众的意见做调整。
哪个观众会买账呢?
说到底,观众才是市场的最终裁判。
很多人现在追求用票房、弹幕和二创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喜好。
看着《雄狮少年2》一直“赖”在电影院勉强捞票房,再对比《哪吒2》的火热景象,不难发现成功的作品无一不是取悦了观众而来的。
你大可以把权杖交给艺术家,然而市场的裁决和观众的反应会教你做人。
最终,电影票房80亿与8000万背后的差距说白了就是一种态度。
《哪吒2》团队用尊重和聆听对待观众,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而《雄狮少年2》的团队把观众当成“不懂艺术”的对象,注定了失败。
观众的选择不会骗人,优秀作品自然会受到好的回馈,而高高在上的艺术家终将被市场淘汰。
说到底,不论是动画还是其他文艺作品,真正能长久立足的,一定是那些尊重观众、愿意聆听和改进的创意团队。
观众用票房投票给了《哪吒2》,也用冷落告诉了《雄狮少年2》问题出在哪里。
这个时代,内容为王的法则会让每个想靠才华吃饭的人都懂得,尊重观众才会得到尊重。
这场关于票房和观众态度的讨论,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轻视每一位观众,他们不仅是掏钱买票的一群人,更是心中有爱、有情怀的梦想助手。
只有真正把观众放在心中,尊重他们,才能走得更远。
这不只是电影界的规则,更是所有与大众沟通的艺术形式要遵循的准则。
让创作者们永远铭记,观众才是你真正的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