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李世民撰写,最初由褚遂良书写,称为《雁塔圣教序》。后来,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为《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作品背景:《圣教序》碑立于唐咸亨三年(672年),碑高350厘米,宽108厘米,厚28厘米,碑文共30行,每行83至88字不等。碑文内容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记文以及玄奘法师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怀仁及40多个弟子耗时25年才完成集字工作。书法艺术:《圣教序》虽是集字作品,但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它几乎囊括了日常常用字,且不重复的字超过1500个。怀仁在集字过程中,巧妙地将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融入其中,使得整篇碑文风格统一、自然流畅。其行书风格妍美流便,是学习王羲之书法的绝佳范本。历史地位:《圣教序》被历代书法家奉为圭臬,米芾等名家都曾通过学习《圣教序》打下坚实基础。它的真实性也高于《兰亭序》,因为其编纂历史记载明晰,内容没有篡改之嫌。
如今,《圣教序》碑存放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虽然已经断裂且碑面斑驳,但其艺术价值依然不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