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c67e9b8a050376c43df2f7d96255ed5.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5eedd215a9ea50aac17dfbbe311637b.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9ffa0d700126de81e653a4c55024940.jpg)
一、动作形态与名称由来动作形态:基本动作:倒卷肱的动作特点是两臂在退步倒行中交替做屈、伸动作。具体来说,身体向后退步,同时两臂交替向前屈伸,类似于在倒退过程中用手臂进行“卷”或“推”的动作。动作节奏: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的移动与手臂的屈伸动作紧密配合,形成一种连贯流畅的节奏。名称由来:倒卷肱:名称来源于动作中两臂的屈伸动作,形似卷动的形态,因此称为“倒卷肱”。倒撵猴:传统太极拳中称此式为“倒撵猴”。其中,“倒”表示背向移动,“撵”有赶走、驱逐之意,而“猴子”则比喻对方。在实战中,先以掌引诱对方扑抓,然后通过撤步抽掌,用另一掌推按对方头部,仿佛在驱赶猴子的扑抓,因此得名“倒撵猴”。二、功效身体协调性训练:上下肢协调:倒卷肱主要练习在退步中上下肢的协调配合。通过退步与手臂屈伸动作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整体平衡:这种动作要求身体在后退过程中保持平衡,同时手臂的动作也需要与身体重心的移动紧密配合,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整体平衡能力。力量训练:腰背力量:在退步过程中,腰背需要提供稳定的支撑,同时带动手臂的屈伸动作,因此可以有效增强腰背的力量。下肢力量:退步动作需要腿部肌肉的协调运动,尤其是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增强下肢的力量和耐力。三、攻防应用防守技巧:化解攻击:当对方用拳向自己肋部击打或踢击腹部时,可以通过侧转身,用手臂搂开对方的攻击。这种防守方式可以有效化解对方的攻击力量,为自己创造反击的机会。反击技巧:反击动作:在化解对方攻击的同时,迅速用后手反击对方的脸部或胸部。这种反击动作需要在瞬间完成,利用对方失去平衡的瞬间进行有效的打击。连贯性:整个动作需要连贯流畅,防守与反击的动作紧密衔接,形成一种“以退为进”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