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4月,李银桥准备去天津上任,临走前他请求毛主席给他写幅字。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回到家后,李银桥发现毛主席写给他的竟然是《七律·长征》。河北省委书记的夫人得知此事后,马上向李银桥提出借来看看。李银桥虽然不太情愿,但也不好推辞,只好同意。可时间一天天过去,东西却一直没还回来。李银桥没办法,只好亲自去要,结果对方轻描淡写地来了句:“丢了。”
毛主席的亲笔字迹极为稀有,这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些珍贵的书法作品最后找到了吗?【毛主席将《七律·长征》送给多人】1935年10月,毛主席创作了《七律·长征》。他对这首诗情有独钟,常常亲手抄写并送给他人。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首次踏入陕北苏区,成为第一个到访那里的外国人。他与毛主席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主席向他讲述了长征的故事,并亲手抄写了《七律·长征》送给他。
1937年,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延安采访毛主席时,王炳南的妻子王安娜因为懂外语,经常帮忙做翻译。为了表示感谢,毛主席亲手抄写了《七律·长征》送给王安娜。1949年9月,朱光被任命到广东任职,他当时是长春市委书记。在出发前,他专程去北京拜访了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毛主席见到他后,高兴地说:“朱光同志,到了广东要好好干,我等着听你的好消息!”
朱光马上向毛主席承诺:主席,我向您保证,绝不会让您和组织失望!这次离开,归期未定,能否请您赐我一副墨宝留念?朱光与毛主席交情深厚,两人都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朱光提出请求时,毛主席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亲自为他写下了《七律·长征》。不仅如此,毛主席还特意附上了一句激励的话:“希望你去南方后,能和那边的同志们紧密合作,把南方的工作做得更好!”
1961年,毛主席在庐山参加会议时,与文工团成员邢韵声共舞。邢韵声注意到毛主席戴着一块老旧的手表,于是把自己的英纳格表递给他,说:“主席,您的表盘都看不清了,怎么知道时间?这是我妈给我的,您拿着用吧!”毛主席乐呵呵地笑道:“小邢,你这么爽快,我哪能抠门?”说完就把之前写好的《七律·长征》递给了她。不仅如此,毛主席还特意挑了块瑞士表,一并送给了邢韵声。【毛主席和李银桥的“约法三章”】李银桥曾担任毛主席的最后一任卫士长,深受主席器重和喜爱。不过,最初他并不愿意接受这份工作,这是为什么?1947年某日,李银桥突然接到叶子龙和汪东兴的召见。他正纳闷发生了什么事,汪东兴便直接告诉他:“李银桥同志,组织上认可你的工作态度,决定调你去主席那儿。”
李银桥有点惊讶,赶紧回应:“感谢组织的关心,我更希望到前线参战!我怕自己不够细心,照顾不好主席,惹他生气。”汪东兴轻松地笑道:“别担心,主席很随和,跟着他还能增长见识。”李银桥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还是应了声:“听领导的安排。”他压根儿没想到,这事居然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那天傍晚,李银桥和毛主席一起遛弯。走着走着,主席突然问他:“听说你不太想来我这儿干活,是真的吗?”李银桥迟疑了一下,点头承认:“是不太想。”主席没发火,反而好奇地问:“说说看,来我这儿有啥不好的?”
李银桥犹豫片刻,回答道:"主席,您念旧!我1938年入伍后就干文职,现在想去前线打仗。"毛主席笑眯眯地看着他:"哦?你怎么看出我念旧的?"李银桥提到:跟着您做事有一阵子了,发现您真是念旧。笔墨砚台都磨坏了还继续用,衣服破了就缝缝补补。看您这么重感情,我怕以后我想走的时候,您会舍不得让我离开……
听了这话,毛主席大笑,觉得挺新鲜,因为之前没人这么仔细地看过他。他不但没生气,反而更想让李银桥跟着自己做事。后来,他俩还定了个规矩,说好半年一到,李银桥就得走人。日子一天天过去,毛主席越来越依赖李银桥。还没等主席发话,李银桥就抢先表态:"主席,我决定留在您身边工作,再也不走了!"就这样,李银桥开始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从一名普通卫士做起,后来升为副卫士长,最终成为卫士长。
【省委书记夫人将毛主席墨宝弄丢,最后如何解决?】毛主席特别关照李银桥,还让他每天写日记。李银桥没上过几年学,只念了两年书,写日记对他来说挺费劲的。不过,他一点都没马虎,每天都把发生的事情认真记下来。李银桥的日记写得很直白,没什么花哨的词句,也不讲究什么布局。这天,毛主席翻看了他的日记,对他说道:你挺有毅力的,想到啥写啥,不瞎编,这很好。不过条理上有点乱。想提升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写日记是个好选择。
在毛主席的直接指点下,李银桥的文章越写越好,认的字也一天比一天多。1950年7月23日,李银桥在报纸上发现一所文化补习学校正在招生,立刻跑去跟毛主席说:“主席,我看到有学校在招人,我想去读书,提高一下自己。”毛主席笑着问他:“你想学习是好事,不过一定要现在去吗?”李银桥明白主席不想让他走,但他还是开口了:“我这年纪也不小了,再不学习就晚了。您别担心,我一学完就回来看您。”主席点点头,回应道:“行,你去吧,我这儿随时等着你回来。”
李银桥一到那学校就傻眼了,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样,简直一团糟。他待了不到十天,就赶紧跑回毛主席那儿了。1962年某日,李银桥神情沮丧地走进菊香书屋,一见到毛主席就忍不住哽咽道:“主席,我被调到天津工作了。当初我不想来,是您让我来的;现在我不想走,您却要让我离开……”
看到李银桥如此难过,毛主席心里也特别难受,他含着泪说:“说真的,我也不想让你离开。我和李讷他们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反倒是你们天天陪着我,感觉比自己的孩子还亲。可我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你的发展。你在我这儿工作,名义上是个团级干部,听起来不错,但职位还是低了点……出去闯闯,你会有更好的机会,我不能拖你后腿……”临走前,李银桥对毛主席说:“主席,能不能给我写几个字,当作纪念?”毛主席点头答应了。
4月2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办了个饭局,专门给李银桥饯行。饭桌上,他提到:“银桥,你之前让我写的字我搞定了,不过没写新诗,就给你抄了首以前的。”李银桥到家后才发现那首《七律·长征》里少了点东西,特别是那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索"字不见了。第二天他立马跑中南海找毛主席,想让老人家给补上。
李银桥举家搬到天津工作后,河北省委书记的妻子得知他收藏了毛主席的亲笔字,特意来借阅。李银桥心里不太乐意,但考虑到对方的地位和同乡情谊,最后只好同意了。省委书记夫人原本答应借一个月,可到期后东西没还。李银桥只好亲自去要,结果拿到的只是复印件。他感觉情况不妙,多次上门追讨原稿,却一直没成功。
李银桥铁了心要拿回手稿,可偏偏赶上了那个特殊时期。他后来去找省委书记的太太要,对方却说手稿早就不见了。实在没辙,他只能找组织出面解决。但遗憾的是,直到他离世,这事儿也没个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