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穿的羽绒服大概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但极寒之地的羽绒服却是这样的!
那么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多厚的羽绒服就能保暖了?这自然和你的穿着环境的气温有关!
气象学上寒冷等级分为八级。 其中,—级为“极寒”,温度在-40℃以下;二级为“酷寒”,温度在-30℃至-39.9 ℃ ;三级为“严寒”,温度在-20 ℃ 至-29.9 ℃ ;四级为“大寒”,温度在-10 ℃ 至-19.9 ℃ ;五级为“小寒”,温度在-5℃至 - 9.9 ℃ ;六级为“轻寒”,温度在0℃至-4.9℃ ;七级为“微寒”,温度在0 ℃ 至 4.9℃;八级为“凉”,温度在5 ℃ 至 9.9℃。
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主要羽绒以及面料有关,具体就是和以下几点有关:
绒子含量:通俗说也就是羽绒绒朵的含量,主要是它能锁住空气,提供保暖性。那些绒羽、绒丝是不怎么保暖的,还容易钻透面料跑出来。
2. 充绒量:这大家都懂,就是厚薄了。
3. 羽绒的蓬松度:蓬松度是指一定质量的羽绒在規定圧力和容器中自然蓬松的高度,蓬松度越高,说明可以固定更大体积的空气层来保温和隔热。羽绒的保暖性和舒适度越好。AAAAA为最高等级,代表蓬松度≥20cm。
4. 面料性能:主要是防风防雨
有一点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羽绒被打湿后保温性能会迅速下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个就是选择更防水的面料。但这会导致衣服重量增加,且透气性下降。而遇到湿度特别大的环境,潮气是无法隔绝的。 同时人体排出的汗水和水蒸气也会由内而外打湿羽绒。
那么另一个角度就是羽绒本身防水。这就是拒水绒。2012年底,Sierra Design 率先推出DriDown拒水绒,用类似衣物的防泼水处理方法对每根绒做处理,让羽绒表面覆盖一层拒水膜,使羽绒不易被打湿,即便打湿,之后干燥也比通常羽绒快很多。
同时在设计上也做出安排,在腋下等容易出汗以及容易淋雨的地方采用P棉等容易干燥的人造棉。
面料方面,对于户外羽绒服来说,追求的是性能和轻便,一般首选尼龙。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羽绒尼龙面料,是英国Pertex以及日本东丽Toray的产品。
Pertex Quanum是Pertex最好的羽绒和棉服面料,轻薄,强度高,且防风
为了适应更恶劣环境,有的羽绒服和棉服则使用有薄膜的软壳面料,比如windstopper,甚至是硬壳面料,比如Pertex shield、Gore-tex等
有哪些品牌有适合极限严寒的羽绒服?
第一类:北美三大巨头TNF(The North Face)、MHW(Mountain Hardwear) 、Marmot,英伦四大品牌Rab、ME(Mountain Equipment)、Montane、Berghaus,日本的Mont-bell,法国的Millet,德国的SALEWA,北欧的Bergans、Fjallraven,以及羽绒服发明者美国Eddie Bauer 及其旗下高端子品牌First Ascent。这几个品牌,他们都有达到和超过-30℃的羽绒服,属于珠峰常客,都有8000米级别的极限羽绒服,包括PARKA(重型大衣)或者SUIT(连体羽绒服)。
第二类:专攻羽绒的小众品牌,比如美国的Nunatak、Feathered Friend 、Western Mountaineering ,英国的PHD (Peter Hutchinson Designs) ,法国的Valandre,德国的Yeti。他们甚至有-30,-40 -50的产品,某些方面超过上面的大牌。
第三类:就包括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品牌了,譬如 Crescent Down Works、OR、Sherpa Adventure Gear ,加拿大的MEC、Westcomb、ARC'TERYX,新西兰Macpac,英国Karrimor,法国的Pyrenex,德国的VAUDE、adidas outdoor,意大利Montura ,瑞士Mammut,西班牙TERNUA ,北欧的HAGLOFS、KLATTERMUSEN、HELLY HANSEN、NORRONA 、Mountain Works、66°North,中国的凯乐石、极星、奥索卡、探路者等 ,特牛的没有,但也不错!
最后声明一点,这里只是做些介绍,为的是大家了解,没有需要的穿着场景,不必去追求极度保暖。什么样的羽绒服就能满足我们平常的保暖要求,下面有个表格,可以提供参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