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与老朋友一同在餐馆吃饭,一起去的还有她上初二的儿子小维。
说实话,这顿饭实在吃得不香,因为小维落座之后,一直抱怨个不停,还时不时出现一些失礼的行为,朋友被他搞得心烦意乱,最后给了他一台手机,才安静了下来。
可是临走时,朋友想要拿回来手机,被小维拒绝了,理由是他还没打完游戏。
朋友也不惯着他,一把抢过来,小维得气得发疯,就像一头被激怒的猎豹,随时会扑过来一样。
“完了,孩子的大脑已经被智能手机“控制”了!”看着小维气急败坏的样子,我在心里念叨着。
事后朋友跟我说,小维以前很开朗,学习虽然算不是很拔尖,但在班上也排前五,可是自从买了一台手机当生日礼物送给他之后,一切都变了。
虽然上学严令禁止小维带手机上学,但是自从有了手机后,他丢掉了以前所有的爱好,就连他最爱打的篮球也不打了,一放学就窝在房间里。
刚开始还好,孩子懂得先做完作业再玩,可现在越来越不受控制了,经常熬夜刷视频、刷社交媒体、玩游戏。
“现在要想把他从手机里拽出来,比登天还难!昨天他那眼神你也看到了,恨不得把我撕了!”
朋友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太高估孩子的自控力了。
首先,孩子的前额叶皮质(也叫“思维中心”:负责思考、决策和自我控制)还没发育完全,很多时候都依赖于感觉或者本能反应(大脑边缘系统,也叫“感觉中心”)来行事的。
举个例子。
老师要求你今天必须写完作文,你也打算放学后立马写,可刚写不久,就遇到难题了:不知脑中浮现的这个词句能不能放在当前的语境中。
于是打算用手机搜索,这时界面弹出一条很精彩的视频信息,你瞥了一眼,忍不住点了进去,在多巴胺的轮番刺激下,你不断地刷手机,完全忘记了原本的目的。
因为孩子大脑的思维中心和感觉中心之间的连接还在构建当中,这时大多数时候感觉中心还处于主导地位,所以他的感觉和反应比思考快很多,所以尽管他想查东西,但最后还是做了玩手机刷视频的这个行为。
还有就是,大部分的科技产品,都含有劝诱性的设计成分。
有一句话说得好,“免费的是最贵的”。
虽然很多应用软件和社交网站都是不收费的,可是它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了让用户在上面停留更长的时间,从广告商那里获取更多的收益,开发者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希米·康是三位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儿童精神科专家, 在她的新作《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中就详细介绍了开发者,是怎样利用神经系统科学、心理学去“操纵”孩子的大脑的。
比如设置红色警报。
不知大家有没留意,我们安装的APP,尤其是带有社交属性的,一有信息进来,就会有一个红色的小圆点附着在APP的左上角。
这个小圆点为什么不是绿色,不是蓝色,偏偏是红色呢?因为红色代表紧急、突发!
我们虽然离狩猎采集的远古时代很远了,但是身上还残留着野生食肉动物的天性,红色对我们有天然的诱惑力。
也就是说,红色能给大脑带来很大的刺激。所以当我们看见这个红色小圆点时,在生物本能的驱动下会忍不住打开这个应用软件。
又比如设置“点赞”按钮。
回想一下,当你把自己的美照发到朋友圈,收到无数的点赞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很开心?
在旧石器时代,一个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得呆在部落里,如果不被认可不被需要,很有可能会被流放出去。
我们的祖先虽然从树上下来,住进了房子,但是我们的大脑还保留着最原始的本能:渴望被欣赏,被关注,被需求……。
时至今日,大脑最感兴趣的还是生存。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多巴胺”,它是一种由物种为了生存而产生的行为释放出来的,比如狩猎、采集和关系的联结。
现在电子游戏中的升级打怪就相当于远古时代的狩猎,在网络媒体收获点赞或评论相当于采集和关系的联结。
不管是打游戏打赢了,还是发出去的帖子被点赞、评论了,大脑A10神经都会释放多巴胺,这时你会产生很强烈的幸福感。
可怕的是,这些奖励是随意性的,因为评论和点赞不可能固定时间出现,如果定力不足,就会不停地查看,每次查看你都会获得不同的奖励,上一次可能是一条新闻链接,下一次也许是一条精彩的视频。
不知不觉中,这些应用软件就偷走了我们宝贵的时间。
研究数据显示,大部分青少年每天查看手机150次。
也就是说,每6分钟就查看一次,一生当中至少花7年时间沉溺于手机。人生又有多少个7年呢?
科技公司就是这样通过多巴胺这个秘密武器,制造短期的反馈回路,让我们越玩越上瘾的。
因为深知这些电子产品的利害,科技公司的高管们都禁止或者限制自家的孩子使用。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严格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禁止侄子使用社交媒体。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规定孩子满14岁之后才能拥有智能手机。
脸书负责用户增长的前副总裁更加直白,“我禁止孩子使用这个垃圾(指社交媒体)。”
以前知道手机玩多了不太好,但是《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这本书让我真正认识到科技产品的诱惑力,原来它们可以这么轻而易举地侵占孩子的生活、改变孩子大脑的构造。
朋友说孩子玩手机上瘾,很难戒掉,看完这本书,我理解她的不容易。
看起来是家长和孩子跟一部手机作斗争,其实跟一个强劲的团队作斗争,他们利用人类根深蒂固的需求和心理弱点,来瓦解我们的意志力,然后一点一点地吞噬我们的生命。
说来惭愧,有一段时间我也很痴迷刷短视频,一有空就刷,甚至上厕所也捧着手机,导致孩子不时抱怨,“就知道刷手机!”。有时他会善意地提醒我,“妈妈,刷那么多手机,眼睛宝宝会坏掉的。”
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天啊,我会带坏孩子的!”痛定思痛,决定改掉这个老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