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馆搬迁挖出35个窃听器,都是中国制造,专家:就怕敌人在内部

慧言史说阿 2024-11-02 10:57:40

2013年,美国政府深陷“棱镜门”监控丑闻,引起一片哗然之声。

与此同时,尘封多年的一桩窃听事件也被曝光。

在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搬迁时,竟在气派的新馆内发现了35个隐藏窃听器。

小到餐厅桌底下,大到会议室装饰画下,无孔不入,几乎就覆盖了全馆。

而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窃听器竟然都是中国制造。

这一发现恰似一记惊雷,把众人震得“七荤八素”,更让中阿两国的恩怨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阿尔巴尼亚为何会对中国用此等阴险招数?两国之间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过往呢?

一、昔日“兄弟”,为何断交?

“不得不说,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

忆起在阿尔巴尼亚的工作与生活,驻华外交官郗照明同志内心波澜起伏,不禁万千感慨。

要知道,须知,中国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并非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而是历经起伏变化,有过不同的阶段。

新中国刚成立时,两国情谊深厚,亲如手足,宛如一家,友好和睦之态处处流露。

彼时,新中国实力尚且孱弱,正是急需发展外交的时候。

而阿尔巴尼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和我国相同,皆为社会主义国家。

中阿两国难免会产生惺惺相惜之情,自然而然地就有了相互扶持发展的意思。

两国建交之后,来往密切,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多次访问阿尔巴尼亚。

自 1954 年起始,我国便开启了对阿的援助之旅,且此援助之举绵延长达十余年。

1961年,苏联突然宣布与阿尔巴尼亚断交,暂停一切合作往来。

一时之间,阿尔巴尼亚深陷困境,其经济发展之路迷茫难寻,不知该迈向何方。

在关键阶段,我国毅然施以援手,助力阿方成功渡过难关,充分彰显了我国的担当与情谊。

明明我们自身也不富裕,但还是咬着牙,给予了阿尔巴尼亚众多物资援助和技术支持。

国内众多专业技术人才奔赴阿尔巴尼亚,自工农商业着手,力抓农业发展,兴建工厂,传授技术,助力当地培育人才。

截至 1978 年,我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投入已达一百多亿人民币。

巨额的扶持让阿尔巴尼亚的情况大为改善,社会发展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好在,我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

1971年,正是中国申请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重要时期,阿尔巴尼亚的鼎力支持让中国一举成功。

你伸手扶我一程,我着力拉你一把,两国便如此逐步发展壮大,渐趋成熟。

可人心不足蛇吞象,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国家发展面前也不例外。

我国全力以赴的对阿付出,换来的却是狼子野心般的结局。

对于我国的援助,阿尔巴尼亚非但没有心生感激,反而认为理所应当,衍生出了一些过分的“小心思”,想要借我国之力同欧美一众发达国家看齐。

他们开始频繁向我国提出新的援助要求,对中方的物资和项目挑三拣四,百般嫌弃,甚至张嘴就是要中国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武器。

久而久之,阿尔巴尼亚竟想要插手我国的内外政策。

面对如此情景,中国政府也意识到。

一味地善良只会助长他人的贪念,是时候就该重新考虑对阿方的援助政策了。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阿双方越发无法忍受对方,两国关系急速恶化。

而阿方领导人为了“独善其身”,竟选择在国际公开场合批评我国内外政策,进行言语上的恶毒攻击。

既然阿尔巴尼亚如此忘恩负义,那我们也没必要给他好脸色。

1978 年,中国终止了给予阿的全部援助。

本以为,经此一事后阿方会老实一段时间,可阿方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恶劣,竟在国内掀起了反华浪潮。

此举直接将中阿关系推向绝境深渊,往昔的“兄弟情”彻底断裂。这种状况令人痛心疾首,也发人深省。

二、心机沉重,暗藏玄机

与此同时,中国在阿人员亦遭受到针对性的影响与波及。

阿尔巴尼亚曾多次试图迁移靠近党中央会议之所的中国使馆,却始终未寻得合适契机。

而新任大使郗照明上任后,让阿方看到了“机会”。

1983 年,郗照明勇担使命,出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

一踏上阿尔巴尼亚的土地,他的一只脚方才沾地,外交部司长安东尼就急趋前来相迎。

“大使,欢迎您到来,我方特地新建了一处大使馆,远比之前的要宽阔,还请您三天后搬过去。”

面对阿方突如其来的友善之举,郗照明颇感迷惑,不明就里。

他从未收到任何有关新建使馆的消息,也不知道一来就有这么大的“惊喜”。

碍于两国关系,郗照明无法直接回绝,只能委婉表示要递交国书之后才能搬迁使馆。

话虽如此,可心中的不安让郗照明越发觉得此事没有这么简单。

阿尔巴尼亚之行,恰似黄鼠狼向鸡拜年,其背后定然隐匿着鲜为人知的玄机。

于是,郗照明在第一时间将消息报告给了国内,请求安检小组例行检查,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不对阿方做任何回应。

一个月后,郗照明又提出了各种要求,让阿方对新馆舍进行改造建设,待完工后再考虑搬迁事宜。

听到这话,一向对中方拖拖拉拉的阿尔巴尼亚一改常态,火速进行了施工,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

由于已无话可辩,郗照明无奈只得率领一众工作人员迁入新馆。

看着气派的新住处,郗照明只感觉那股不安越发强烈了,他又多次催促国内安检小组来检查。

1985年4月,安检小组终于成功抵达阿尔巴尼亚。

众人将情报室和资料室作为重点监察对象,反复搜寻。

一番折腾过后,竟然未见丝毫异常之况。

就在大家准备收工的时候,安检小组的一名成员突然发出了一声惊呼“这里有东西。”

大家纷纷朝他看去,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拽出了一根塑料软管。

身旁的成员操起铁锹奋力下挖,未曾想竟惊现被水泥与钢筋严密包裹的窃听器!

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中国制造!”

随后,安检人员“顺藤摸瓜”,又先后挖出了35枚窃听器,几乎覆盖了整个大使馆。

在挖出第一枚窃听器后,阿方就察觉到了不对劲,以各种理由想要进入大使馆,都被郗照明回绝。

在郗照明的安排下,中国拿到了阿方劣迹斑斑的证据,却并未声张,彻底拿捏住了阿方。

阿尔巴尼亚自知事情败露,也无可奈何,只能装傻充愣,维持表面的和平。

总结:

面对阿尔巴尼亚的丑陋行径,中国选择了“秘而不宣”。

这并非畏惧和不作为,而是有效化解潜在危机的妙计。

既能维持两国表面的友好,又拿捏住了阿尔巴尼亚的把柄,何乐而不为呢?

四十多年的“窃听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国家安全的警钟,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放松警惕。

回看阿尔巴尼亚,没有了中国的支持,国际处境越发艰难,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罢了。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 外交暗器——防不胜防的”窃听”

2、凤凰资讯 《中国阿尔巴尼亚交恶纪实:使馆发现国产窃听器》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