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光线就如同画家手中的画笔,能在风景照中勾勒出奇妙的世界。在风光摄影里,光线的运用至关重要,它可以把平凡的景色变得生动迷人,也能让普通的场景充满艺术感。
1.1 黄金时刻的自然光
在摄影界,有个广为人知的 “黄金时刻”,它指的是清晨日出后 1 小时与日落前 1 小时 。这段时间里,太阳处于较低的位置,光线呈斜射状态,为景物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轮廓,使得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和温暖。
这种利用黄金时刻自然光的拍摄手法,能让普通的风景瞬间变得独特而迷人。

1.2 明暗对比的戏剧张力
明暗对比是营造画面戏剧张力的关键。
高对比度的光线条件下,如云层缝隙中透出的光线,或是单侧光照射的场景,亮部与暗部形成强烈对比,能为画面增添神秘和震撼的氛围。
当面对大光比场景,如天空明亮而地面较暗时,使用渐变灰镜可以平衡曝光,使天空和地面的细节都能清晰展现。

与之相反,低对比的 “小清新” 风格也有独特的魅力。
在阴天或柔和光线下,光线均匀地分布在画面中,没有明显的亮部和暗部界限,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柔和、清新的感觉。

1.3 后期光影重塑技巧
在 Adobe Camera Raw 中,有丰富的工具可以调整影调。通过 “基本” 面板中的曝光、对比度、高光、阴影等参数的调整,可以改变画面的整体明暗和对比度。

构图是风景摄影的骨架,它决定了画面中元素的布局和排列方式,就像搭建一座建筑,结构稳固才能承载丰富的内容。合理的构图能引导观众的视线,传达画面的主题和情感,让风景照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
2.1 三分法与黄金螺旋
三分法是摄影中最基础且常用的构图方法。将画面横向和纵向均分为三等份,形成一个九宫格,四条分割线的交点被称为 “黄金节点”。
在拍摄风景时,把地平线放置在画面上三分之一或下三分之一处,能避免画面的呆板,使天空或地面的元素更加突出。

黄金螺旋,又称斐波那契螺旋,它基于黄金比例(1:1.618),是一种更为精妙的构图方式。
在画面中,从中心开始,按照黄金螺旋的轨迹排列元素,能够自然地引导观众的视线聚焦在主体上,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和动态感。

2.2 引导线与框架构图
引导线构图是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如道路、河流、铁轨等,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主体上,增加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框架构图则是通过利用自然或人造的框架,如门框、窗框、山洞、树枝等,将主体框在其中,使主体更加突出,同时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故事性。

2.3 对称与透视陷阱
对称构图能给人一种稳定、平衡的美感,常用于拍摄具有对称元素的场景,如平静湖面上的倒影、对称的建筑等。在拍摄对称画面时,要注意保持画面的水平,确保对称轴两侧的元素完全对称,这样才能展现出对称的美感。

透视是摄影中不可忽视的元素,它能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利用广角镜头靠近拍摄对象,能夸大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使前景的物体显得更大,背景的物体逐渐变小,营造出强烈的空间感。

色彩是风景摄影中最直观的语言,它能瞬间点燃观众的情感,让画面充满生命力。巧妙地运用色彩,不仅能展现自然的美丽,还能传达出独特的情绪和氛围,使风景照更具感染力。
3.1 季节色彩的情绪表达
不同的季节,大自然会展现出不同的色彩画卷,这些色彩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情绪和氛围。
春季,万物复苏,嫩绿是主色调。嫩绿的树叶、青草,搭配柔和的光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感觉;

秋季,金黄成为主角。金黄的树叶、稻田,结合低色温的光线,营造出温暖、丰收的氛围;

冬季,冰雪覆盖,冷色调占据主导。在拍摄雪景时,要注意控制曝光,避免画面过暗,失去细节。增加 1 - 2 档曝光补偿,能让白雪更加洁白,突出冰雪的纯净与冷峻;

夏季,阳光强烈,蓝绿是常见的色彩。拍摄海边的夏日风光,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海水,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利用逆光拍摄,让海水波光粼粼,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通透感,展现出夏日的热情与活力。

3.2 对比色与互补色碰撞
对比色与互补色的碰撞能为画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风景照更加引人注目。
冷暖对比是常见的手法,蓝色与黄色、橙色与青色等冷暖色的搭配,能营造出鲜明的对比效果。

中性色与暖色的对比也能产生独特的效果。但在使用对比色时,要注意控制色彩的比例和分布,避免画面过于杂乱。

后期处理时,可以利用 HSL 工具对特定颜色的饱和度进行调整,进一步强化色彩的对比效果。
3.3 色温与白平衡控制
色温与白平衡的控制是影响画面色彩的关键因素,它们能让风景照呈现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日出前,天空呈现出冷调的蓝紫色,色温较低,给人一种宁静、神秘的感觉。日落后,天空则变为暖调的橙红色,色温较高,画面充满了温暖和浪漫的气息。

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手动调整白平衡能准确还原色彩。在阴天拍摄风景时,光线偏冷,将白平衡设置为阴天模式,或手动提高色温值,能让画面更加温暖、自然。使用渐变滤镜,可以在画面中实现色温的过渡,使天空和地面的色彩更加协调,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美感。

偏光镜在风光摄影中也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阴天或光线较平的情况下。它可以加深天空的蓝色,减少反光,增强画面的通透感。
四、角度革命:用视角突破平凡界限摄影角度是风光摄影中的 “魔法棒”,不同的拍摄角度能赋予同一景物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让平凡的景色变得独一无二。通过变换拍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美的可能性,为风景照增添独特的魅力。
4.1 低角度仰拍
低角度仰拍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拍摄手法,它能赋予画面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搭配广角镜头,夸张的透视效果使主体的高度被突出,让树木、建筑等看起来更加高大、雄伟 。

4.2 高角度俯拍
高角度俯拍能为我们呈现出宏大的全景画面,让我们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利用无人机或寻找制高点,如山顶、高楼等,可以拍摄到城市的布局、河流的蜿蜒等壮观景象 。

4.3 动态与特写视角
动态与特写视角能捕捉到风景中的细节和瞬间,为照片增添故事性和趣味性。
使用慢速快门可以记录下水流的轨迹,如瀑布、溪流等,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让观众感受到水流的速度与力量。微距镜头则能捕捉到微小的细节,如露珠的纹理、花朵的花蕊等,展现出大自然的精致与美妙 。

5.1 减法艺术:聚焦核心元素
在风景摄影中,画面的简洁性是突出主题、传达情感的关键。
过多的元素会使画面显得杂乱无章,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就像一幅堆满杂物的房间图,让人难以聚焦。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 “减法艺术”,去除干扰物,让核心元素更加突出。
在拍摄时,我们可以通过裁剪或调整机位来简化画面。当拍摄一片沙漠时,若画面中存在过多的杂物,如游客丢弃的垃圾、突兀的石头等,会破坏沙漠原本的宁静与辽阔感。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拍摄角度,避开这些干扰物,仅保留沙丘优美的曲线和一棵孤独的树。这样简洁的画面,能更好地传递出沙漠的孤寂与壮美,让观众的目光自然地聚焦在主体上,感受到摄影师想要表达的情感。

5.2 意境营造:天时地利人和
一幅优秀的风景照,不仅要展现出景物的外在美,更要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画面所传达的情感。意境的营造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其中天气与环境的选择至关重要。
不同的天气能为风景带来不同的氛围和情感表达。雾天是营造朦胧诗意的绝佳时机,当雾气弥漫在江南水乡的古镇上,白墙黛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远处的山峦被雾气笼罩,只露出淡淡的轮廓,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此时拍摄,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前景,如古老的石桥、河边的垂柳等,来衬托出这种朦胧的意境 。

雨天也能为风景增添独特的魅力。雨水打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倒影,与周围的建筑、树木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在拍摄城市街景时,利用雨天的倒影,将高楼大厦与倒影相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雨滴落在水面上,溅起的涟漪也为画面增添了一份动态美。

5.3 情绪传递:光影与色彩的共鸣
光影与色彩是风景摄影中传递情绪的重要元素,它们就像一对默契的搭档,相互配合,共同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不同的色调能传递出不同的情绪,冷色调通常给人一种宁静、忧郁的感觉,而暖色调则表达出温暖、活力的情感 。
在阴天拍摄古镇时,青灰色的天空与古老的建筑相互映衬,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冷色调,这种色调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古镇的沧桑与历史感,让观众感受到岁月的沉淀。而在拍摄丰收的田野时,夕阳的橙红色光洒在金黄的麦浪上,暖色调的画面强化了丰收的喜悦,让观众仿佛能感受到农民们的辛勤与满足 。

在拍摄雪景时,冷色调的运用能突出冰雪的寒冷与纯净。而在拍摄日出或日落时,暖色调的光线则能营造出温暖、浪漫的氛围。在拍摄时,要注意观察光线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时机按下快门,捕捉到最能传达情感的瞬间 。

一张好的风景照,是自然之美与摄影技巧的共鸣。
掌握光影、构图、色彩与角度的核心法则,再加上对主题的深刻理解与耐心守候,你也能让每一次快门都成为永恒的诗意定格。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巧,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镜头捕捉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让风景照成为记录美好、传递情感的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