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台湾的海军节究竟源于哪一次海战?1958年9月2日:九二海战开战。
九二海战是八二三炮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
国军1949年败退到台湾,仍然控制着金门、马祖两地。要知道,金门和马祖在台湾的版图中属于福建省,不属于台湾省。
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金门和马祖是大陆的两只手,拉着台湾不让它独立出去。
对于掌握台湾大权的蒋介石来说,他一直计划反攻大陆,根本没有考虑过什么独立问题。
至于1958年爆发的八二三炮战,大陆叫金门炮战。
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首先发起炮战,国军随即反击。
炮战初期,解放军攻击岛上军事目标,后期着重封锁海运线,以围困金门。炮战期间,双方海军舰艇和空军多次战斗。美国第七舰队协助补运金门,而解放军则以舰艇和炮轰封锁。八二三炮战更像是一种政治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斗。
早在1949年解放军发动金门战役,因缺少海军而被金门国军打败,登陆的9000多官兵被全歼。
此时的美国杜鲁门政府,对国民政府不太在乎,认为它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
美国一方面准备和中共拉关系,一方面故意撤走对台湾军援和海军,迫使蒋介石下台交权,扶持一个类似于南越政府的儿皇帝。
此时,朝鲜战争突然爆发,1950年志愿军在朝鲜大举进攻美军。
这等于给了杜鲁门一个响亮的耳光,宣告着他的东亚战略完全失败。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被迫改变战略,全力扶持台湾作为牵制大陆的棋子。
战争结束以后,1953年蒋介石写信给美国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正式建立军事联盟。美国方面非常重视,11月派遣副总统尼克松访问台湾,商讨联盟问题。
双方基本达成共识,在12月台湾向美国政府正式提出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草案。
1954年9月,台湾和美国基本达成一致,很快就要结盟。
对此,大陆方面自然要有所表示。
1954年9月,解放军突然大规模炮击金门,主要是向美国示威:一旦美国同台湾结盟就很有可能被拉入全面战争中。
11月,解放军又轰炸台湾控制的大陈岛。
即便如此,12月,台湾仍然同美国签订了《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根据这个条约,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进行常态巡逻。解放军攻台的难度大为增加,暂时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除此以外,美国又在台湾设立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美军驻台军事顾问团扩大到6000人,美国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
显然,此时美国已经完全同中国大陆为敌,一定要保住台湾。
在八二三炮战之前,解放军和台军就多次在金门地区互相开炮,只是规模较小。
早在1953年,解放军总参谋部就开始制定攻占金门的计划,进行了包括修筑战备铁路、机场等各种准备活动。
1955年初,解放军占领包括大陈岛在内的浙江沿海全部岛屿,基本完成了福建省的战备铁路和机场。
1956年,解放军仿造米格17的歼5战斗机开始服役,海军实力也有所扩充。
到了1958年,由于执行反攻大陆政策,蒋介石在金门和马祖部署了10万大军。同时,国军战机开始频繁深入中国大陆内地达到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等地,空投特务,散发传单,甚至出动飞机到福建沿海轰炸。
美国外交部长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一定情况下我们将会去防守沿海岛屿;那就是,如果这些岛屿的防守看来同台湾和澎湖的防守有关。”
更夸张的是,在1957年美国公开宣布在台湾部署可以携带核弹头的新式导弹,又在12月停止同中国大陆的大使级会谈。
眼见台湾和美国转为更为敌对的态度,中国大陆显然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此时,共产主义阵营也出现问题。
中苏有了明显的分歧,出现了著名的“长波电台”“联合舰队”问题。中国大陆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数百万规模强大军队,已经不愿意始终做苏联小弟,希望能够平起平坐。
赫鲁晓夫认为苏联国力远远强于中国,当然不可能放弃红色阵营老大哥的地位,双方关系越来越差。
此时,赫鲁晓夫开始同美国搞缓和,以缓解冷战的对立强度。
对此,中国大陆非常不满,认为苏联此时搞缓和,就是牺牲盟友中国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金门炮战爆发,主要是中国大陆在政治上对美国和苏联示威。
炮战发生了以后,赫鲁晓夫非常愤怒。他在7月刚刚访问中国,同毛泽东有过多次面谈,却没有被告知金门炮战的事情。
炮战期间,双方用数百门大炮互相轰击以外,还有大规模的海空军作战,就包括九二海战。
台军在金门驻扎大量军队,有大量炮弹消耗,需要大量船只不断进行补给。
1958年9月1日下午,台军出动3艘巡逻舰掩护1艘登陆舰,将军事物资和一些人员送到金门去。这些人员包括部分美军官兵,还有大约30名中外记者。
台湾的三艘巡逻舰,都是美国退役军舰。
维源号是美国PCE-842级巡逻舰,排水量640吨,最高航速为15节,装备1门76毫米舰炮,3门40毫米高射炮和5门20毫米机关炮。
沱江号和柳江号则是美国PC-461级猎潜艇,排水量只有450吨,最高航速18节,装备1门76毫米舰炮,1门40毫米高射炮和5门20毫米机关炮。
可以看到,这三艘巡逻舰都没什么了不起。
尤其是沱江号和柳江号,表面上有400多吨的排水量,却仅有1门76毫米舰炮和1门40毫米高射炮,对舰攻击能力同解放军的百吨炮舰差不多。
至于那艘美式登陆舰,排水量1100吨,最高航速13节,装有1门40毫米高射炮和4门20毫米机关炮作为自卫武器,基本没有战斗力。
台军舰队不知道的是,解放军对于这次伏击战已经准备了很久。
解放军调动的部队,主要分为3个战斗群,共有13艘舰艇。
其中鱼雷快艇突击群,包括6艘苏联制造的鱼雷快艇。
鱼雷快艇是123型,是二战苏联海军主力鱼雷艇。123型排水量只有21吨,然而攻击力却很强。它的航程为740公里,发动攻击时最高航速为42节,相当惊人。
鱼雷艇主要武器为2枚457毫米鱼雷,有一击重创甚至击沉上千吨排水量军舰的能力。123型是突袭武器,不会同敌人用舰炮对轰。
除了鱼雷以外,鱼雷艇仅有2挺14.5毫米重机枪用于自卫,全艇官兵9人。
解放军早在1951年就装备了36艘123型,后来开始自产。
这次参加攻击的6艘123型中,有4艘比较先进,装备了对海搜索雷达,可以发现20公里以外的敌舰。
大家不要小瞧123型鱼雷艇,在导弹艇没有诞生的时代,它是以小博大的偷袭神器。
在1954年11月,解放军用4艘123型鱼雷艇发动攻击,击沉了台湾海军的太平舰。
1955年1月,解放军使用7艘123型鱼雷艇两次出击,先后击沉和击伤台军2艘巡逻舰。
保护鱼雷快艇突击群的,是两个护卫艇战斗群,分别是护卫艇31大队和温台巡防区炮艇大队。
护卫艇31大队,装备3艘75吨55甲型护卫艇。
55甲型护卫艇是一种铁壳护卫艇,最大航程900海里,最高航速为22.5节,装备4门37毫米机关炮和4挺14.5重机枪。
温台巡防区炮艇大队,则装备4艘50吨53甲型炮艇。
53甲型炮艇比55式要老一些,是解放军第一代炮艇。这种用各种现成设备拼凑起来的炮艇仅有50吨,最大航程600公里,最大航速11节,装备4门25毫米机关炮和4挺14.5毫米重机枪。
由于53甲型炮艇的速度比较慢,设备可靠性差,此次海战中处于二线支援地位。
就单艘军舰吨位来说,显然是台军的3艘军舰比较大。但解放军参战舰艇高达13艘,火力很强,还有杀手锏鱼雷,更有航速方面优势,综合战斗力丝毫不弱。
晚上8点多,解放军岸边雷达发现了,台军舰队正在驶往金门。
此时海峡起了大风,风力高达8到9级。台军明知这一线有解放军鱼雷艇随时准备偷袭,却又认为解放军舰艇的吨位较小,不能在这种恶劣海况下作战,没什么戒备心理。
当晚23点多,台军的登陆舰开始卸货,解放军立即出动9艘舰艇快速偷袭。
大概30分钟后,台军发现有解放军舰艇靠近,立即命令3艘护卫军舰前往拦截。
此时,解放军发动攻击的为鱼雷快艇突击群和护卫艇31大队,共9艘舰艇。
此时海上风浪很大,鱼雷艇非常颠簸,甚至有2枚鱼雷掉入海中,另有2枚鱼雷因颠簸导致引信受损失效。更要命的是,在如此颠簸的海上,鱼雷艇的鱼雷命中率会大为降低。
台军3艘军舰,很快发现了高速冲锋的鱼雷艇,立即猛烈开炮。
鱼雷艇只有自卫机枪,它的武器就是鱼雷,必须冒着敌人炮火,不惜代价靠近敌舰。
6艘鱼雷艇奋力冲击,但台军不是吃素的,军舰火力相当凶猛。在进入鱼雷射程之前,6艘鱼雷艇全部中弹,艇身不同程度受伤。
到了零点50分,鱼雷艇终于冲入鱼雷射程内。其中3艘鱼雷艇,对准吨位最大的维源号发射4枚鱼雷(另外2枚鱼雷已经损毁)。
维源号急忙机动躲避,加上海上风浪太大,最终4枚鱼雷都没有击中。
维源号刚刚松了一口气,突然遭遇另外2艘鱼雷艇的攻击。
发射了2枚鱼雷(同样有2枚鱼雷无法使用)高速冲向维源号,官兵们手忙脚乱的躲避。即便如此,仍然有1枚鱼雷笔直对着维源号驶来,已经来不及躲避。
然而,海上巨大的风浪救了维源号。这枚鱼雷在海浪作用下,竟然从军舰的船底驶过,算得上非常惊险。
与此同时,剩下1艘鱼雷艇则朝着沱江号发射了2枚鱼雷,同样全部脱靶。
沱江号反应较快,全程都在猛烈对准这艘180号鱼雷艇炮击,将它的舵机击毁。
180号鱼雷艇无法转向,深夜中又视线不良,同174号鱼雷艇撞在一起。结果180号迅速沉没,174号严重受伤,无法动弹。
附近的维源号趁机调转炮口猛烈轰击174号,仅用了8分钟就百米外的鱼雷艇击沉。
这两艘鱼雷艇的解放军水兵选择跳水逃生,陆续被后续舰艇成功营救。
6艘鱼雷艇进攻失败,解放军最有力的杀手锏鱼雷失效了。
这种情况下,护航的3艘55甲型炮艇没有撤退,而是快速冲上去同台军军舰炮战。
55甲型炮艇敢于炮战的原因,除了试图击沉敌舰以外,更重要是掩护鱼雷艇撤退和营救坠海战友。
55甲型炮艇虽只有75吨,却有4门37毫米机关炮。这种37毫米机关炮射速快,单个炮管每分钟有效射速高达50发。37毫米炮弹口径似乎不是很大,然而对于轻型军舰有很强的杀伤力,可以轻松击沉或者重创千吨排水量的敌舰。
战前,解放军水兵就受过严格训练,要求以火力和航速优势,果断靠近台军近战。
此战中,3艘炮艇一起冲向最前方的沱江号。
由于正在躲避鱼雷艇的攻击,沱江号根本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解放军炮艇冲到近距离。
此时沱江号的76毫米主炮已失去作用,只能依靠1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5门20毫米厄利空机关炮进行炮战。
沱江号的40毫米机关炮,同解放军炮艇的37毫米机关炮各方面基本一致,数量比为1:12。
至于20毫米机关炮的口径太小,海战没有明显强于解放军快艇的14.5重机枪。
海战刚开始,沱江号就吃了大亏。
3艘解放军炮艇围着沱江号猛烈开炮,在几分钟内就发射了舰载的大部分37毫米机关炮。
沱江号的排水量不过450吨,也谈不上安装什么防御装甲。面对37毫米机关炮弹,军舰根本就挡不住,被打的到处冒烟,千疮百孔,很快伤亡数十人之多。
尤其军舰驾驶台遭到密集炮击,里面的9名官兵中,3人当场死亡,3人受伤。
仅仅2分钟时间,沱江号就受了重伤,动力系统被击中,导致航速大减,甚至难以逃走。
不过,台军是很刚的。沱江号负重伤后仍然坚持作战,它看到一艘解放军炮艇就在100多米外没有开火。重伤的沱江号火炮几乎都不能用,舰长果断下令,让军舰直接冲撞解放军炮艇,试图将其撞沉。
解放军566号艇艇长宫毓滨紧急指挥舰艇躲避,加上沱江号受伤太重,此次撞击没有成功,擦着炮艇驶过。
正在走投无路之时,海战出现了逆转。
解放军炮艇的火力虽强,仍然这也是双刃剑。机关炮过高的射速,不但让炮管迅速过热,甲板上的弹药也瞬间消耗殆尽。
解放军水兵被迫暂停炮击,拼命从舱内运输炮弹,同时等待炮管冷却下来。
这数分钟的火力中断,让沱江号死里逃生。它一面开炮还击,一面踉踉跄跄向两艘友舰靠近。
这边,吨位最大的维源号选择拉开距离炮战,将多艘解放军炮艇击伤,自己也被击中。
就在台军逐步占据上风的时候,解放军增援部队赶到,温台巡防区炮艇大队4艘53甲型炮艇进入战场。
此时沱江号失去了航行能力,军舰受损严重,大量进水。
眼见解放军有大量舰艇赶到,台军剩下2艘军舰无心恋战,一通炮击后选择拖曳沱江号离开。
至此,九二海战结束。
此次海战中,解放军有2艘鱼雷艇被击沉,1艘炮艇被重创,炮艇的36名官兵中伤亡11人。
相比起来,台军损失显然更为严重。沱江号负重伤,维修时发现军舰上共有70多处37毫米炮弹的弹孔,维源号负轻伤。
台军一共死亡11人,受伤25人。
至于沱江号,被拖曳到澎湖军港以后,被认定为损坏严重,没有修复价值,直接报废。
这次海战规模不大,却非常激烈,仅仅解放军炮艇就发射了4000多发37毫米炮弹,非常的惊人。
此战基本都是近距离炮战,被双方誉为“海上的刺刀战”。
如果解放军6艘鱼雷艇的鱼雷攻击奏效,台军恐怕不止损失一艘军舰。
此战后,解放军得出结论,认为鱼雷艇不能直接面对敌人准备好的军舰冲锋,必须先由炮艇进行掩护或者牵制。
1959年9月,蒋介石亲自颁发给沱江号军舰荣誉虎旗。阵亡的沱江号军医陈科荣中尉,追授少校军衔。沱江号舰长刘溢川少校因战功连连晋升,后来升任海军中将;而担任此役的总指挥海军副总司令黎玉玺,次年升任海军总司令。
台军海军军歌忠义之歌最后一句“台海战役敌丧胆,忠义军风灭敌人”,就取自该战役。
台湾海军不成文的以九月二日为“台海战役胜利纪念日”,也是海军节。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