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这也不绝对,因为这句话还有前半句,完整的句子是这样的。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孟子创业容易守业难,要保证祖宗基业长盛不衰,那就不单单是财富和权利能做到的了。要想让家族长盛不衰,良好的家风家训至关重要。河南的康百万家族连续12代都是大富豪,历经明朝、清朝、民国三个朝代,富裕了400多年。你要知道,咱们现在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2.5年。同时期的天下巨富沈万三,也只富了他那代。
你好哇,我是南兮,前两期我们简单介绍了康百万这个超级富豪家族,同时也带大家逛了康百万庄园的经济区(栈房区)和主宅区,还剩一个南大院,现在陈列着康百万家风家训,一起来看看康家人是如何重视文化教育、传承儒家思想、和崇尚河洛文化的。
(这里我只是按照我的理解写了一些,并不代表全部,若有遗漏,欢迎补充)
01致富密码—奋斗兴业、勇于开拓、创新管理
康百万家族从明朝末年开始以经营土地兴家,利用漕运发家,“留余文化”传家。财富的背后,浸透着汗水和智慧。
康家创业之初也是个贫苦人家,历经了好几代人的艰难拼搏才逐渐兴旺,而后又是打破仕不从商的世俗观念,大胆拓展生意,为家族兴盛奠定基础。
(康家第六代世祖康绍敬为明代进士,做官后毅然辞官经商,秉承着“以诚经营,以和交友”的理念,将生意做大做强,成为康家家业开山祖。)
此外康家进行了创新管理,打破传统的宗亲管理局限,从社会各方面聘选善于管理各行各业的相公、柜先儿,开创了庞大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先河。
02 传家密码——留余文化
康家有一块家训“留余扁”,主要写着:“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意思是,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要把造物主赐予的巧妙使尽,要懂得还给自然界;不要把所得的俸禄花尽,要懂得还给朝廷;不要把社会财物占尽,要懂得还给老百姓;不要把祖上积淀的福份享尽,要懂得留给子孙后代。
这块“留余”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也是康家迅速崛起,并且连富了十二代的智慧源泉。
03守业密码—读书明理,行善亲民
创业难,守业更难,康家随处可见的对联和牌匾,甚至厕所里都在教育子孙珍惜读书时光。康家教育子孙坚持读书,不忘行善。不读书便无守业之智,不行善必缺守业之德。
南大院进去第一个就是康家的藏书楼,这也是教书和先生和康百万家族子弟读书的重要场所。康家世代都重视读书教育,当初之所以兴旺那么快也是在第六代的时候考了个进士。
康家虽然富裕,但从不招人嫉恨,反而和受当地尊重,源于康家的行善亲民。每当朝廷有难的时候,他们捐钱出力,甚至操练兵团保护乡民。遇上天灾就捐钱捐物、施粥放粮。
康家第14代家主康应魁75岁大寿时,当着众人的面把穷苦百姓的借据账本都烧了,表示不用还钱。因为那一年大灾,很多人吃不饱饭。
到了18代传人康子昭的时候,1929年,河南遭遇旱灾,他三次向东北移送灾民600多户,这回毁家纾难的牌匾就是那时候地方赠予的,而后他又积极参加抗日救援工作, 并捐献家产。
如今庄园里随处挂着的牌匾,便是康家行善的见证。
这一趟康百万庄园之行,我最大的收获是领悟到良好家风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他们落实得非常具象化。
(康家部分后人如今现状)康百万家族秉承河洛文化之魂,以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读书为善的守业思想、留余宽忍的承业理念,铸就了一个历史奇迹,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份珍贵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