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1月20日的日益临近,美国总统拜登的执政时期即将画上句号,与之相伴的,是拜登政府高官们的集体谢幕。
在这一关键时刻,即将卸任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仍旧不忘在离职前对中国“指点江山”。
在12月16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的过程中,沙利文针对中美关系发表了一番见解。
他坦言,中美当前正陷入一场既“激烈”又“持久”的竞争旋涡,而双方均需以负责任的态度来管控这一竞争态势,以防止因误判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沙利文着重指出,中美关系错综复杂,竞争与合作并存。
为了妥善应对这一关系,中美两国都应加大投入,通过多元化渠道保持紧密沟通,既预防危机的发生,又为双方共同面对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留出空间。
这一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中美外交层面近期沟通频繁,但关系改善却进展缓慢的现象。
然而,在看似客观的铺垫之后,沙利文的话语锋一转,又回到了对中国“指手画脚”的老路上。
他声称,中国必须做出抉择,要么选择站在俄伊朝一方,要么选择与美国为伍。
这种二选一的论调,无疑是在试图将中国推向美国的对立面。
沙利文警告说,若中国选择前者,不仅中美关系将遭受重创,中国与欧洲、澳大利亚等国的外交关系也将受到连带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沙利文首次发表类似言论。
此前,他还曾试图对前总统特朗普“传道授业”,劝诫特朗普应关注中俄朝伊四国的军事合作动向,并呼吁美国加强与盟友的协作,提升国防工业实力,以防范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盟友遭受侵略。
沙利文甚至妄称中国已站在俄罗斯一边,为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技术和物资支持,助其发动战争,而俄罗斯则以其技术能力作为回报。
这种无端的指责和猜测,显然是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恶意抹黑。
从沙利文的一系列表态中,我们不难窥见美国政府对于中美关系的扭曲认知。
在他们看来,中国若不愿追随美国的脚步、接受美国的“指导”,便是对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体系的挑战。
而这种认知的背后,实则是在为美国纠集西方国家继续围堵和打压中国寻找借口和理由。
然而,沙利文的这番言论显然脱离了现实基础。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强大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独立国家,无需依附于任何组织或联盟来证明自己。
将中国置于所谓“二选一”的境地,不过是美国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
即便中国放弃与俄伊朝的合作,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也绝不会因此减少半分,反而会更加肆无忌惮。
这是因为美国视中国为潜在的全球竞争对手,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威胁到其霸权地位。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对于“世界第二”的打压和遏制从未停歇。
从1985年的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到1991年联合欧洲肢解苏联,再到1999年通过科索沃战争打击欧元汇率、巩固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美国一直秉持着对新兴大国进行打压、防止其超越自己的原则。
因此,无论中国如何选择、站在哪一边,都无法改变美国对华的基本态度。
沙利文的言论不过是民主党建制派惯用的伎俩——通过树立“敌人”、强化盟友体系来对中国发起“狼群攻击”。
而在这场攻击之前,美国必须为其行动披上“正当性”的外衣,以更好地凝聚盟友的力量。
然而这种“正当性”的本质却是建立在对他国的恶意抹黑和无端指责之上的。
综上所述,未来的中美关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尽管双方在外交层面可能保持频繁的接触和沟通,但双边关系的改善和升温仍将面临重重困难。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美国对中国的无理遏制和打压。
若美国不能正视自身的霸权主义行径、调整对华政策方向,那么中美关系的未来无疑将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环球网,参考消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