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角落:公元前221年,作为六国独苗的齐国,到底有多尴尬?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横扫五国,建立了疆域空前广阔的大帝国。
面对强悍的大秦,东海之滨的齐国只能瑟瑟发抖,蹲在角落里。
为了减少损伤,秦王提议:只要齐王建投降,就保留齐国的宗庙社稷,并给予他五百里土地来养老。
齐王建自知不敌秦国,面对这个提议,自然是喜出望外,连忙出城“投敌”,投降了秦国。
但天真的齐王建怎么会明白,这一切其实都是秦国的谎话罢了。
秦国不仅没有兑现诺言,反而把齐王建流放到了山林中去了。
自幼锦衣玉食的齐王建因为缺少必要的生存技能最终只能活活饿死。
而齐国灭亡后,秦王嬴政微微一笑,登基称帝,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秦始皇。
下边笔者言归正传,带领大家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战国后期的齐国:辉煌后的余蔼齐国作为最早分封的诸侯国、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巅峰时刻甚至与秦并称为“东、西帝”,风头两无。
但到了战国后期,这个曾经的庞然大物却早就已经失去了之前的活力。
似乎命中注定,齐王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亡国之君”。
因为齐王建出生的时候,齐国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当时的燕国名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肆无忌惮地在齐国境内扫荡,差一点就灭亡了齐国。
而此时,齐王建的父亲齐襄王却只敢龟缩在一莒城。
为了获得生存保障,也为了躲避燕国的追杀,齐襄王只好隐姓埋名在太史敫(jiao三声)的家中,成为了一个家奴。
ps:由于齐襄王气宇轩昂,身上还有一股子与众不同的气质,所以被太史敫的女儿一眼相中并私定终身。
而齐湣王被杀后,齐襄王也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
2.齐国的保全:历史的车轮继承王位后的齐襄王也没有忘记太史敫的女儿,把她封为了王后。
由于此时齐国绝大部分的国土仍然控制在乐毅的手中,所以齐襄王不得不在莒地举行加冕仪式。
因此,齐王建也出生于莒地。
等到齐王建两岁的时候,齐国才把大部分领土夺了回来,齐襄王也终于回到了齐国国都临淄。
虽然齐国“复国”了,但国力损失却很大。
毕竟当年乐毅一口气夺取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把这些城池里的财物和粮草都运回了燕国,所以齐国此刻就是一个空壳子。
面对如此残破的局面,齐国首要做的事情就是“休养生息”,避免再次战争,恢复元气。
3.残破的背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当时的其他诸侯国并没有给齐国喘息的机会。
秦国、赵国等强大诸侯国都趁齐国势弱趁机占领齐国的土地。
而齐国对此虽然气愤,却也无可奈何。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在忧愤交加中去世,只有十五岁的齐王建继承齐国王位。
按照传统,齐王建未成年,所以权力都掌握在他的母亲手里。
然后,齐国就确定了国策“事秦谨,与诸侯信”。
这个策略对于此时的齐国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长平之战时期,齐国的做法仍然非常不妥。
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国马不停蹄地发动了“邯郸之围”,赵国国力空虚,自然无法对抗,于是只好向各国求援。
但一向与赵国交好的齐国却拒绝出兵,甚至连粮草都不愿意借。
PS:此时的齐国国力并未恢复,不出兵情有可原,但连粮草都不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毕竟唇亡齿寒,赵国位于齐国西侧、秦国东侧,可是齐国抵抗秦国最好的屏障。
如果没有了赵国,齐国就会和秦国直接接壤,以齐国此时的国力,根本不可能是秦国的对手。
好在赵国最终还是保全了下来,让齐国依然有屏障可以依靠。
只不过赵国也因此国力大伤,再也没有能力和秦国抗衡了。
随着赵国的衰弱,东方六国再也没有人能够和秦国对抗了。
4.两个世界,一个中原当然,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也正因为赵国的衰弱,秦国开始放心大胆地蚕食其他诸侯国。
韩、赵、魏、楚、燕五个诸侯国都受到了秦国的进攻,被秦国搞得焦头烂额,因此无暇找齐国的麻烦,齐国因此度过一段了短暂且安宁的日子。
位于东海之滨且距离秦国最远的齐国得以“躺平”,偏安一隅,日子过得倒也说得过去。
只可惜,秦国想要的是整个天下,所以根本不可能任由齐国就这样在东方生存下去。
之所以安抚齐国,只不过是为了防止自己像齐国那样遭受“五国联军”的攻打罢了。
最后,在秦王的安抚下,齐国选择信任秦国,并与之结盟。
齐王建却并没有看到本质,也乐呵呵地选择了结盟,也为日后齐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更可怕的是,此时的齐国丝毫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反而盛行“躺平主义”。
尤其是齐王建母亲去世后,这种“躺平”思想就开始在齐国蔓延开了。
懦弱无能的齐王建认为,自己只要不招惹秦国,秦国就不会来攻打自己,特别是还有东方五国作为屏障。
PS:如果说齐王建母亲以及齐襄王时期,齐国避战是为了休养生息,还算说得过去,但齐王建时期还选择“亲秦”就是弱懦的表现了。
自以为安全的齐王建从来没有想过要联合五国共同抵抗秦国,更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5.自掘坟墓公元前237年,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将至的齐王建为了讨好嬴政甚至还亲自出使秦国。
秦王嬴政设宴热情款待了他,哥俩坐在一起好好的唠了唠家长里短。
虽然齐王建的年龄能做嬴政的父亲了,而且还比嬴政早亲政十三年,但无论是治国水平还是政治远见,齐王建都没法和嬴政比。
回国之后,齐王建彻底确立了“躺平”的国策,不仅完全不搭理五国,就连五国与秦国之间的战争也视而不见。
尤其是在齐国相国后胜被秦国收买之后,齐国国内就只剩下“岁月静好了。
在战国末期,大家会看到两种极端的情况,一边是秦国与五国交战不休、战火连绵,一边是齐国岁月静好、一片安详。
后胜不仅自己做了秦国的间谍,还收买了许多说客,让他们也说秦国的好话。
本就懦弱无能的齐王建听了他们的意见之后也变得更加消极避战,眼睁睁看着东方五国被秦国连根拔起。
其实,在秦国剿灭五国的过程中,齐王建不是不害怕,也不是不明白唇亡齿寒地道理。
只不过他更不愿意对抗秦国,面对困境,齐王建就像一只鸵鸟一样,把自己的头颅紧紧地埋在了土里,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6.一厢情愿齐王建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不与秦国抗争,最后秦国就会放自己一马。
或者秦国不一定能打败五国,自己离秦国最远,就可以高枕无忧,继续生存下去。
他小看了秦王嬴政的野心,也小觑了秦国的实力。
五国灭亡后,齐王建终于明白了自己也要“凉凉”的事实,于是慌忙派军驻扎在齐国西部。
可他哪里想得到,此时的燕国早已被秦国完全占领,秦国虎贲完全可以从北方南下攻打齐国。
事实上,秦国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等到秦国铁骑兵临城下了,齐王建这才如梦初醒。
而自田单复国后已经安稳几十年的齐国将士又怎么可能是浴血奋战的大秦铁骑的对手呢?
随着大秦铁骑的长驱直入,最后一个东方诸侯国齐国也步了五国的后尘。
齐王建自知不是秦国的对手,于是在后胜的劝说下投降了秦国。
投降后的齐王建不仅没有受到秦国的优待,反而连之前答应的五百里土地也打了水漂。
最终,齐王建被秦军放逐到了共地山林,缺少衣物和食物的齐王建最终活活饿死在了这里。
而秦始皇嬴政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位始皇帝,名垂千古。
成功者功成名就,自然千古流传,但希望大家也要对弱者保持一份同情。
毕竟,成功者只有一个,失败者却有九十九个。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这些人联手差点灭了齐国,还有脸跟齐国求救?
想想五国伐齐最大的受益者是秦啊,就凑个热闹,东帝就没了[呲牙笑]
[滑稽笑][滑稽笑]其它国家挣扎了半天,结局还是一样,只能自我感动一下
齐地应该有不错地理位置,三面环海,只要用点心向西或向北发展非常有机会成一个大国,可惜战国后期君主水平差。
小编你说该怎么办,齐国不是没帮助那些国家,可是回过头来就来打齐国,唯有自己强大才是硬道理!
历史上因不帮助仇敌而最终被第三方灭掉的情形出现了不止一次,五国伐齐导致齐不帮助五国最终被秦所灭,北宋不帮助世仇辽导致最终被金所灭,南宋不帮助金导致最终被元所灭。
陈国,舜的后代,田氏代齐。不是姜子牙的后代
齐国真的有那么差?五国伐齐打的齐国只剩一口气,结果呢?硬生生的又复活了,齐国能复国就代表那五国绝对不会是秦国的对手。与其浪费时间精力,让自己国家饱受战乱之苦,还不如就近享受,秦国打来了就投降。
看到这个就想到了现在的局势
[捂眼睛]秦远交近攻。逐一击破。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必将重演
讲战国末期的事,你配个春秋时期的图干叼?[静静吃瓜]
虽然但是,你齐襄王的图配的是齐襄公
所以宋朝就一弱智。古代历史演了一遍又一遍。结果联金抗辽,联蒙抗金的故事一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