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上的7位真英雄,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你最敬佩哪一位

老达子爱历史 2025-01-14 09:24:44

文|老达子

本文共4366字,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前言

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问:什么是“英雄”?是那种在战场上披坚执锐、血染沙场的勇士?还是那种智勇双全、能挽狂澜于既倒的谋士?又或者,是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栋梁之才?

其实,英雄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他们不一定是完美无缺的人,但他们都有着过人的胆略和不屈的精神,是那个时代的“顶梁柱”。

今天,老达子就来聊聊华夏历史上7位真英雄,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的事迹不仅激励了无数人,至今依然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财富~

(以下人物是按时间顺序排序的)

信陵君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为人仁爱,待人宽厚,无论对待贫富、贵贱,还是有才或无才之人,他都能放下身段,真心交往,虚心学习,从不摆架子,也不炫耀自己的富贵。

信陵君的门下有三千门客,其中大多数都是贤士,他们不仅帮助信陵君治理国家,也凭借自己的威望和能力,成了魏国的“守护神”。

因此,魏国在当时的局势下,竟有十多年时间没有受到外来攻击,其他诸侯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有一次,秦国围攻邯郸,赵国急需援助,便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安鳌本打算袖手旁观,指示晋鄙按兵不动,等着看赵魏两国怎么互相斗争。

可是信陵君深知赵魏同根同命,赵国若亡,魏国也难以幸免。于是他决定采取行动,尽管手中没有兵符,不能直接调动军队。这时,侯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偷兵符。

信陵君决定听从他的建议,派人通过魏王的宠妃如姬进入魏王寝宫,偷走了兵符交给信陵君。凭借这个兵符,信陵君迅速集结起八万精兵,出征救援赵国。

最终,他成功打破秦军的围困,救出了邯郸,秦军被迫撤退。

信陵君的这一壮举让他声名远扬,几乎所有的诸侯国都对他心生敬畏。赵孝成王亲自感谢他,并称赞信陵君“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

司马迁对信陵君的评价是:“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信陵君不仅智慧过人,胆识过人,简直可以说是傲视当世。就连强大的秦国,在信陵君执政期间,都不敢轻易对魏国动武。这也是我将其评判为真英雄的原因~

蒙恬

蒙恬,姓姬,名恬,祖籍齐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蒙阴县,是秦朝的一位著名将领,大家都叫他“大秦第一名将”。

蒙恬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家里的男人几乎个个都是顶尖的将领。他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的名将,从小蒙恬就受到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心中一直胸怀大志。

公元前22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出征齐国,因在战争中表现出色,成功灭齐后,他被任命为内史。更厉害的是,他的弟弟蒙毅也被提拔为上卿。

蒙恬和蒙毅兄弟俩都深得秦始皇的宠爱,蒙恬主要负责外事,蒙毅则处理内政。当时,兄弟俩被称为“忠信”,其他的将领都不敢和他们争宠。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匈奴趁机南下,占领了现在内蒙古一带。为了应对匈奴的威胁,蒙恬带领30万大军北上,与匈奴交战,成功收复了失地,把匈奴赶回去了700多里。

他还在陕西榆林东南设立了驻军。蒙恬借鉴了战国时期的防御经验,从榆中一直沿黄河到阴山修筑了防线,这段防线连接了燕赵秦三国的长城,长度超过5000里。

此外,他还修建了直道,从九原到云阳,形成了秦朝北方的强大防御网。匈奴看到蒙恬的威势,吓得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蒙恬在秦朝的贡献可不少,除了收复河套地区、开发宁夏之外,他还修建了长城,防止匈奴入侵,甚至还对毛笔和古筝做过改良。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在沙丘。赵高和丞相李斯联合起来,暗中策划政变,扶持胡亥成为新帝。胡亥一登基,赵高就开始对蒙恬下手了,最终迫使蒙恬自杀,算是英年早逝了。

蒙恬的一生堪称悲剧,虽然他为秦朝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还是被权臣陷害,死于非命,实在是可惜~

项羽

在汉语中,“英雄”最初的定义是指那些才智出众、勇猛非凡的人。聪明能干叫“英”,勇敢有力叫“雄”。如果一个人拥有超出常人的能力,并做出了重大成就,他就可以被称为英雄,这一点与他的道德品质或行为无关。

按照这个标准,项羽无疑是个英雄。毕竟他不仅拥有华夏冷兵器史上最强的勇武,还有顶尖的军事指挥才能。他三年间推翻了秦帝国,是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这两场兵力悬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的主帅。

项羽征战八年,历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一生歼敌超过百万。

比如,在巨鹿之战、新安之屠,他歼灭了超过四十万秦军;在平三齐战役中,打败了齐军十万;在彭城之战中,他又击败了汉军三十万。

此外,项羽还多次击败汉军,单是二破荥阳等战役,他就摧毁了汉军十多万。

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项羽展现出无与伦比勇武的三次关键战役,最为著名的两次分别是在夺取会稽郡时,独自杀敌数十人;以及乌江突围时,他带着二十八骑与几千汉军骑兵激战,斩杀数十骑。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一场战斗中从马上跳下,与敌军近战,孤身杀敌数百人,自己也身负十余伤。这一表现,堪称华夏冷兵器史上最为惊艳的勇武,后世没有任何一位勇将能够与之匹敌。

不过,项羽的过度暴力和滥杀无辜,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道德污点。事实上,这也是他最终事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从古代还是现代的价值观来看,项羽的暴行都不能被忽视,也无法为其辩解。

郭子仪

郭子仪的一生可谓传奇,他历经了唐朝的七位帝王:从武则天到唐德宗。尤其是从唐玄宗开始,郭子仪不仅自己保家卫国,还连续四代保护了自己的儿子、孙子、曾孙,从唐玄宗一直到唐德宗,都倚重他。

最为人熟知的,当然是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亲自提拔他为卫尉卿,并让他负责指挥朔方节度使,带领军队平定叛乱。

那时,唐朝的命运几乎全靠他一人了。郭子仪在国家危机时总能化险为夷,几乎每次朝廷遇到困境,他都会挺身而出,挽救局面。

回顾郭子仪的一生,可以说,他的命运和唐朝的命运紧紧相连。每当郭子仪有起色,唐朝就充满希望;而每当郭子仪跌宕起伏,唐朝也会随之动荡。

与安禄山深藏不露的阴谋相比,郭子仪的低调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也正是这种智慧让他在波动的人生中走到了最后,享尽荣华富贵。

郭子仪的府邸一直大门敞开,哪怕是普通百姓也能自由进出。儿子们曾劝他关门闭户,但郭子仪却深刻地说:

“我家马匹五百,仆人千余。若我筑起高墙,与外界断绝往来,万一有人有意陷害,只需稍加煽动,郭家就有可能遭到灭门之祸。如今我家大门常开,任人进出,即使有人想中伤我,也找不到借口。”

儿子们听后十分佩服,意识到父亲的远见卓识。

郭子仪的一生,可用几个数字来概括:他戎马一生,平定叛乱,复兴西京,八子七婿,几乎全都为国效力。他活到85岁高龄,享尽荣华,死后墓地还加高了十尺。

历史评价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他堪称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名臣之一。

文天祥

文天祥在十八岁那年便考中了乡试第一,二十岁便成为了贡士,进入京城参加殿试。他在殿试中写下“御试策”,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宋理宗看了后决定让他做状元。二十岁就靠真本事拿下全国状元,实在不简单。

1275年,元军渡江进犯。文天祥为了捍卫家国,不惜散尽家财,组织了三万人的义军反抗元朝,打到最后只剩下六个人了。

之后,在福建的宋朝政府,他被任命为都督,负责军马,继续组织抗元。

到了1277年,临安的宋朝政府投降已经有两年了。文天祥没有放弃,他亲自率军攻入江西,成功收复了赣州和吉州的部分失地。

然而,次年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的军队最终败北,进入了游击战。接下来的四年,他一直在四处游走,坚守抗元信念。即使在被捕后,元朝派出了两位宰相级人物来劝降,甚至连已经投降的宋朝皇帝赵㬎都被派来劝他,他都毫不动摇。

关于他赴死的意义,除了忠诚和烈士精神,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历史学者黄仁宇曾说,崇祯的自尽实际上是他对李自成的最后一击,这种死法树立了标杆。从此,明朝的士大夫就算心有投降的念头,也很难再公开归附闯军。

文天祥的诗、他的死法,给忽必烈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尽管宋朝已经灭亡,但文天祥仍通过自己的方式坚持对元的抗争。

他为后来的南朝士大夫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从那时起,没有哪位南朝的士大夫敢轻易投降元朝,否则就无法避免白眼和耻笑。

文天祥通过自己的牺牲,切断了很多人的投降之路,他的死,震撼了整个时代。多少曾经打算归顺元朝的人,最终也都硬着头皮,不敢再低头。

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朝广西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字元素,号自如。年轻时他考中了万历年间的进士,之后开始做了邵武的知县。

天启二年(1622年),他升职为兵部职方主事,独自骑马出关巡查辽东,回来后主动请缨去守辽,表现出极大的忠诚和决心。很快,他被提拔为宁前兵备佥事,参与了宁远的防线建设,与孙承宗一起加强了边防。

当时,孙承宗被罢职,高第接任,主张放弃关外防线,但袁崇焕坚持认为宁远必须坚守,他不动摇,最后成功守住了这一战略要地。

随后,他被晋升为按察使,继续坚守边疆。天启六年(1626年),他利用红夷炮成功击败了努尔哈赤,凭此功勋被任命为辽东巡抚。第二年,他又击败了皇太极,取得了宁锦大捷的胜利。

不过,他的成功并未得到所有人的欣赏,魏忠贤排挤了他,导致他被罢职。

崇祯元年(1628年),他被重新任命为兵部尚书,并兼任右副都御史,负责督导蓟辽、登莱、天津的军务,继续镇守宁远。

第二年,他果断处决了悍将毛文龙,稳定了北方的局势。不久后,他率军解救了北京的危机。但由于崇祯帝受后金反间计的影响,袁崇焕最终被陷害入狱,并在次年被杀害。

袁崇焕不仅是位有诗才的英雄,他的诗作多寄托了他对国家的忧虑,气吞万里如风,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感。

这么说吧,袁崇焕不光有英雄气、英雄胆,更有英雄作为。

林则徐

林则徐的一生,可以大致分为几个阶段:贫困的童年、少年时代的启蒙、考中举人成家立业、步入官场、受命禁烟、遭受冤屈以及最终因病去世。

林则徐从小家境贫寒,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依然坚持努力读书,最终通过自己的奋斗考中了举人。

正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困苦,又受到了严格的家教,才让他即使在后来步入高官之列时,仍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时刻关心百姓疾苦。林则徐一生有许多重要成就,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虎门销烟”。

这一举措不仅严厉打击了外国的鸦片走私,也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同时也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士气。可以说,正因为这一壮举,林则徐才被世人称为民族英雄。

有一次,毛主席在接见林则徐的侄孙林遵时,高兴地说:“你是林则徐的侄孙,我早就听说过你祖父的大名!你祖上林则徐可是抗英英雄,民族英雄,全国都敬仰他!而你自己也不甘落后,毅然脱离国民党,带领部队起义,这同样是英雄壮举,值得钦佩和祝贺!”

老达子说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这七位只是其中的代表。虽然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各自的时代洪流中,他们都坚定地忠于自己心中的信念。你最佩服的那位英雄是谁呢?

0 阅读:89
老达子爱历史

老达子爱历史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