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灯笼俏。
如果说年夜饭
是中国人对于春节的味觉印象,
那么红灯笼
就是中国人对于春节的视觉印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a40a2a94a660feeb78051cdb72c2cdc.jpg)
已经初具雏形的宫灯。李晓雨 摄
在河北,有这样一个小村庄,
中国每10盏宫灯中就有8盏出自这里,
年销量更是超过1亿对,
妥妥的春节氛围感担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daeda96fbdec6a66d9a8e15c138bea.jpg)
近年来颇为流行的转灯。王朋 摄
它就是“中国宫灯第一村”
——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屯头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03d49a93c50218256e635c851fe79cd.jpg)
屯头村村口牌坊。李玉素 摄
天上北斗星,地上藁城灯
藁城宫灯起源于东汉,
由古人用的纱罩灯衍变而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ce3c9b901083d9d6127aeb452b08c5e.jpg)
工人正在赶制宫灯。李晓雨 摄
相传,
因其外形美观、工艺精良曾进贡宫廷,
因而得名“宫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a18f7a57fe097f953e4f781573efd4.jpg)
工人正在赶制宫灯。李晓雨 摄
千百年来,
藁城参与宫灯制作的艺人越来越多,
规模越来越大,
逐渐形成以屯头村为中心,
辐射周边乡镇的制作与销售区域,
其产品被外界统称为“藁城宫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8496558ed56703a3936350b1fa2515a.jpg)
屯头村村头的巨型宫灯雕塑。李玉素 摄
2006年,藁城宫灯
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天安门广场倒计时活动、
2000年首都各界迎接
新世纪和新千年庆祝活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等
重要活动中都有藁城宫灯的身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ea8e9a15b01a5346030780ce92e51a.jpg)
工人们正在赶制巨型宫灯。王朋 摄
藁城宫灯还远涉重洋,
挂到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
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
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等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594b2655173e6acc4b8f49e53f3957a.jpg)
屯头宫灯博物馆的展陈照片。李玉素 摄
红纱映古意,匠心绘新篇
藁城宫灯式样繁多,
以红纱灯最为出名。
传统的宫灯每道工序均靠手工制作,
用料上以竹子做骨架,
制成椭圆形状,
结构上撑合自如,易于保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1ad0d126e78d65e57f9a7511fd21728.jpg)
工人正在赶制宫灯。李晓雨 摄
工艺流程上运用传统自制工具,
主架用竹板
通过劈、刮、打眼、穿丝而成,
上下座用木材铣圆、开豁口,
与主架组装后,
外敷红色绸布制成宫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1626841d2ffa7875fe87393de7df5a.jpg)
一家宫灯厂内整齐摆放的宫灯。李晓雨 摄
从造型上看,
藁城宫灯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上盖下托。
下灯架与上灯架处于黄金分割的比例,
达到了视觉上的均衡和稳固,
同时符合
中国传统审美中“天”“地”的观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be7334ad63b08682fb2d5572fd58e25.jpg)
村民赶制宫灯。王朋 摄
另外两个特点为镂空的装饰构件和穗坠。
穗坠,也称为流苏,
具有长寿、吉祥之意,
宫灯的穗坠多以黄线为主、红线为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5c77909fc9f75a15f42b9bfa0f8fae2.jpg)
村民为宫灯贴云花。王朋 摄
千百年来,这项技艺不断发展,
不仅立足于传统,
同时融入多元文化内容,力求创新工艺,
由单一品种发展到
现在的转灯、羊皮灯、纸雕灯等
300多个品种,
造型也由过去单一的椭圆形
发展到南瓜形、圆球形等多种形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da7a603085bc1afce1caefd1c9eda09.jpg)
夜晚点亮的藁城宫灯。李晓雨 摄
其中,以“纸雕宫灯”最为突出,
区别于常见的圆形灯笼,
卡纸组成的灯体像是一个六面体,
头上还顶着六边形的帽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fc414afa583c4bed2828c1247e28ce7.jpg)
纸雕宫灯。藁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不仅实现
与张家口蔚县剪纸艺术的完美结合,
同时借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榫卯结构,
通过切割纸片
形成可以互相卡住的结构,
让产品更便于拆卸安装和重复使用,
增加了宫灯的层次感和艺术价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0b10214e8a9ed2b6fbdf57cf2f26cc4.jpg)
纸雕宫灯。藁城区委宣传部 供图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
随着时代的更迭与发展,
当下的藁城宫灯融入了工厂机械制作,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打响了藁城宫灯的品牌知名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d93149a80e6eab956713df55f5d3b3.jpg)
工人在制作宫灯。李晓雨 摄
屯头村的春节,
是从每年的“十一”后就开始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843d0b9330b1ce57f8206e1ba9c728.gif)
街道两旁装货的车辆。中新视频 截图
这个时节的屯头村,
整齐的街道两旁,
几乎家家户户
都悬挂着不同样式的宫灯,
大街上摆放的灯笼配件更是随处可见,
装着发往全国各地灯笼的快递车
不时快速驶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9ab51e985cf141a340af5ec7912fd68.jpg)
村民家门口摆放的灯笼配件。李玉素 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8ffed3e884e8096a7f89d735b78e167.jpg)
工人正在运送打包好的灯笼制品,以备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李玉素 摄
“门门开处见红妆”,
目前,拥有2000余户村民的屯头村,
90%的村民都在从事宫灯相关产业,
涉及生产、销售、外加工等每个环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58efc4c4ce29b582fc6a83283644c95.jpg)
村民正在制作“国潮风”灯笼。王朋 摄
随着互联网电商快速发展
和年轻一代的加入,
藁城宫灯的销售渠道
也从线下逐渐发展到线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b54aead2ebdf848751b884510900b3c.jpg)
被点亮后的国潮风宫灯。李晓雨 摄
目前,
全村拥有在工商注册的电商卖家600余家,
涵盖多个主要电商平台和销售网站,
单纯电商渠道年产值超5亿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bf5c46d264a3e2965a7b6d9f851f93.jpg)
近年来颇为流行的转灯。王朋 摄
宫灯产业的发展,
不仅解决了本村村民的就业,
还带动周边村庄7万余人就业,
实现了富民强村的新跨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732f64cd87faaf0e2baaa6845b1abbe.jpg)
村民正在制作“国潮风”灯笼。王朋 摄
相关数据显示,
目前屯头村约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
年产值20亿元左右,
产品远销
新加坡、越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2fb9bdbbfe2525439cc470d6ea9717e.jpg)
当地一家灯笼厂展示的主要用于出口越南的七彩转灯。李玉素 摄
月圆花好人相聚,
灯笼轻摇福星添。
这个中国华北平原的小乡村,
以其独特的“氛围担当”角色,
向全球传递着温暖而浓郁的年味。
作者:李玉素 俱凝搏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