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城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两大城市群都在致力于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又都是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其自身发展及其联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我国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京津冀与粤港澳两大城市群:异同
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两大城市群有异有同,差异明显。其中,相同点主要是,都是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都是优化提升的城市群,都是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不同点主要是,所在区域不同,发展定位不同,发育程度不同。
从相同点看,在都是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三十一章“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的第一节和第三节,分别对“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在都是优化提升的城市群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二十八章“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中第一节“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围绕“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作了具体部署。在都是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而京津冀的整体功能定位之一,就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据此,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就要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
从不同点看,在所在区域不同方面。京津冀所在的北方与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南方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北方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在发展定位不同方面。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包括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定位,包括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在发育程度不同方面。从衡量城市群的重要指标人口密度、交通密度、经济增速等可以看出,相比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密度、发展活力相对较高。从对比衡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指标可发现,在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强度方面,京津冀则要高于珠三角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
二、京津冀与粤港澳两大城市群:发展
(一)京津冀: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自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缓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产业升级转移工作进展顺利,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新两翼”建设快速推进、区域空间格局不断优化。总的来说,“大城市病”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面向未来,我们要加快推进“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优化区域现代产业分工体系,促进高质量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同时构建“一心、三核、三带、多园区”的区域科技创新格局和市域“三城两翼一区”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快推进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联系紧密的大都市群。它创造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前店后厂”模式,成为区域合作发展的典范。目前,“前店后厂”模式并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也在向服务业方面发展。而且,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内部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也进一步加强,不仅表现为生产活动的一体化,也表现为人员与服务活动的一体化。
然而,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过密过疏”“过富过穷”,珠江东西两岸差异以及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粤港澳大湾区周边的粤北、粤西和粤东经济发展水平过低,区域差距较大等。因此,面向未来,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三、京津冀与粤港澳两大城市群:联动
(一)京津冀与粤港澳两大城市群之间的联动
1.发展模式及其经验上的相互学习与联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通过区域协同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始终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探索“一国两制”下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列。尤其是深圳强调以应用导向、市场主导的国际化科技创新,北京强调以基础研究为特色的科技创新。
2.教育、科技与人才的联动
目前还主要表现为北京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单向流动,今后应有更多的双向流动。
3.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互补和联动
这主要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链与创新链的互补,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合作,以弥补京津冀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短板。
(二)京津冀与粤港澳两大城市群内部及其和周边区域的联动
1.京津冀三省市之间及其城市内部的联动
要优化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是加快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和“一核两翼”发展。围绕北京的创新链布局津冀的产业链,打造京津雄创新“金三角”,加快超大城市的多中心网络化发展,以解决“大城市病”。
2.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间以及和区外的联动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合作发展的互补性、可达性和干扰机会影响小的特点。我们要促进广东与港澳的联动,特别是在教育、科技、产业和人才之间的联动。同时,深化珠三角9个城市之间的联动,推进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和相邻城市同城化。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其他区域的联动,着力解决发展差距较大问题。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李国平)
来源:中国企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