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的临展——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文物展已到尾声,有些文物还久久地留在脑海里,那是几尊犍[jiān]陀罗的佛教造像,其躯体之健美,姿态之优雅,情感之肃穆,令人驻足其前,不愿离去。
一、何为犍[jiān]陀罗?犍[jiān]陀罗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今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东部地区。
犍陀罗地区重山环绕,又有印度河、喀[kā]布尔等河流汇聚,气候温暖,物产丰饶,正处于高温多湿的印度河和气候干燥的中亚之间,成为多民族冲突融合的要地。
在犍陀罗区域诞生了最早的佛像。
二、犍[jiān]陀罗地区的历史犍陀罗曾是古印度16列国之一。
公元前6世纪末以后,犍陀罗地区成为各民族走马灯般的表演舞台,先是被波斯帝国征服。
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东征,覆灭波斯,一直打到喜马拉雅山脚下,抵达犍陀罗地区,他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帝国,希腊文化由此传播到东方。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帝国立刻分崩离析,最终形成三个王国,东面的是塞琉古王朝,统治了帝国的亚洲部分,包括犍陀罗地区。
此后印度人、塞卡人、帕提亚人陆续占领此地。
公元前2世纪,原来居住在我国敦煌到祁连山之间的游牧部落——大月氏[dà yuè zhī],被匈奴打败,几度迁徙后,征服了当时占据犍陀罗地区的大夏。汉武帝派张骞[qiān]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就是要联络大月氏,一同夹击匈奴。
公元1世纪中叶,大月氏建立了贵霜帝国,地跨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国都为犍陀罗中心的白沙瓦城,在迦腻色伽一世统治期间(2世纪第二个25年)达到鼎盛,与当时的东汉、罗马、安息并列为欧亚四大强国。
425年,贵霜帝国被白匈奴灭亡。
三、佛像的出现佛教早期是不立佛像的,在各地最早的佛教艺术中,常用法轮、菩提树、塔、佛足等象征佛陀。
公元1世纪,大乘佛教兴起,为了传播的需要,开始出现佛像。
从考古证据看,最早的佛像出现在金币上。金币出土于阿富汗1世纪中叶的墓葬,正面图案为一人正在转动轮子,有佉[qū]卢文(起源于犍陀罗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字)铭文“初转法轮者”,金币的背面有狮子和三宝标志,铭文为“驱逐恐惧的狮子”,佛陀被称为“释迦族的狮子”,三宝是佛教中的“佛法僧”,这枚金币上的人物无疑是佛陀,大约铸造于1世纪初。
2世纪,贵霜帝国的迦腻色伽一世在位时铸造的金币,正面是国王像,背面是来自不同地域的各种神,其中有佛陀像,带头光身光,旁边有希腊文字标注为“佛陀”。这种金币存世寥寥数枚,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所藏品相最好,可惜本次展览没有出现。
四、犍[jiān]陀罗的佛教雕塑犍陀罗艺术主要指贵霜帝国时期的佛教艺术,形成于公元1世纪,到公元5世纪衰落。犍陀罗地区处于中亚和印度的交通枢纽,历史上又受希腊文化影响极深,形成了“希腊式佛教艺术”的风格,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日本、朝鲜的佛教艺术。
犍陀罗石雕佛像的特点是写实性强,面部具有欧洲人的特点,高鼻深目,波浪形的头发整齐地束于头顶,束为圆形的发髻[jì]称肉髻,是佛陀智慧的象征,后期出现螺发。初期的佛像双目圆睁,法相威严,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垂下眼帘,呈半闭冥想的柔和神情。
佛像多着圆领通肩衣,后期有些厚重的佛衣变成坦露右肩式。
佛像站立的姿势是将重心落在右脚上,通过僧衣的皱褶可以看到微屈的左膝,姿态富有生气,这样的表现手法来源于古希腊。
这些青石片岩雕刻的佛像能从古希腊艺术中找到原型,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犍陀罗佛像是以古希腊的阿波罗神像为范本的,也有学者认为起源于印度土著神灵药叉像。
本次展出的犍陀罗佛教造像十分精美,就不一一赘述,静静欣赏就好。
总之,犍陀罗的佛教艺术不仅仅吸收了希腊文化的元素,还有罗马、波斯、印度、中亚草原文化的养料,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因多元一体而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