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文字刻在一片甲骨上,到底什么意思?

云端漫步的猫 2025-03-11 04:27:41

此篇甲骨文,我想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只要是对甲骨文字感兴趣的人,无不神往,大家都想知道,距今至少三千多年前殷商人,记录了这么多的甲骨文字,那么其要说一件什么事情呢?

但是自从其埋在泥土里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人再次见到它,直到距今126年前甲骨文再次被发现开始,甲骨文字破译工作才又重新的启动。

已经渐渐的整句整篇破译出通俗易懂的甲骨文。现在正是处于中国历史上全民识字率最高的时期,意味着简体字省略语的甲骨文字与现在的简体字更相近,也意味着现在正是甲骨文字破译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意味着甲骨文字的破译正确与否,识字的中国人可以一目了然。

话不多说,为了方便展示,特意独创了分句破译的展示图片,一共七幅:

第一句出现在正面中间位置:癸巳卜,削鼎:询问祸?

殷商人每10天,也就是一旬,都要进行例行的占卜。所谓占卜,比较正式的情况是,先制龟甲骨或牛肩甲骨等,就是凿薄,凿出浅坑,然后用未燃尽的树枝头,进行灼烧一下,这时会发出“卜”的一声,并在骨板的另一面看到一条裂纹,发音:裂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问”。这就是甲骨文字破译三块基石之一“问”字的重新破译理解。有人会问?这个“问”字的重新破译有那么重要么?如果甲骨文中的常用句式“询问祸”一直被破译成“询亡祸”,那么将严重制约整个甲骨文字破译工作。因为第一句就没搞懂,何谈继续往下识读破译?

裂纹就是“兆”,殷商人根据“兆”纹进行预测,就是“预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龟板的减少等,每十天一占卜,或是遇事就占卜预测,不正式的场合居多,就省略了凿龟和灼龟的过程,就形成了“癸巳卜,削鼎:询问祸?”这种注重记录日常的甲骨文。

王占曰:乃此夜有秧!为什么这个“癸巳”可以准确的知道为殷商这一年的7月30日?殷商历法每个月30天,没有大小月。

因为水稻的生长周期为120天,7月8月和9月10月共计120天,现在仍然如此。每年的水稻花的扬花期为7月30日至8月15日,现在仍然如此。每株稻花从开放到凋谢总共约1个小时,现在仍然如此,由于稻花的花小,花期短,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没有看到过稻花的模样。

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就是从稻花开放以后,先结出苞子,俗称“谷壳”,谷壳里面是空的,像极了“鼓”。这120天,就是米粒在谷壳里面生长的过程,俗称“鼓起来”的过程。如果不先了解这些知识,是看不懂整篇甲骨文的。如果对上述的知识有质疑,可以自行找补。

王预测占曰,说了什么?王占曰:乃此夜就会有秧苗开出稻花!

悦!果(原始字义为花朵落了,就要结果),果然,甲午,第二天8月1日,王妹遣乳子“臣”,驱车马,我捧,王舆,籽樱亦坠。前几期中单独破译了这个“驱”字,原始字义画的就是“马屁股”。也通假“揍”“宙”“纣”。如果这个字理解不明白,那么再往下的“我”,字的完整写法,原始字义。“捧”字通假“奉”,妇好墓葬中的铭文中有同样的字。“籽”“樱”“亦”通“夜”等字也就同样很有难度,如果智商不够,这还是趁早劝退。

王预测准了,第二天真的有稻花开放了,王妹派遣“臣”,“小臣”同样为殷商名人,甚至出现在西周金文铭文中。此处的“臣”是“小臣”的先辈?这些问题由于篇幅有限暂不讨论。

驱车马(坐在马车上,由于稻花期短),我捧(刻写此甲骨文的人),王舆(为了让王也看到这一年的稻花,所以坐的是马车,王来到车箱前时),籽樱亦坠(稻花附着在“谷壳”上,俗称“籽”,稻花如樱,这个字很明显演变成了后世的“英”字,稻花也就坠落了)。稻花的花期太短了。如果现在驾驶一辆马车,从洹北商城遗址中向小屯村方向跑一个小时左右,或许可以判断出当时开放稻花的位置,就是这样的神奇。

癸亥卜,削鼎:询问祸?破译到此,你可以感受到“询问祸”一句在甲骨文整句整篇破译中的重要作用。因为绝大多数人破译到“籽樱亦坠”就结束了。没有人会尝试继续破译,甚至是背面极其容易忽略的,而又极其重要的连续日期“癸亥卜”甲骨文。

王占曰:夜有禾鼓。癸亥8月30日,8月份的月底,王预测说:今天夜里有禾苗的谷壳鼓起来了。

五日,丁卯,子曰:乃不悦,果不囚。9月初,4日丁卯,出现了小的插曲,子说了什么,不太高兴,结果(弓箭)不囚。究竟是怎么回事?留有一个悬念,往下看便可知晓。

癸酉卜,削鼎:询问祸?

这一年的庄稼本来长势良好,闲暇之余,每隔十天,大家聚在一起就会预测一下长势如何。王二曰:凶。还是发生了意外,王说了两声“凶”“凶”,王占曰:余有秧有痻(音民,意为瞎籽。参考重新破译的“天问簋”铭文中“为聃又痻”),王同时预测说:余下的秧苗中有的会出现“瞎籽”。

五日丁丑,9月14日,王宾之中,口要将生,听着,十月?

癸酉之后,又过了五天,丁丑日,王的宾客之中,殷商王平时还有宾客,口要将生,闲聊中说到秧苗的谷壳中将要生出稻粒了。听着,谁听着?原来是让“子”听着了,接下来会交待。十月,这并不是标注,此时是十月,而是表示质疑,还有十多天,大约一旬就要到十月了,表示担心之意。

丁卯,见子“寅”入,祖羌十。

一直以来,学到的和见到的甲骨文字破译均是“宜羌十”这样的破译,所以很多都是“牛于宜”“宜子合”等等,已经习惯于甲骨文就是这种奇奇怪怪的语法。

丁卯为9月16日,记录的是:有人看见“戊寅”9月15日,昨天,“子”和“祖”(就是出现在很多处的“俎”,原意指器物俎,还指殷商人蔑称羌人老者),羌十,这些人在“子”的带领下进田里干活。

癸未卜,削鼎:询问祸?王占曰:妹乃此有秧。

癸未9月20日,例行占卜,王简单的预测说:妹妹,不用担心,今年的禾苗长势,此时已经渐好转,此时有的秧苗就已经成熟了。“妹”字之前都破译成“往”。只能通过参考花东16甲骨文进行校正破译:

丙卜,子其妹吼:订乃酓,于厅捧进来。

丙卜,子妹吼曰:又求。曰:妹吼。

这两句甲骨文的重新破译同样重要,仅两句甲骨文的重新破译就校正出“妹”“吼”“订”“酓”“厅”“捧”“进”等字。每个字的详译过程,另文叙述。

“妹”字最初确定为“姊妹”的“姊”,后根据“秭归县”和“归妹卦”,进而校正为“妹”。

“往”字根据花东28甲骨文重新破译校正:

辛卜,口,涉往东,背狩。

结合小屯村、洹北商城的地理位置图,涉往东,是过河向东,一直可以到达现菏泽,所以,这个字并不是从,而是“往”。有点扯远了。

六天以后,戊子,9月25日,“子”的弓箭就这样囚了快一个月。意味着“子”也帮着家里干农活,将近一个月没有出去狩猎之意。前面的“子曰果不囚”,此刻揭晓了答案。此整篇甲骨文重新破译以后,可以说是日期准确、叙事详细、前后呼应、表达方式语法接近现在的中国古文,只不过是很简化的省略语,可以说是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古文就是通俗易懂的原本面貌。

王占曰:有秧。原本9月30日癸巳,10月10日癸卯的两次例行占卜,可以由于收割水稻比较忙,所以只记录了:有秧。也就是大有收获的一年。

八日,庚戌(10月17日),有浮云,自东窗见太阳(直到这时仍然有人提出这是“大日”),有出虹,自北落于河。

殷商这一年的收成“大有”,殷商人的心情“大好”,所以这最后一句的景色描写堪称三千多年前一中国第一段美文。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一起讨论)

作者:刘英毅

0 阅读:5
云端漫步的猫

云端漫步的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