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汪曾祺《故里杂记》:人性复杂,善恶交织,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星海月浅浅 2024-10-10 18:14:04

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汪曾祺先生《故里杂记》里有一个人物,叫李三。

李三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瘦小干枯、办事拖沓、精神不足。但他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地保,也是更夫。

地保是什么?清朝和民国初年,地保是在地方上为官府办差的人。

《故里杂记》解释,地保的职责,相当于阴间的土地公公,掌管阳间一坊之事,不能越界理事。

李三住在土地祠,同时负责庙祝的工作。

初一、十五,打扫土地祠,准备有人来进香。过年时挂上“对子灯”,点上蜡烛,一直点到灯节。

地保的主要职责,管死人和失火。李三只管无后的孤寡和无名尸。

在他管辖的范围内有人出事,先去几家殷实的店铺化钱,然后买一口便宜的棺材装殓,让其入土为安。简单了事,就是把人用芦席一卷,背到乱葬岗埋掉。

如果碰见失火,他一边飞奔,一边大声嚷叫哪个地方失火了。然后跑遍全城,让各坊的水龙都来救火。

地保还管缉盗,哪家失窃,不是报官,而是先把李三叫来。

李三来了,先判断小偷进门的路径,撬门、挖洞、爬墙处罚不同。最后,让本家写一份失单,仅此而已。

如果失主丢了贵重东西,与李三说一声,愿意出钱赎回,李三还能把赃物追回。

李三还管叫花子,看到串街要钱的叫花子,李三提起竹棍就赶人。

地保管得还真宽,李三管的事,可以说事事都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

但李三却算不得尽职尽责之人,而是借职位之便谋利的小人。

土地祠每逢初一、十五有人来进香:

“每逢香期,到了晚上,李三就把收香钱的柜子打开,把香钱倒出来,一五一十地数一数。”

偶尔坊里有人发生矛盾,会到土地祠赌咒:

“咒已赌完,各自回家。李三就把只点了小半截的蜡烛吹灭,拔下,收好,备用。”

坊里有人出事,到土地祠来许愿,许了愿,成了就会来还愿。李三最高兴了,因为还愿要供一个猪头:

“一个七斤半重的猪头,够李三消受好几天。这几天,李三的脸上随时都是红喷喷的。”

李三去化钱埋葬死人,募化的钱,没人管他怎么花,余钱都用来喝酒了。

就连坊里失火,他也不是白嚷、白跑的,及时救火后,说几句体面话,总能拿到相当可观的酒钱。

李三管叫花子,因人而异,欺软怕硬。

有组织的叫花子,他不敢管。耍青龙和吹筒子的,声音难听、样子难看,他不管,背地里却向对方索要例规。

其实就是换个法子“同流合污”。

李三帮百姓缉盗,小偷的作案工具有时是一根竹篙,是从河边船上抽来的。李三将这根竹篙带回土地祠,失主来找,要交赎金二百钱。帮失主找回被盗的贵重物品,同样要收赎金。

如上种种,李三就算不是坏人,也是可恶之人吧?但在百姓眼中,似乎都是可以包容的。

就像李三拿募化的余钱买酒喝,大家心知肚明,却没人会去查账。

“这种事,谁愿意承揽,就请来试试!”

李三打更,三更后就不打,失窃却常发生在四更左右,人睡得最死之时。找他追回失物,还要花钱赎回,怎么追回来的,人们也不问。

人们没有苛责他,反而会想:“李三也不容易,怪难为他。”

李三一边为百姓管着事,一边为自己谋利。这是他的一种生存方式。

市井之下,人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从李三和当地百姓的相处,不难看出,人们都在努力生存,也在尽他们所能,多一份善良,多几分包容。

故事的结尾,有点讽刺。

没有死人,没有失火,没人还愿,没人偷窃,李三最近的日子过得很清苦。

于是,他趁着打更之际,随手就把河边的一根竹篙带走,想着明天失主来赎回,就有酒钱了。

没想到主人家刚起来撒尿,回去躺下还没睡着,李三被抓个正着。

李三不太注重脸面,不过作为地保,被人抓个正着总不太好,只能认罚。

罚多少?二百钱。

“李三挨罚,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李三总罚乡下人的钱,都是二百钱。这位竹篙主人也罚他二百钱。

李三平常罚乡下人,并没有罚很多钱,都是大家能承受的。被偷了竹篙的人,也没有趁机敲诈李三。

故事既有讽刺,也有包容,又有善良。

其实坊里人,人心都不坏。

汪曾祺先生的故事,一如既往的平淡,平淡中透着人性的光辉。

人生在世,人性复杂,善恶交织,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