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剧,荧屏上的常客,往往与紧张的手术室、急诊室的生死时速联系在一起。
它们充斥着戏剧冲突,拷问着伦理道德,展现着职业理想的破灭与重建。
仁心俱乐部》却另辟蹊径,将镜头对准了医生们琐碎而有趣的日常,为观众带来了一份轻松和疗愈。
这部剧的创作并非易事。
总制片人徐立坦言,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医疗专业性和轻喜剧风格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保证剧集的专业性,又要避免落入“披着白大褂的都市偶像剧”的俗套。
这就像一场实验,探索如何调配出既能引发情感共鸣,又能带来轻松愉悦,同时又不失深度思考的“最佳配方”。
《仁心俱乐部》的轻松氛围源于其对生活细微之处的精准捕捉。
剧中的“马拉松俱乐部”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五个性格迥异的医生组成的小团体,几乎从未认真跑过马拉松,他们的日常活动更多是聚餐、吐槽和互损。
这种反差感和真实感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毕竟,谁没有过类似的“flag倒了”的经历呢?
剧中还有许多令人捧腹的名场面,比如某次聚餐上,“蛐蛐”领导被意外听到的尴尬瞬间,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趣味。
徐立和她的团队深谙观众的需求。
他们明白,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需要轻松的娱乐来缓解压力。
因此,他们选择了轻喜剧的形式,但这并非为了迎合市场而放弃深度。
相反,轻喜剧的外壳下包裹着的是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性的关怀和洞察。
在演员的选择上,《仁心俱乐部》大胆启用新人,也力邀实力派演员加盟,形成了独特的化学反应。
辛芷蕾、白客、张子贤等经验丰富的演员为剧集注入了强大的表演张力,而被网友熟知的“华为二公主”姚安娜则展现了超出预期的表演能力,她饰演的“女海王”顾诗宜,以清新的形象和灵动的表演,打破了观众对角色的刻板印象。
关于姚安娜的选角,徐立坦言,她看中了姚安娜身上的亲和力和灵动劲儿,这与顾诗宜“小太阳”的设定非常契合。
此外,姚安娜清新健康的形象也为“女海王”这个角色增添了层次感,避免了角色的扁平化。
在如今短剧盛行的时代,《仁心俱乐部》作为一部节奏舒缓的长剧,显得尤为特别。
徐立认为,短剧的崛起并非长剧的终结,而是观众需求的分层。
观众既需要快餐式的娱乐,也需要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深度作品。
无论长短,只要能触动人心,就是好作品。
剧中男女主角的感情线发展也引发了观众的讨论。
一些观众认为剧情进展缓慢,感情戏份不足。
对此,徐立回应称,该剧的定位并非都市爱情剧或偶像剧,而是医疗生活剧。
他们刻意避免了“披着医疗剧的皮谈恋爱”的套路,而是希望展现医生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实状态。
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也遵循着自然而然的节奏,从同事到朋友,再到恋人,需要时间和经历的沉淀。
“很早我就明确了我想要什么样的风格……这可能是我们团队的一个基因吧。”徐立在采访中说道。
她认为,有效的沟通是团队协作的关键。
在创作过程中,她会寻找与自己理念相符的合作伙伴,并在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和调整,以减少摩擦,提升作品质量。
在谈到未来的创作规划时,徐立表示,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达对生活的感悟,并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不同题材的故事。
她认为,在观众需求快速变化的当下,创作者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才能创作出真正 resonating 的作品。
面对行业的变化,徐立保持着冷静的思考。
她认为,行业在经历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都是真正有实力的创作者。
而长剧和短剧并非对立关系,而是满足不同观众需求的两种形式。
创作者应该坚守自己的赛道,创作优质作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轻松幽默的日常到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刻思考,《仁心俱乐部》尝试在医疗剧的创作上走出一条新路。
它没有惊心动魄的医疗场面,也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医生们真实而有趣的生活。
那么,你认为这样的医疗剧,能否赢得观众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