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是一名刚刚做了爸爸的新手,随着他怀里那可爱宝宝的一声啼哭,他的父母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育儿大戏”。
婆婆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小李和他的妻子:“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宝宝要吃到两岁!”这让小李和妻子有些无奈,总觉得婆婆这是在“上纲上线”。
但随着小李不断查阅各种资料,他渐渐发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确实不可小觑。
0到2岁这段时间,宝宝需要大量的营养,母乳无疑是最天然、最完美的选择。
而且,母乳喂养不仅仅是为了提供营养,它还能够带给宝宝一种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是其他任何食物都无法替代的,它能够确保宝宝在最初的几年里养成对周围环境的信任,从而更好地发展智力和情感。
科学育儿:0-6个月的原始母爱贯注小王家的宝宝刚出生时,他发现妻子总是抱着宝宝,紧密地与宝宝接触。
婆婆不时会提醒:“赶紧锻炼宝宝的自理能力,不然会养成坏习惯。”小王觉得无奈,但他太太坚持自己的做法。
她说,“0-6个月,这个时候宝宝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只有不断地给予关注和回应,才能让宝宝对这个世界产生信任。”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他的研究中提到,宝宝在出生的头六个月里,需要母婴共生,这是宝宝安全感的最关键阶段。
当宝宝饿了,渴了,不舒服了,妈妈能够及时回应,这种及时的回应让宝宝对世界逐渐建立起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不仅有利于宝宝的情感发育,还对其智力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爬行到独立:不同阶段的关键养育要点当小张家的宝宝到了7个月时,小张和老婆一直鼓励宝宝多爬。
宝宝起初很不情愿,经常开始几分钟就哭闹着不愿继续,但小张他们坚持每次都多陪宝宝几分钟,渐渐地,宝宝爬行的时间越来越长。
很多儿科医生和教育学专家认为,7到12个月是宝宝全身锻炼的关键时期。
爬行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它还帮助宝宝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刺激大脑发育。
到了宝宝1-2岁的时候,小张开始鼓励宝宝自己吃饭。
虽然一开始饭撒得到处都是,妈妈看得心疼,但长辈们都说,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非常重要。
通过自己吃饭,宝宝可以锻炼手眼协调,同时也学会了自我控制。
这种自控力对于脑部发育和心理成长同样不可或缺。
当宝宝终于长到2岁时,小张开始让他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
比如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甚至是自己走楼梯。
每次宝宝完成一件事情,小张都不吝表扬。
孩子在尝试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种自信的培养,对于宝宝未来的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至关重要。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到,3到7岁是孩子逐渐培养独立性的关键阶段。
小李在孩子3岁时,发现孩子做什么都想要自己来,这让他有些担心,但他也知道应该鼓励孩子。
从3岁到7岁,小李一直让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独立完成小任务,自己选择衣服,自己洗漱等等。
在培养过程中,小李发现,孩子逐渐学会了怎样应对各种小挑战,也变得越来越有责任感。
比如有一次,孩子坚持要为家里的宠物猫铲屎,虽然一开始没处理好,但通过不断尝试,孩子不仅学会了这个技能,还更加感觉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足够的耐心,孩子能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而这当中几位父母做的重要的一点都是遵循了“三七原则”: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他们从安全感培养、对世界的信任、爬行、精细动作以及自我独立等方面逐步培养孩子,最终让孩子们在最关键的成长年里尽可能地保留更多的神经突触。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父母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就像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朋友,帮助他们一步步探索和了解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
让我们一同记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每一个选择,每一个细节,都会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为人父母,既要懂得理论上的知识,又要在实践中保持耐心和爱心。
三七原则不仅仅是一个育儿理论,更是一种指导我们全心全意去爱的原则。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既培养了孩子的智慧,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越来越自信。
最终,父母们的爱和付出会在孩子身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