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被我们的祖先玩废了,长江和珠江流域可一定要保护好了!

南国劲松 2024-08-24 17:24:44

我老家在济南南边的黄河边上,黄河由南向北流过,河西是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河东是一马平川的洼地,现在被开垦成了良田。再往东就是山东丘陵的余脉,属于泰山的尾巴,就是著名的大峰山革命老区。

半山半洼的地形让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打拼了几千年,不少小山被开垦得千疮百孔,这是以前的前辈们开山盖房子修大坝凿出来的。当然现在早就没人开山了。

平地上全部种上了庄稼,建起了村庄,哪怕就是在山上,只要是有土地的地方,都修起了一层层的梯田。在一些深山区,有些梯田的角度达到60度左右,直接修到了悬崖峭壁下面。我们的祖先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才把这片土地开垦成这个样子。

现在正值秋天,漫山遍野的玉米和谷子郁郁葱葱。我看着这片风景,心想,再过十年或二十年,随着我国人口的下降,老年人不断离世,年轻人不会再像老人们那样吃苦耐劳上山种地了。到时候这个山上可能就是满山的松柏,或者是风景绿化工程。

现在的00后年轻人,你别说让他们到山上晒着大太阳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就是让他们去山上跑一圈都不乐意。天天就喜欢抱着手机玩。这批辛勤劳动的老人们去世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人爬到山上去种地了。

其实在东边的深山区,很陡的山区,已经有很多山坡地被弃耕了,变成了灌木丛和树林。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情。

有时候勤劳并不是一件好事,自由成长的环境才能带来百花齐放。举个简单的例子说吧,就比如黄土高原,本来是一片森林遍布、水草丰美的地方,结果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千百年来大力开垦,毁林开荒,结果造成了今天的千疮百孔,气候极为干旱,不少地方连吃水都是问题。

这样的勤劳能值得我们歌颂吗?农耕民族往往不遗余力地开垦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非常务实,眼睛紧紧盯着大地,但是却忽视了远方的风景和对蓝天的仰望。

宁夏西海固地区极为干旱贫穷,有的地方吃水都要赶着毛驴车跑几十里山路驮运。被联合国称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这里的小麦每亩地因为特别干旱只能收一两百斤。因为把大树都砍光了,光秃秃的黄土高原失去了涵养水源的能力,同时因为缺乏森林,没有凝结核,很多时候无法形成有效降水。砍的树越多,人越勤劳天越干旱,天越干旱人就越穷。本来指望多开垦些土地增加粮食产量,没想到把自己逼上了绝路。盲目开发,人定胜天,破坏了原来的生态平衡,不尊重大自然必会受到惩罚。

在历史时期,我们人口也在不断增加,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不断开垦土地,或者引进改良农作物,以及在国内不断迁徙。西方国家人口不断增加的时候,他们在近代工业革命的加持下开始了全球性的资源掠夺和移民政策。

虽然这个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信仰,但总体上来说主要分为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海洋文化。中华民族主要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大一统国家。

本来在商周时期,黄土高原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森林遍布,当时的亚热带就包括今天的河南和关中地区。我们当时的祖先就好像生活在乐园里一样无忧无虑,那个时候是历史上的奴隶社会,虽然社会制度非常原始、愚昧野蛮,但是生态环境还是十分优美的。那时候是黄土高原的高光时刻。

据说那时候黄河的水量很大很清,一直到唐初时,黄河都是很清澈的。历朝历代,兵荒马乱,修建皇宫,老百姓自己建房子,砍伐了大量的树木,黄土高原上的森林越来越少了,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了。

我们这个民族主体上是无神论,讲究人定胜天,愚公移山,让大自然听人的话,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虽然说是天人合一,天授君权,但这也只是皇位来源正确的解读。这个思想的根源来源于封建社会权力的极端化任性与泛滥,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整个人以及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家的。是皇上养着全天下的老百姓,所有人应该谢主隆恩。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思想竟然绵延千年,让我们这个民族对权力有一种近乎痴迷的追求。

家天下的小农经济,重男轻女的思想,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更加强大,在竞赛中胜出,只要有一点能力,我们就想方设法拼命生孩子,结果人口越来越多,土地不堪重负,生态环境出现危机。

我民勤劳勇敢的先民,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毁林开荒,不断开垦,终于把黄土高原上的大树彻底砍光了,全部种上了庄稼。结果等来的不是大丰收,而是极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年年极为干旱,每亩地只能收一两百斤粮食,有些甚至颗粒无收,黄土高原都开垦成耕地了,结果养不活人了。

而黄河也变成了一条泥河,河水中经常有一半是泥沙,流到下游以后大量沉积,塑造了黄淮平原。但有一个问题,它经常改道,河床越积越高,成了十分危险的地上河,全靠大堤约束着黄河水,而且水量又少浑浊,黄河下游十分奇特,两岸的水无法流进黄河,所以黄河流域在下游就是一条线。

一直到今天,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非常重视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和绿化工作,不受地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黄土高原终于又成了绿色的海洋。但是,这只是我们在偿还历史的欠账,为我们先人的错误买单。

黄河流域包扩华北平原,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气候变化和滥砍滥伐,胡乱开荒引发的气候干旱导致的贫穷落后。世人都把黄河流域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我们这个民族亏欠黄河太多了,母亲河现在就像是一个穿着千疮百孔破衣服的叫花子,眼里挤出几滴苦涩的泪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因为缺水干旱,高温酷暑,导致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不容乐观。向黄河下游地区地处暖温带的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省,夏季时常会出现40度以上的高温。

黄河流域历史上的过度开垦毁林开荒带来的气候干旱,加上今天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污染,加重了气候变化的趋势,极端恶劣天气越来越多。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不注意控制工业污染和城镇化规模,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华北平原将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尤其是今年夏天,这个三伏天更是难熬,济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也变成了一个高温拥堵著称的城市。我大舅70岁了,他说,从前夏天最热的时候也就是几天的事,现在的高温酷暑一个多月了降不下来。现在住到楼上离开空调都活不下去了。

不仅仅是济南,全国很多地方夏天都是如此,南方热得更长久一些,尤其是深圳,几乎是全年高温,难得清凉。

黄河流域形势极为严峻,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也不乐观。这几年忽而干旱严重,忽而暴雨洪水,时常高温酷暑,环境保护工作一刻也马虎不得。尤其是应该吸取黄土高原的历史教训,保护好绿水青山,保护好生态环境。

总体上来说,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在历史上由于开发的比较晚,环境保护的还算可以。但是也有一些危险的做法值得人们警惕。

多年以前,我到陕南安康游玩。那里的老百姓为了获得足够多的粮食,在汉江岸边很多陡峭的土山上,把树木砍掉,直接种上庄稼,连梯田都没有修建。一旦下大雨,水土流势必比非常严重,滚滚泥沙会流入汉江。站在陡峭的坡地上,望着脚下滚滚向前的汉江,一江清流,内心不禁提心吊胆,一旦滚下去就掉进汉江噶了。

这都是十几年的事情了,不知道现在这种现象又没有发生改变,我还是盼望着能把那片土地要么改造成梯田,要么直接退耕还林,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再也不能做对不起大自然的事情了。

中国稳定推进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并重视环境保护,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一、政策制定与完善

‌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继续坚持和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明确补助标准,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可以考虑提高补助标准,以激励更多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结果,科学编制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任务、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

‌强化法律保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退耕还林条例》等,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科学实施与管理

‌精准施策‌: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农户需求,精准施策,分类指导,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实效。

‌推广先进技术‌:积极推广植苗造林、分殖造林等先进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质量。同时,加强封山育林技术的推广,利用天然种植环境提高树木成活率与质量。

‌加强后期管理‌:对已完成退耕还林的区域加强后期管理,包括补植补造、抚育管护等,确保林木健康生长,发挥生态效益。

三、生态保护与修复

‌强化生态保护‌: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生态问题。

‌推进生态修复‌:针对已退化或受损的生态系统,采取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恢复能力。

四、社会参与与监督

‌提高公众参与度‌: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五、促进可持续发展

‌发展后续产业‌: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林果、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等后续产业,提高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推动绿色发展‌: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中国稳定推进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并重视环境保护需要从政策制定、科学实施与管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社会参与与监督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好局面。

0 阅读:14

南国劲松

简介:我是山东济南的一个农民16岁就离家游走江湖酷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