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像小说《鼠族》和他的作者阿特·斯皮格曼
《鼠族》的作者是阿特·斯皮格曼,出生于1949年、1951年随父母移民美国,他的父母是波兰籍犹太人难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关押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德国慕尼黑附近的达豪集中营,最后双双幸存下来。
阿特·斯皮格曼有一个哥哥里休,在1945年德国党卫军在波兰进行犹太大屠杀时,被自己姨妈毒死、以免落入纳粹之手受到虐待。
斯皮格曼从小喜欢漫画,于70年代加入美国的地下漫画运动,受到《Funny Aminals》主编贾斯汀·格林邀请,正式创作漫画。
斯皮格曼最初的想法并非是犹太人遭受迫害的《鼠族》,而是想描写美国黑人遭受的不公,但是因为听了父亲弗拉德克的经历后,引起了他极大兴趣,转而开始创作《鼠族》。
1973年,阿特创作了献给母亲的漫画——《地狱行星的囚徒》,讲述自己在母亲自杀去世后,经历的痛苦和沮丧。
经过将近10年对当年大屠杀幸存者的采访,参观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并前往父亲弗拉德克的故乡、波兰索斯诺维茨收集资料,1980年《鼠族》在阿特和妻子穆利创办的漫画杂志《原生》上连载。
阿特在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旁听过导演肯·雅各布斯的授课,他承认自己深受其影响。
美国漫画的发展在5、60年代受到严重打击,麦卡锡主义认为漫画毒害青少年,50年代推出《漫画自律法》规定漫画出版物必须由美国漫画杂志出版商协会审查,于是引发了美国地下漫画运动。
大多地下漫画都是针对20岁以上的成年人,于是这些漫画被打上了很多标签,就像日本的剧画漫画一样,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图像小说”这个词,既巧妙避开了漫画这个“让很多人产生是给小孩看的”雷区,又呈现出一种艺术加持。
2、图像小说《鼠族》与波兰犹太人的遭遇
《鼠族》通过阿特的父亲弗拉德克之口,讲述了二战波兰犹太人的真实经历。
1939战俘经历
1938年初,弗拉德克夫妇前往捷克斯洛伐克疗养,这里靠近德国的小镇上却已经升起了德国的纳粹万字旗,对犹太人的迫害以德国为中心开始发散,德国犹太人有的被直接逮捕,有的被压上街游行,一部分犹太人舍弃了产业出逃国外。
3个月后,波兰中南部城市别尔斯科发生了反犹太人事件,弗拉德克的工厂遭到抢劫、被洗劫一空。
1939年9月,波兰与德国开战,弗拉德克作为预备役参军加入战斗,经过几天训练后被派往前线,弗拉德克在河边的阵地上杀死了一名德国士兵,虽然士兵最后举手投降,但弗拉德克还是开了很多枪,直至对方最后一动不动。
2小时后弗拉德克被德军俘虏,并关入波兰战俘营,这里的波兰战俘住在木头房子里,而犹太战俘只能住在临时帐篷里,受冻挨饿。不久后,弗拉德克通过招工,进入德国工厂干苦力,但却得到了暖床、饱饭。
3个月后,弗拉德克被释放,但德国人释放犹太战俘的目的是为了避开国际法,直接将他们枪毙。到达波兰境内的卢布林后,之前释放的战俘陆续被拉出去枪毙。
弗拉德克通过贿赂,终于踏上列车回到400公里外的索斯诺维茨家中。
1944、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的一个小城,奥斯维辛集中营于1940年,由希姆莱下令修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其为“奥斯维辛-比克瑙 德国纳粹集中和灭绝营”。
1942年德国通过了“最终方案”之后,陆续有120万以上的犹太人在这里被屠杀。
1945年1月,奥斯维辛被苏联红军解放。
弗拉德克夫妇在波兰索斯诺维茨不断躲避一次又一次的反犹运动,有时躲在隔板里,有时躲在波兰邻居的地窖里,但是最终,他们被犹太同胞出卖,在准备跨越国境的火车中被逮捕,并送往奥斯维辛,这时是1944年,距离被解放还有1年。
真实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底是怎样的情况呢?
被带到这里的犹太人全员列队进入大厅后脱光衣服、交出贵重物品,然后被赶进淋浴间,幸运的是,这里喷出的是凉水并不是传说中的毒气。在室外的冰天雪地中发放囚犯服和鞋子,鞋是木头的,所有囚犯的左小臂内侧都被烙上囚犯编号。
弗拉德克和另一个犹太人分到一张床,连翻身都困难,牢头是一名波兰囚犯,每天要做大量的运动,比如“起立和卧倒”。
弗拉德克因为曾经想去美国而自学了英语,就是因为会英语,被波兰牢头特殊对待,因为牢头知道美军正在接近,如果美军获得胜利,要获得好待遇就必须懂英语。
牢头就是因为会德语才能讨好党卫军做了牢头,牢头屋里的桌子上摆满了面包、肉、鸡蛋和咖啡,弗拉德克不仅逃过了党卫军历次的魔爪,还得以在这里大吃一顿。
弗拉德克为他的朋友曼德尔鲍姆要到了一双合脚的皮带和鞋,曼德尔鲍姆喜极而泣,不过,没过几天,曼德尔鲍姆就被守卫开枪打死了,原因是守卫扔掉了他的帽子,就在他去捡帽子时,守卫打死了他,说他想逃跑,守卫因此得到了嘉奖。
在牢头的照顾下,弗拉德克在奥斯维辛安全过了2个多月,这里的伙食是加了锯末的萝卜汤,党卫军不断清洗掉犹太人,只有有技术的人才能留下来,弗拉德克有时是木匠,之后又做了鞋匠。
集中营内每周会发给工人3根香烟,如果不抽烟可以换到一天份的面包,200支香烟可以换到一瓶伏特加。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一次淘汰,脱掉上衣,如果你太瘦就会将你带走杀掉,当弗拉德克发现自己已经虚弱的注定被带走时,逃脱淘汰的唯一方法就是躲进厕所。
弗拉德克曾经被带到奥斯维辛的焚尸房工作,即将进入这里的人被告知要淋浴,脱光衣服、取下贵重物品后挤入淋浴间,这时从柱子里喷出氢氰酸B毒气,时间为3-30分钟,很快所有人就都死了。
门口是尸体最多的地方,他们试图从门口逃出去,大部分人拼命抓墙、指甲都抓断了。
1944年夏天,匈牙利的犹太人被陆续送到这里,奥斯维辛的焚尸炉即使满负荷也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党卫军在周围挖了很多巨形的游泳池一样的大坑,将人赶进坑里活活烧死。
奥斯维辛发生过反抗活动,三名党卫军守卫被杀,一个焚尸房被炸掉,但是所有参与的人都被杀了,其中的4个犹太姑娘被吊死在路旁示众。
前线苏军离这里只剩40公里的时候,大部分囚犯被驱赶上路,走不动的、累坏的人被逐一射杀,弗拉德克看到一名被枪杀的犹太人,在地上翻滚抽动了30次,最后一动不动了。
弗拉德克曾经见过一只狗被杀死的样子,他感慨人要死的时候竟然和狗一样。
大家被赶上一列火车,一节车厢里挤了大概200人,弗拉德克在顶部两端拴上毯子,爬上去避难躲过一劫,最后只有20人幸存,火车里没有水,弗拉德克却可以够到车厢外的雪来解渴。
1944、达豪集中营
火车的终点是德国巴伐利亚州,距离慕尼黑16公里处的达豪集中营,这里最大的灾难就是食物,不像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样需要技术人才,这里也没有人能够贿赂。
看守们会翻看你的衣服看有没有跳蚤,以此来作为是否给食物的标准,弗拉德克搞到了一件牢服,洗干净之后收起来,在发饭的时候才会换上,所以每次都能幸运的领到食物。
不过即使这样,几个星期后他还是得了斑疹伤寒,达豪集中营去厕所的一层路上布满了犹太人的尸体,必须踩着他们过去。
弗拉德克熬过了一次高烧,终于等到了机会,他们被挑选送往瑞士边境,进行释放,不过到达边境时,看守逃跑了,于是他们也四散而逃。
在当地的德国国防军撤退前,这里的居民并不友好,他们向撤退的德军举报避难的犹太人,可惜德国人自己都自身难保,大部分居民就像犹太人当初那样,抛下家园和德国军队一起逃走了。
弗拉德克最后遇到美军,美军留下他们打扫房间,并为他们提供食物,千辛万苦回到了波兰索斯诺维茨,但是这里依然对犹太人不友好,一位原面包房主找到自己的产业后,却被侵占他财产的波兰人痛打一顿最后吊死。
1946年弗拉德克去了瑞典,在那里依靠高筒袜生意发了一笔小财,最后移民美国。
3、《鼠族》中的考据
《鼠族》通过对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犹太人幸存者的采访,用图像小说的方式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
比如奥斯维辛集中营到底是苏联人解放还是美国人解放的?
2020年1月德国明镜周刊就发表消息,认为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美国人解放的,但是有很多历史文献和照片都证明,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是被苏军解放的。
《鼠族》中也是这样记述的,一直都是苏军在从波兰方向接近德国奥斯维辛,弗拉德克最后遇到美军是在德瑞边境附近。
很多人认为犹太人是铁板一块,甚至战争开始以后,不少平民都是善良之辈,但是在《鼠族》中并不是这样描述的,在1939年党卫军在波兰开始迫害犹太人以后,不仅平民害怕被牵连,也驱赶犹太人,甚至犹太人中间,也出现叛徒。
作者的父亲弗拉德克就是因为被犹太人陷害,才被关进了奥斯维辛,当时弗拉德克想逃亡去匈牙利,让先过去的犹太同胞到了那边写信通知自己,自己再动身,结果收到的“平安信”却是党卫军让犹太人写的钓鱼诱饵。
在奥斯维辛和达濠集中营里,同为犹太人的同胞为了一块面包也会凶相毕露,《鼠族》记述了弗拉德克生病时,有人偷走了他藏在枕头下面的面包,他的朋友被偷走了鞋子,在拥挤的火车上,弗拉德克因为可以得到雪水解渴,却要别人用珍贵的食品来换。
战争是残酷的,让人泯灭了人性。
《鼠族》还描绘了一个细节,在美国生活的奥斯维辛犹太幸存者弗拉德克却对美国黑人有着强烈的种族歧视,当他的儿子、作者阿特开车顺路带上了一位黑人时,弗拉德克激动的对其进行了辱骂。
“他们中的有些人并不反对种族歧视,只是反对自己被歧视。”
人性在几千年来并没有多少改变。
1955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树立了一座纪念二战大屠杀的纪念碑,上面刻着一首德国牧师弗里德里希·古斯塔夫·埃米尔·马丁·尼莫拉的诗《我没有说话》。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的时候,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
那时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