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对董宇辉的专访中,有两件事是“反人性”的

赵见不凡 2025-04-12 20:08:31

新浪财经对董宇辉的专访中,有两件事是“反人性”的。

一、董宇辉的管理理念是“反人性”的。

董宇辉在管理中坚持“抓大放小”,将核心精力聚焦于“产品、价格、服务”三大基本面。

在他看来,消费者的体验很重要,尤其对待农产品时,不能过度压价,因为农民在议价中天然处于弱势,“谷贱伤农”的道理,他比谁都懂。

他常说:“每个人不应该成为销售,而应该成为客服。”这句看似颠覆传统商业逻辑的话,实则暗藏对商业本质的深刻洞察。

对比当下多数企业的做法,简直是鲜明反差:

不少公司恨不得将文员、保洁甚至行政人员都纳入销售体系,层层摊派业绩指标,完不成便动辄罚款。

而董宇辉反其道而行之,既不搞“客大欺店”的强势压价,也拒绝“店大欺客”的傲慢姿态,始终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寻找平衡。

这样的理念,怎能不让人倍感温暖?

二、另一个“反人性”的就是某酒的广告之多,实属罕见。

23分钟的专访被切成18个片段,从片头、片中到片尾,某酒广告无孔不入,几乎到了“霸屏”的程度。

新浪财经试图将董宇辉的名人效应最大化,却忽略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密集的广告轰炸非但没让人记住酒名,反而引发反感:

一方面,如此商业化操作让严肃的财经专访掉了身价;

另一方面,观众本想聆听董宇辉的深度思考,却被生硬的广告频繁打断,体验感大打折扣。

老赵看了这么多切片,却始终没有记住酒名,不知道和我一样的人多不多。

同样是“反人性”,观众对董宇辉的理念是认同和喜爱,对商业世界里无孔不入的营销套路却本能的排斥。

这背后折射的,是人们对真诚的渴望,比起套路,或许少一些“精明计算”,多一点对人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商业正道”,你说对吗?

2 阅读: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