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本篇文章想聊的,是一部2023年播出的剧,叫《问心》。
豆瓣8.5分,口碑和评价都很不错。
《问心2》已经在筹划中,如无意外将来也肯定会与观众们见面。
最近的剧都追得很滞后,思来想去还是趁此机会先把存货清空吧,主要是给手机腾点空间,再跟着下阶段的热点影视剧继续写。
说实话,2023年的剧粉们真的是有福气,《漫长的季节》《三体》《去有风的地方》《古相思曲》《莲花楼》《狂飙》《故乡,别来无恙》《爱情而已》《装腔启示录》和《问心》等等作品,都值得入坑去看。
国产医疗剧,历来都是一个极难驾驭的题材,此前除了《心术》之外基本上全军覆没,大多数被批评套着职业的壳子谈恋爱,口碑往往都很低。
所以大部分观众宁愿选择去重温TVB的《妙手仁心》三部曲,也不愿看那些不接地气脱离实际的新剧。能拿出来与高分韩剧系列《机智医生生活》进行比较的,更是完全不存在。
《问心》也有缺点,缺点在于部分情节明显加了美化的滤镜,多数故事都处于相对理想化的状态,然而实际的情况必然要更残忍和残酷。
就像剧中的台词所言,做医生以来一次红包都没收过(《问心》剧中),但家属该送还是照样送。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另一套规矩,而且威力更大(某些现实)。
虽然《问心》这部剧首次追完都已经过去快1年了,但好在叶秋臣最近进行了二刷,因此很多灵感和记忆点都还在。
一开始,由于对国产医疗剧持相当排斥的态度,这个偏见直接导致自己开启《问心》的时间就比其他人要晚,所以没跟上当初最热的讨论时期。可优质作品本就不应被埋没,所以我还是打算认真写写其中的细节,深度分析一下整部剧。
在续集播出之前,刚好也借此机会重温一下《问心》的细节知识点。
建议去过医院的,都来看看这篇文章。
1.关于主创
出品方是柠萌影视,他们向来喜欢拍系列剧,比如《二十不惑》。
《问心》的导演,就是曾经执导《二十不惑》1+2的黎志,过往的代表作还有《北京女子图鉴》。
黎志导演的特点,是其所用的滤镜和色调没那么明亮,至少不像一些其他国产剧那样主角们会白到发光模糊了五官。因此在这样的镜头之下,才能够呈现出真实不做作的故事,而非单纯靠幻想和虚构搭出来的空架子。
剧中也有一些柠萌内部的作品联动,比如董事长病人隔壁床的《小舍得》米桃父女俩(背景稍有差异),还有《二十不惑》的姐妹们毕业照名场面。
另外的联动是与主演们相关的,比如脱口秀里提到的赵又廷,以及金世佳主演的《猎罪图鉴》相关。
该剧由女编剧周艺飞执笔,她凭此获得了第二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年度编剧,此前还写过《小舍得》的剧本。
《问心2》目前看也是她来执笔,基础分加满。
周筱风,心内科的副主任医师,由赵又廷饰演。
选角导演真的太牛了,赵又廷简直就是天选周筱风,人物就如量身定做一般。
严谨内敛,负责自律,执着克制,周筱风这个角色被赵又廷塑造得非常成功。
林逸是个有争议性的角色,由金世佳饰演。
心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天才型选手,手术技巧极为高超,有时还会自己发明手术工具,比如饭勺。看他做手术时有种很爽很过瘾的感觉,因为几乎从无失手。
不幸的是自己家族有扩心病遗传史,林逸的哥哥和侄子均已确诊,所以他一直生活在恐惧和煎熬中,更不敢耽误身边的人。
性格耿直,不懂人情世故,只将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原则就是“见一个治一个,治一个赚一个”。
周筱风是在“心内科”,林逸是在“心外科”,就如他们的性格一样,内外互补,相辅相成。
毛晓彤饰演方筱然,同样与角色也相当贴脸。
对工作有热情的人才能释放正能量,如今的社会里,打工人里已经很少出现这样的小太阳了。
她与周筱风是亲兄妹,同一个母亲。但出于多重考虑,起初并未将两人的关系公开,引起了林逸的吃醋和不满。平日里是周筱风的头号迷妹,关注哥哥的一切动向。遇见林逸后日久生情,但因对方的病所以两人的关系进展缓慢,大结局才成功牵手。
陈昊宇饰演的陈玥,是周筱风的女朋友,职业为律师。
当时的陈昊宇还没有通过《乘风2024》爆火,所以当时受关注度并不高。
陈玥是独立于医疗系统之外的角色,虽然有几个案件涉及,但总体而言是为了填充周筱风情感生活而存在的。有高光的名场面时刻,比如主动给病人献血,其余的可发挥空间不多。
此外,该剧还有陈冲、周野芒、方青卓、艾丽娅等老戏骨的参演,也有些年轻一代的演员加入其中,比如最近争议很大的周雨彤。
饰演青年方竹清的吴乙彤,与陈冲的脸确实有几分相似,凌厉的感觉很对味,选得也不错。
2.关于剧情
医疗剧基本上都遵循单元化叙事的结构和框架,以不同的故事来切入,主角们在过程中逐渐成长和蜕变。
第一个单元,王老先生因本人放弃治疗而意外身亡事件。很短的开篇,是所有主角们初次相见的契机,这个故事给所有人物都铺垫了一层底色,也奠定了他们不打不相识的基调。
第二个单元,试用期女职工因治疗费用高昂,其丈夫在关键时刻选择放弃,过程中一直担心对方没办法再生孩子。最后还是主角团多番周旋找到了病人的亲生父母,才得以幸运地救下了这条命。
当年那些大家都健康时山盟海誓的话尽量别信,看他关键时刻怎么做,做比说更重要。谁都有生病的时候,所以这句话一定要细品,细细品。
第三个单元,集团董事长住院事件。本来可以通过外科手术解决,但林逸厌恶这种打招呼来请他特别关照的领导,所以做事多有怠慢,病人便决定转去内心科以创伤更小的方式完成手术。没想到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意外,考虑到生命和声誉,只能让心外科临时救场,幸运的是手术成功,但也增加了许多的麻烦。
第四个单元,甲硝唑过敏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案件,手术难度极高。病人的母亲,曾有另一个儿子由于过敏原因命丧东立医院,但她在众多医护人员的诚意之下,还是选择重新信任。
第五个单元,在爱人命悬一线后对治疗毫无欲望的年轻姑娘蔷薇,碰上了性格开朗积极向上但最终离世的杨阿姨。这是全剧最大的泪点高潮戏,当时我就哭成了泪人。过往由于林逸的手术技巧超高,基本所有病人都化险为夷,还以为这次也能逢凶化吉,没想到依然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但这段故事的情节设计很绝,相当于杨阿姨将生命的希望传递给了放弃治疗的蔷薇身上,她的人生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去了。另一个与杨阿姨互动的老人“花儿”也找到了他的子女们,这是在告诉观众们不论何时都要相信希望。个人感觉,这个单元是所有剧情里发挥最出色的一个。
第六个单元,家庭负担重的病人,由于隐瞒病史而导致自己在手术过程中抢救无效而亡,林逸因此面临追责风险。这个病人是争议性最强的设定,他此前还出手打伤了周筱风,故意隐瞒自己的重大疾病,还为了省钱去搞小动作不做检查。但这样的人也很现实,毕竟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情况确实存在,当他说出那句“家里的钱只能给孩子上学和老人看病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并不是一两句话能评价清楚的事情了,任何现实都有多面性。这个单元将医患关系的矛盾完整披露了出来,剧中并没有强行去弄非此即彼的对立搞煽情,而是把两个立场都讲清楚了,不偏不倚。
第七个单元,先心病群体。其中有两段故事,分别是护士长还未出生的孩子,以及远道而来做过多次手术的小姑娘。周筱风和方筱然的母亲在剧中首次登台,贡献了一场技术卓绝的手术,被称为大神的介入。
第八个单元,林逸亲哥哥的离世。这段故事很扎心,因为即便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有些人依然没办法健康地活着,他们只能接受一种既定的结局,生命随时都在进入倒计时状态。方筱然在此时得知了林逸未来有患扩心病的可能性,毅然决然选择与他共同面对。但林逸不想拖累喜欢的人,拒绝了对方。另一方面是周筱风由于工作太忙和认真负责所以缺席女朋友的乳腺手术,情感也碰上危机。这个单元主要就是为了给主角团的最终感情线做铺垫的。
第九个单元,医科大学女学生因救人而受伤,被救助的人患有AIDS,但家属担心医院不肯手术所以隐瞒,导致手术过程中方筱然等两位医生被血液溅到,有被传染的风险(那一幕真的让我秒联想到《太阳的后裔》)。他们第一时间吃了阻断药,林逸也终于换位站在了方筱然的立场上思考两人的关系,对方如果生病的话自己也同样会不离不弃,凭此契机加深了两人的感情浓度。
第十个单元,不属于案例式的剧情,所有人物的故事都开始进入收尾处理。林逸的侄子小睿正式确诊扩心病,选择以普通人的方式生活,有限的日子里过简单的人生。心内科主任因受贿被抓,全院只有周筱风给了他最后的体面,专门跑下楼给老师披上外套走的。白主任在上车之前特别脱掉了自己的白大褂,这处设计也很高级。接着是周筱风情侣分手,陈玥选择外出深造。
方筱然用计诈出了林逸的真心话,两个人终于牵手在天台拥吻,还晒了朋友圈秀恩爱。林逸和方筱然的情侣关系,是创作第二部剧本时的关键。这里也有一个最大的隐患,因为林逸毕竟有扩心病的潜在风险,只能寄希望于他千万别患上,就请给他们一个幸福的结局吧,就算只是在电视剧里也好。
《二十不惑》里的寻果CP已经是BE了,那就在《问心》里给他一个好结局吧。
3.关于细节
在《问心》这部剧中,其实有大量的人物性格塑造细节。
我并不擅长去写关于医疗的专业部分,所以只稍微谈两句故事里的人。
林逸曾经质疑过周筱风对生命的重视程度,但周筱风其实在回答一个病人家属关于“还能喂奶吗”的问题时,就已经阐明了自己的想法,保命再说。
虽然两人的表现方式不同,但骨子里是相通的,灵魂契合。
林逸是从西立医院转去东立医院的,打车送患者的时候还未正式入职,他其实也想借此机会看看未来的同事们都是什么水平。
诸如此类的细节设计有很多,对人物的多层次塑造也很有助益。
有机奶的广告插入,牙膏的频繁出现,以及某牌子的披萨植入都很明显,但好在大方向上不影响剧情质量。
4.关于心脏
虽然都在心脏中心,但心内和心外就像强行被凑起来的一个重组家庭,各有各的考虑和想法。
外科更看重效率,在相对保守的内科面前,有“外科傲慢”。
内科看外科也不顺眼,毕竟对方的功劳簿更厚,他们的可发挥空间有限。
但有些病,必须心内和心外同心协力才能完成,比如剧中杨阿姨的手术。
希望现实里,也能有像周筱风和林逸这样的内外科联手搭档组合,给更多心脏病人带来福音。
看《问心》也学了一些医学知识,借此机会汇总如下:
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反复发作,有心梗的风险。
主动脉瓣二尖瓣幕帘扩大手术难度系数高,剧中设定是林逸为国内能够完成该手术最年轻的大夫。
专业名词系列:左前降支T波综合征、A型主动脉夹层、心包填塞、医联体、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变异、脑灌注受阻、二尖瓣脱垂、肺可感染、增强断层扫描、心包积液、肌酐、心脏磁共振、巨大冠状动脉瘤、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幼稚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尖瓣钳夹术、脑血管畸形瘤(非心脏)。
每个词叶秋臣都专门去搜了一遍,但由于能力有限实在解释不清,毕竟术业有专攻,也希望大家永远没有需要去深度了解这些词的机会。
手术过程中,画面还是尽量模糊掉了尺度比较大的部分,仅留下少量接受度比较高的内容,稍微有些争议的后期都处理过了。
5.关于医院
看《问心》的时候,叶秋臣有很多关于医院的感受,相对而言比较零碎,但都是绝对的真心话。
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更擅长理论,有些更注重实操。
虽然有一些医生的职位只是副主任医师,但他们的手术技巧甚至比更高阶的领导们都要强。
但要找非常懂行的人,才能精准定位到某个医生做哪类手术更厉害,而这些信息普通人想要获取到是很困难的。
当然,所有人都想遇见一个耐心又细心的好脾气医生,可以解答你的所有问题,同时还技术过硬。
但话少且脾气差的医生未必水平就差,的确能够提供给病人的情绪价值很低,这要看个人承受能力的限值了。
若业内都认可此人的能力,那唯有先忍忍抓大放小,毕竟比起情绪价值而言,治好病更重要。
像林逸那种医生,若是突然和善起来也会吓到病人的,病人还以为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这也是剧中一个笑点,很有意思。
如果被某个医院确诊了大病,建议最好多找几个医院再去看看,避免各个层面的偶然性。
剧中心脏中心的负责人曾讲过一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
在医疗这个专业性如此高的领域,对于复杂的治疗方案,病人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充分选择权,医生话术的细微倾向,都会影响病人的判断。
除非紧急到必须立刻手术,否则还是多询问多总结再决策。
作为病人家属,尽量去做一个拥有谦卑态度的“学习型家属”,至少能够在与医生的沟通中听懂对方表达的意思。
网上搜索绝对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尤其是已经有明显症状的病症,千万别拖。
医生护士们也是人,他们之间相处也并非全是公事,私下生活里也有自己的小天地。
医护人员们也会通过打篮球等体育运动来舒缓压力,周筱风和林逸联手打爆萧老师的那个击掌,帅到让人想起《灌篮高手》中的流川枫和樱木花道。
遇到需要突发手术的情况,必须立刻赶到医院支援,尽可能去争分夺秒。
那场大咖云集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手术,每一位亮相的时候都令人精神一震,实力和魄力兼具。
他们日常互动的时候也会讲一些另有深意的有趣台词,比如“使用腰身”这种表达。
但同一所医院里大多数人也只是“朋友圈点赞之交”,公事公办的可能性更高,甚至有时候还要弯腰去求才能达成目的。
周筱风这样的人脉关系,救助杨阿姨时都提到“见面三分情”,可见整个系统内人员众多,并不是全然一体的。
剧中有一段戏,我的印象也很深刻。
林逸和周筱风去找感染科帮忙,对方的脚力极快,就像田径健将,毕竟是要跑赢病毒和细菌的人。
感触真的很深,毕竟大家好像都曾经历过。
医疗系统内,跟对一个好的领导真的很重要。
心外科的主任,风格要比心内科的主任强太多了。
喝茶理论适当点醒下属,尺寸拿捏非常到位。
这个世界上并非都是周筱风和林逸那样关心病人的医生,有些只是把这个行业当个职业而已,更有甚者以此机会进行敛财,此前的新闻里都有涉及,每每看到都觉得寒心。
碰见一个好医生,是病人最大的幸运,这个影响是延续一生的。
所以我始终都觉得,“医生”之所以与“一生”发音相近,也有这层隐含的意思在里面。
出于个人的原因,其实叶秋臣一直不敢去写这部剧。
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的人,自有记忆以来就对医院有种天然的恐惧感挥散不去。
或许是因为各方面的伤痛都被时间慢慢淡化了,所以至今才有勇气捡起来认真谈谈。
周筱风有一句话还是挺治愈我的——
也不需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其实有没有家族史,人也不可能一辈子不生病,没必要为了没发生的事情自寻烦恼,过好当下每一天更重要。
什么时候,人能够坦然面对这一切,才是真的通透和释然了吧。
别因为害怕生病就逃避去医院,也别用忙来当借口。
剧中台词讲得好,要是想去,东南西北都顺路,春夏秋冬都有空。
任何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好的身体才是一辈子最大的幸运。
这句话是说给我自己的,也与所有人共勉。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